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儒学

新儒学

新儒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58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3611篇;相关期刊374种,包括中国哲学史、船山学刊、开放时代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国际儒学论坛·2009、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等;新儒学的相关文献由563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国雄、林安梧、石仲泉等。

新儒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8 占比:1.6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3611 占比:98.30%

总计:34191篇

新儒学—发文趋势图

新儒学

-研究学者

  • 林国雄
  • 林安梧
  • 石仲泉
  • 聂晓轩
  • 蔡方鹿
  • 陈来
  • 黄宇晨
  • 黄朴民
  • 孙丽
  • 张立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保瑞; 张雅迪
    • 摘要: 冯友兰以《贞元六书》建立了新理学的形上学系统,这关涉到中国哲学形上学方法重新定位的问题。考察冯友兰对哲学的定义、旧的形上学的缺点的分析以及新的形上学的定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他关于形上学的方法有正的方法及负的方法的理论。冯友兰的正的方法讲形上学可以视为是他个人结合程朱理学及西方形上学反省之后的个人创作,应予肯定,但负的方法讲的形上学却存在着方法论上的问题,那就是他所说的内容并不是建立在对传统道佛哲学的准确理解及诠释上的观念。冯友兰的形上学承接程朱之学,对存有论讨论的抽象的形上学的意义进行揭示和发扬,使这一路的传统在中国当代哲学的视域中崭露头角,这是其理论的重要贡献。
    • 许松
    • 摘要: 徐复观的乡土书写代表作十篇,分布在两个时段:一九五二年至一九六二年,一九七〇年至一九七五年。前一时段的创作借文学弥补大陆难回的惆怅,也获益于东海大学期间闲适氛围下的审美观照。后一时段创作是主动参与到台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乡土文学之争的成果,变轻灵为沉郁,纾解一己之愤懑,同时壮大乡土阵营之兵威。徐复观的乡土书写既披露农村的荒寒、农民的艰苦多舛,亦以动情的笔调写田畴垄道的桑麻之乐、灵迹秘氛。这种看似矛盾的书写正反映出乡土叙事的丰富内涵。母亲的慈爱、父亲的“厉”爱、乡土神迹,与徐复观笔下的农村一起,构成其乡土书写的广阔风景。
    • 韩国朴宰雨
    • 摘要: 世界汉学圈子里,“汉学”前面加修饰语的有很多,如“东亚汉学”“德国汉学”等,也有“布拉格汉学学派”等。“汉学”里取具体经典或者学术之名的也不少,如“诗经学”“红学”“新儒学”等。不过,现当代汉学里采取特定的人名且加上地区名的估计很少。我们今天所谈的“东亚鲁迅学”就算是例外。我在2008年收集了2005年在中韩两国轮流举办的两次鲁迅研究对话会前后发表的一些文章和中文版《韩国鲁迅研究论文集》(2005)的书评以及中韩日学者有关鲁迅研究的文章,然后在韩国出版了《从韩中鲁迅研究对话走向东亚鲁迅学》(中文版)一书。
    • 程志华
    • 摘要: 回顾历史,学界对董仲舒的评价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化,或极端地褒扬,或极端地贬斥。从整个学术史的角度来看,这两种评价虽然观点互相抵牾,但却均具有偏执、非理性即‚不成熟‛的共性。若‚成熟‛地讲,评价董仲舒应坚持‚人文性‛‚历史理性‛‚学术界限‛‚开放性‛四个原则,在此原则下对董仲舒的评价会更加公允。
    • 郑熊
    • 摘要: 宋明理学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发展形态,其相对于先秦儒学来说,被称之为“新儒学”。宋明理学之所以被称之为“新儒学”,就是因为它不仅对先秦、汉唐儒学有传承,更有开新。这种传承和开新表现在众多方面,一定程度上都是围绕着人性展开的。先秦儒家对人性的探讨,侧重于从德性入手,注重的是人的道德属性。在孟子看来,人性的内容就是仁、义、礼、智,人性是善的。
    • 姜勇; 周婕
    • 摘要: 面对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更高要求,幼儿园教师如果出现信念结构的失衡或缺乏,就会产生消极抵触、应付了事、反感逃避等阻抗行为。从我国新儒学主张的“逆觉体证”说来看,幼儿园教师要克服这种阻抗,关键在于幼儿园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本心”也即“观过之心”进行确证。具体来说,幼儿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对文化惰性的警觉,提高自身的文化敏感性以摆脱文化惯习;应不断思索自我在专业成长中的主体性展现,超越对“身份”实体概念的固着,重塑自我的师者角色;应不断反思自我的教学信念,能够对教育目的、内容及方法进行深层次的审视与思辨,并展开合理的批判。通过如此向内、反身的主体修身实践,幼儿园教师将有可能走上不断自我更新、自我拓展、自我突破的道路,消解自身的阻抗行为。
    • 李树波
    • 摘要: 很奇怪的一个现象是:宋画里,女性大规模地消失了。前朝张萱、周昉笔下那些容光焕发、鲜衣怒马的女子,就像梦一样从未存在。那时候,这类画有个专门的名字一“绮罗人物”,到了宋朝,能穿绮罗的女子就不能暴露在众人的眼前。中古新儒学兴起,儒学不仅统率朝堂,还要进人社会生活的每一时刻和角落。
    • 李建飞
    • 摘要: 王阳明是明代新儒学家的代表,加之佛教思想在明朝的盛行,王阳明通过援佛入儒的方法对佛教思想批判继承,形成“儒体佛用”的新儒学,为统治思想注入新的精神活力。
    • 胡栋材; 张卫良
    • 摘要: 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的伟大转变,构成儒学意识形态近代变革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线索.西汉以降,儒学逐步意识形态化,董仲舒等大力表彰儒学,建构具有神学意味的天人宇宙观图景,迎合统治阶层意识形态需要,大大推进儒学的制度化及意识形态建设.唐代佛教中国化及其成功,不能没有佛教儒学化的助推因素.宋明新儒学的兴起,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了回应佛教的理论挑战.从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到晚清民初的欧风美雨,西方宗教及科学知识给中国传统的世界图景及价值信念不断带来新冲击.总体上,儒学意识形态随时代变化呈现出保守与创新、延续与断裂的统一.及至晚清民初,进化论成为近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意识形态观念.在此背景下,面对"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人自觉从西方进化论转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参与解决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论争,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儒学意识形态的现代性批判和创造性转化.李大钊等自觉转向唯物史观,既是中国社会近代革命的现实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作为伟大的进步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断实现对儒学意识形态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儒学意识形态的内生活力,在于其能契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的要求.
    • 邓琳
    • 摘要: 本文围绕美国汉学家狄百瑞的新儒学研究,采用比较文学与海外汉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时代背景,阐释了狄百瑞研究对象新儒学的思想来源、核心特质与对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目的在于通过全景式描画狄百瑞之新儒学,展现其之于世界文明发展的价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