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形上学

形上学

形上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哲学理论、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6662篇;相关期刊125种,包括现代哲学、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等;形上学的相关文献由17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立文、李景林、吴根友等。

形上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0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6662 占比:99.77%

总计:86863篇

形上学—发文趋势图

形上学

-研究学者

  • 张立文
  • 李景林
  • 吴根友
  • 张梦飞
  • 杜保瑞
  • 杨国荣
  • 郁振华
  • 余秉颐
  • 刘梁剑
  • 刘立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保瑞; 张雅迪
    • 摘要: 冯友兰以《贞元六书》建立了新理学的形上学系统,这关涉到中国哲学形上学方法重新定位的问题。考察冯友兰对哲学的定义、旧的形上学的缺点的分析以及新的形上学的定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他关于形上学的方法有正的方法及负的方法的理论。冯友兰的正的方法讲形上学可以视为是他个人结合程朱理学及西方形上学反省之后的个人创作,应予肯定,但负的方法讲的形上学却存在着方法论上的问题,那就是他所说的内容并不是建立在对传统道佛哲学的准确理解及诠释上的观念。冯友兰的形上学承接程朱之学,对存有论讨论的抽象的形上学的意义进行揭示和发扬,使这一路的传统在中国当代哲学的视域中崭露头角,这是其理论的重要贡献。
    • 徐昇
    • 摘要: 随着中国现代哲学对"在科学时代形上学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这一核心课题的深入探讨,"智识之辨"被凸显出来.作为现代新儒家的集大成者,牟宗三对智与识的内在结构作了截然二分的刻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了内含两层存有论的道德形上学体系,完成了回应这一课题的新儒家方案.但这一方案面临智知能力来源不明和存在形态分裂等难题.通过"金冯学脉"的开展再思牟宗三的思想理路,可以看到一种新的视角:冯契体现智与识连续性的"转识成智"思想为智知能力的获得指明了一条现实的路径;杨国荣存在论优先于认识论的立场内在地保证了存在的统一;贡华南将存在与认知双重"感"化的思路则既保持了牟宗三关注中西方法论之辨的问题意识,吸取了其对智与识内在结构的刻画,又克服了牟宗三空悬智知以及造成存在分裂等理论困难.对这两条不同思想道路的比较,既启示出一条用感官哲学去消化牟宗三绝对唯心主义的理论出路,也呈现出中国学人对待"古今中西之争"态度的发展变化.
    • 胡谍
    • 摘要: 文章对宗白华的中国形上学思想做了初步探索.宗白华中国形上学的理论要点是"象即道",以象为本体.从含义来看,象是可由感官感觉的图形,同时也是法象.象的构成原理是"生生条理","生生条理"为宇宙中先验的生命节奏和规律,"象即道"实际上是以象之"生生条理"为道."象即道"思想的展开,体现在万物、人和艺术三个层面.具体来说,象及其"生生条理",既是宇宙万物之本和创化原理,又是人的生命得以存在的源头,还是中国艺术意境的本体.从"象即道"的形上学出发,我们可以对宗白华的意境理论产生新的理解.
    • 胡谍
    • 摘要: 文章对宗白华的中国形上学思想做了初步探索。宗白华中国形上学的理论要点是"象即道",以象为本体。从含义来看,象是可由感官感觉的图形,同时也是法象。象的构成原理是"生生条理","生生条理"为宇宙中先验的生命节奏和规律,"象即道"实际上是以象之"生生条理"为道。"象即道"思想的展开,体现在万物、人和艺术三个层面。具体来说,象及其"生生条理",既是宇宙万物之本和创化原理,又是人的生命得以存在的源头,还是中国艺术意境的本体。从"象即道"的形上学出发,我们可以对宗白华的意境理论产生新的理解。
    • 凌华; 张亚文; 王艳琼
    •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基于学科建构与研究范畴对体育哲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学理依据、理论基础与体系建构的价值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体育哲学学科建构遵循知识逻辑与制度逻辑双重建制的建构路径,因此,其理论体系的建构是以形上学、知识论和价值论为范畴的知识逻辑为依据而展开.同时,哲学形上学、知识论、价值论以及其他哲学理论是体育哲学理论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础.而理论体系的建构可以促进体育哲学的元理论探索、夯实体育哲学的基础理论以及辐射带动体育哲学学科体系建构.
    • 赵法生
    • 摘要: 先秦儒家的心性论以气本论的宇宙观为基础,其中的性情关系是一本而非二本,二者并不存在形上形下之分,亦不存在异质异层的区别,情作为道的初始而备受重视.但随着理学本体论建构的推进,气本论的宇宙观被理本论的本体论所取代,性情关系也分别被划入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不同存有层次而成为异质异层的存在,情也沦为理学复性工夫的主要障碍.在经典诠释过程中,儒家哲学理念经历了类似于西方哲学从存在论到形而上学的转变,而儒家的工夫论也由此转向新的形态.
    • 尤西林
    • 摘要: 一、自由形上学的重大时代意义黄裕生教授《对自由的追问与论证:作为一种自由理论的德国哲学》是一个自由形上学讲座。自由的形上学溯源在今日恰恰对应着自由的形下学处境,它在两个方面都已极为重大而紧迫。自由迄今仍是当代人类文明特别是中国现代化文明的深层轴心。五四运动的两面旗帜科学与民主的自由根基已开始被国人认识。
    • 孙卓
    • 摘要: 老子以"道"作为"有""无"之本,构成道的形上学体系,以有生于无的原理探讨了万物以有构成实物,又因其源于无而形成有的形而上之"无",由此定论等同于"道"的形而上之本."道"又因其形上学之理,以"有无相生"体现万物存在的"有""无"之间矛盾的普遍性和辩证性,而且老子之"无为而不为"的"有为"与"无为"而现的"有所为"和"有以为",形成老子之"道"的"有""无"之辨.由此,在探讨"有""无"关系论的存在时,因为"道"的不断运动,使得其以"有"和"无"呈现的"恍惚"之状成为其循环运动的状态.
    • 布莱恩·博伊德; 汪洪章
    • 摘要: 什么是纳博科夫的形上学?人们什么时候开始将其看作是纳博科夫思想和作品的核心组成部分的?他的形上学对其作品的风格、技巧、故事究竟有何影响?他的形上学与其同时代作家如艾略特和叶芝等人的形上学以及西方一般的形上学,究竟有何关系?假如对纳博科夫作品进行形上学解读,人们的批评阅读反应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或损害?如此解读是否狭隘,狭隘的程度又会如何?作为作家,纳博科夫有许多显而易见的优点,他对语言、人物、故事,对人世的观察和反省,都有精到的把握能力,那么,承认他有自己的形上学,对说明他的这些优点究竟有何必要呢?对年轻的纳博科夫读者及专家学者来说,究竟该提些什么样的建议,以便于他们了解纳博科夫的形上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