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理学

新理学

新理学的相关文献在1966年到2022年内共计23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伦理学(道德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6941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中国哲学史、求是学刊、学术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8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等;新理学的相关文献由191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学满、唐晖、陈晓平等。

新理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4 占比:0.6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6941 占比:99.37%

总计:37176篇

新理学—发文趋势图

新理学

-研究学者

  • 吴学满
  • 唐晖
  • 陈晓平
  • 陈来
  • 陈鹏
  • 宋志明
  • 程彦武
  • 张克政
  • 楚明锟
  • 乔清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保瑞; 张雅迪
    • 摘要: 冯友兰以《贞元六书》建立了新理学的形上学系统,这关涉到中国哲学形上学方法重新定位的问题。考察冯友兰对哲学的定义、旧的形上学的缺点的分析以及新的形上学的定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他关于形上学的方法有正的方法及负的方法的理论。冯友兰的正的方法讲形上学可以视为是他个人结合程朱理学及西方形上学反省之后的个人创作,应予肯定,但负的方法讲的形上学却存在着方法论上的问题,那就是他所说的内容并不是建立在对传统道佛哲学的准确理解及诠释上的观念。冯友兰的形上学承接程朱之学,对存有论讨论的抽象的形上学的意义进行揭示和发扬,使这一路的传统在中国当代哲学的视域中崭露头角,这是其理论的重要贡献。
    • 陈晓平
    • 摘要: 由冯友兰和金岳霖创立的新理学是分析哲学的中国化,在中国分析哲学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新理学一方面批判地继承了宋明儒学的理学,另一方面批判地继承了西方的逻辑经验主义。对于旧理学,它的新颖之处在于明确地引入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于逻辑经验主义,它的新颖之处在于适当地引入形而上学。冯友兰的形而上学主要包括四个概念,即理、气、道体和大全,金岳霖的形而上学主要包括三个概念,即道、式和能,这两组概念之间具有某种对应关系。在方法论上,新理学主张正方法和负方法的结合,即逻辑分析和静默显示的结合。从新理学的角度看,拒斥形而上学的逻辑经验主义眼界过窄,而借助文学语言的诗化哲学则说得过多,尽管二者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新理学面临关于“存在问题”的困境,出路在于区分语言性质的形而上学和实践性质的形而中学。
    • 张方玉
    • 摘要: 冯友兰的新理学是现代儒家哲学的重要典范.在幸福论的视域中,冯友兰以生活方法为切入点,聚焦普通民众的幸福之路,构建起生活伦理图景中的"大众幸福论";以人生哲学为切入点,统揽古今各种经典幸福观,呈现出世界哲学图景中的"损益幸福论";以精神境界为切入点,承继儒道释哲学的精神传统,完成了中国精神图景中的"境界幸福论".综观新理学的整体图景,冯友兰融合中西幸福观,兼顾大众与精英,使一种别开生面的"德性幸福论"得以产生,从而推进了儒家传统"孔颜之乐"的现代转型.
    • 何刚刚
    • 摘要: 关于李泽厚的"情本论"和蒙培元的"情感儒学"究竟何者提出在先及其与儒学的关系等问题,学界存在争议。事实上,首先,作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情感儒学"提出的时间早于"情本论";其次,"情本论"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而非儒学;最后,"情本论"存在着"本体"概念的混乱、"情本体"与"历史本体"的矛盾以及实践展开的困难等三方面问题。而当代儒学的情感转向,通过回归儒家的情感本源观念,实现了对二元论哲学的超越。这种情感转向有着理论内部与外部的双重依据。从"新理学"到"情感儒学"再到"生活儒学"构成了当代儒学情感转向的一个鲜明谱系。
    • 何刚刚
    • 摘要: 关于李泽厚的"情本论"和蒙培元的"情感儒学"究竟何者提出在先及其与儒学的关系等问题,学界存在争议.事实上,首先,作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情感儒学"提出的时间早于"情本论";其次,"情本论"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而非儒学;最后,"情本论"存在着"本体"概念的混乱、"情本体"与"历史本体"的矛盾以及实践展开的困难等三方面问题.而当代儒学的情感转向,通过回归儒家的情感本源观念,实现了对二元论哲学的超越.这种情感转向有着理论内部与外部的双重依据.从"新理学"到"情感儒学"再到"生活儒学"构成了当代儒学情感转向的一个鲜明谱系.
    • 万梅
    • 摘要: 从本体论的康度出发,探讨了冯友兰的新理学对柏拉图的理念论和朱熹天理观进行的吸收和借鉴。三者都将理作为思想的逻辑出发点,强调理在宇宙逻辑结构上的优先性,并由此构建了理念与可感、形上与形下、抽象与具体的二分世界。在此基础上又賦予理以道德内涵,实现了道德与理本体的合一,为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提供了理论基础。
    • 陈晓平
    • 摘要: "分析哲学的中国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狭义不包含"中国哲学的分析化",而其广义则包含之.所谓"中国哲学的分析化"就是将中国传统哲学应用逻辑分析的方法表述出来,不求改变原意,只求表述得更为清晰和有条理.狭义的"分析哲学的中国化"是指应用逻辑分析的方法重建中国哲学,保留其核心观念的同时有所创新和发展,以致形成新的哲学体系.广义的"分析哲学的中国化"则把二者作为先后两个阶段,其内涵更为丰富和完整.这里的"分析"指逻辑分析的方法,是一切理性哲学的基本特征.冯友兰于20世纪30—40年代通过逻辑分析而把中国的旧理学重建为"新理学",与金岳霖等人一道开启了分析哲学中国化的广阔前景,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奠定了基础.
    • 李晓帆
    • 摘要: “负底方法”是冯友兰在新理学体系构建中的一次重要革新,其产生一方面源于逻辑分析法无法思议言说新理学中“大全”“道体”等核心概念;另一方面源于冯友兰同当时学者的交流。“负底方法”以否定的形式从侧面分析形而上学概念,它与“正底方法”相互补充,共同形成新理学的正负二元结构方法论。“负底方法”使形上学核心概念可以被思议,由此知天与事天成为可能,为人生境界理论奠定基础。在对正、负方法二者关系的论述中,冯友兰明确了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中的地位,这在“贞下起元”之际对提升民族文化信心有重要作用。
    • 秦晓
    • 摘要: “觉解”是冯友兰先生在境界论中提出的概念,它是了解与自觉相融合的活动。“觉解”既是一项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反思状态。“觉解”的指向是使宇宙人生获得意义,对宇宙的完全“觉解”是它的完成状态,因个体追求“觉解”的完成程度有差异,使得人有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以及天地境界的区分。“觉解”的实现需要“心”,因“心”有“知觉灵明”的要素,能够感和思,是人能“觉解”的决定因素;此外还需要格物的工夫以至“觉解”。从“觉解”活动的发生来看,它似乎是一项纯理性的思辨活动,但是从“觉解”活动的整体性来分析,能发现它不仅是一项理性思辨活动,也是一项情感发生的活动。
    • 黄玉顺; 黄杰(录音整理)
    • 摘要: 我简单讲一下今天这个会议的意义问题。我想,我们可能很容易把它看成一件仅仅关乎我们这个“情理学派”①的事情,因为冯友兰先生是我们的师爷、祖师爷。不能这么看问题,因为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冯先生的哲学思想的普遍意义。所以,我想讲三点,即三组关键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组是关于“照着讲”与“接着讲”的问题;第二组与第一组的问题密切相关,我想讲讲关于“乡下人”和“城里人”的问题;第三组,我再讲讲关于“情感”和“理性”的问题。最后我再补充一点其他的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