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觉解

觉解

觉解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伦理学(道德哲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专利文献5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党政论坛、天府新论、中州学刊等; 觉解的相关文献由165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友兰、吴学满、唐晖等。

觉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7 占比:96.91%

专利文献>

论文:5 占比:3.09%

总计:162篇

觉解—发文趋势图

觉解

-研究学者

  • 冯友兰
  • 吴学满
  • 唐晖
  • 张秀娟
  • 徐建勇
  • 丰江帆
  • 关振平
  • 唐菊
  • 庞朝阳
  • 张莉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姚卫伟
    • 摘要: 读《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的“四境界”学说对人生的解析最为通俗透彻。一是自然的境界。什么叫自然的境界呢?冯友兰给出的关键词如“本能”无觉解”无意义或少意义?本能几近动物,动物的行为都是生存的本能,人也有本能,如婴儿啼哭,饿了要吃,困了入睡。即使长大了,也有一部分生存的本能在起作用。有人根据冯友兰的观点%把处于自然境界的自己判定为“本我”。
    • 王淳; 王璐
    • 摘要: 冯友兰提出了道德“知易行难”“知难行易”的观点。理解两种“对立”观点的关键在于辩证把握“知”的深义:“知易行难”的“知”是基础层次的认知,是通常具有的感知;“知难行易”的“知”不仅包含知道、认识,还蕴含“了解”。深层意义的“知”和“觉解”存在内在联系,它们都含有了解之意,即对发出的道德行为具有清楚的认知,属于理性认知。冯友兰以“觉解”为依据划分了四种境界:自然境界的道德是知难行易;功利境界的道德是知易行难;“道德”境界的道德是知义行义;天地境界的道德是知行合一。
    • 何刚刚
    • 摘要: 冯友兰先生以觉解通达境界的言说模式,本质是在以认识论通达价值论。他对于认识四个层次的划分与四境界具有某种对应关系。然而由于他在认识论层面所使用的概念分析方法与其境界说的理论追求产生了矛盾冲突,这导致他对于天地境界的解释极为模糊。这主要在于冯友兰对于“觉解”的认识过程并未给出清晰的说明,而认识层次的划分也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当代儒学知识论的建构,最关键在于寻找到可以为认识奠基的基础性信念。
    • 黄杰
    • 摘要: 冯友兰以觉解为核心、以仁爱为归宿,建构了作为其“哲学体系的灵魂”的境界论,其中觉解属理性、仁爱属情感,仁爱情感的扩充以理性觉解的提升为必要条件,理性与情感二者在新理学的境界论中得到了统一。但冯先生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忽视了觉解与仁爱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将觉解作为仁爱情感扩充的相对充分的条件,从而有以觉解代仁爱的倾向。这一倾向体现在境界的划分与得到和保持境界的工夫上,使得其理论存在着内在的断裂。到了晚年,冯先生对此有所觉察,从而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即不再将工夫的核心限定在觉解上,与此同时更加突显了情感的地位。
    • 秦晓
    • 摘要: “觉解”是冯友兰先生在境界论中提出的概念,它是了解与自觉相融合的活动。“觉解”既是一项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反思状态。“觉解”的指向是使宇宙人生获得意义,对宇宙的完全“觉解”是它的完成状态,因个体追求“觉解”的完成程度有差异,使得人有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以及天地境界的区分。“觉解”的实现需要“心”,因“心”有“知觉灵明”的要素,能够感和思,是人能“觉解”的决定因素;此外还需要格物的工夫以至“觉解”。从“觉解”活动的发生来看,它似乎是一项纯理性的思辨活动,但是从“觉解”活动的整体性来分析,能发现它不仅是一项理性思辨活动,也是一项情感发生的活动。
    • 胡骄键
    • 摘要: “境界说”是冯友兰先生对传统中国哲学的宏观归纳,也是其“新理学”思想体系的中心所在。但是,大多数学者仅仅注意到了以理智为中心的“觉解”程度与境界之高低的关系,而忽略了情感与境界的关系。由此造成了对冯友兰“境界说”的偏颇理解。事实上,在冯友兰的“境界说”中理性与情感是并重的。不过这一点在冯友兰先生自己的论述中也不够十分的明确。正是对情理的并重,冯友兰的“新理学”思想体系才成了现代中国哲学情理学派的开端。
    • 何晓
    • 摘要: “觉解”是冯友兰先生“人生境界论”的基础观念。“觉解”的本质是一种认识活动,而人的精神境界的划分与“觉解”程度的高低有关。在一般的“觉解”过程中,人是作为相对主体而存在,但是处在“天地境界”中的人则是作为绝对主体而存在。其中,“觉”与“解”的分离是这种转变得以可能的基础。
    • 王淳; 王璐
    • 摘要: 冯友兰提出了道德"知易行难""知难行易"的观点.理解两种"对立"观点的关键在于辩证把握"知"的深义:"知易行难"的"知"是基础层次的认知,是通常具有的感知;"知难行易"的"知"不仅包含知道、认识,还蕴含"了解".深层意义的"知"和"觉解"存在内在联系,它们都含有了解之意,即对发出的道德行为具有清楚的认知,属于理性认知.冯友兰以"觉解"为依据划分了四种境界:自然境界的道德是知难行易;功利境界的道德是知易行难;"道德"境界的道德是知义行义;天地境界的道德是知行合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