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知行

知行

知行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67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哲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6篇、专利文献92篇;相关期刊427种,包括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兵团工运、思想政治课教学等; 知行的相关文献由858位作者贡献,包括万红、师黎、李志辉等。

知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6 占比:86.43%

专利文献>

论文:92 占比:13.57%

总计:678篇

知行—发文趋势图

知行

-研究学者

  • 万红
  • 师黎
  • 李志辉
  • 王永瑞
  • 王治忠
  • 罗勇
  • 陈浩
  • 单桂英
  • 周红涛
  • 周进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大龙
    • 摘要: 王重阳功行思想与王阳明知行观中都蕴含着对于性命的反思和追求,但两者对于性命反思的逻辑起点和性命追求的至高境界却大相径庭。王重阳的性命观以性命双修的内丹理论为基础,主张“性主命宾”的观点,强调在内修真功性、外修真行的内外贯通之中实现全真而仙的性命超越。王阳明的知行观以良知为核,主张“心即性即命”的观点,着重通过以心定性,以心定命来贯通性命与身心,以呈露良知,从而在致良知的过程中实现尽性致命的性命追求。相比而言,王重阳以性功为主,内外双修,体现出性宗渐修的特点;王阳明以良知为核,是以良知统帅性命之学,体现为心宗顿悟的特点。
    • 张凯
    • 摘要: 儒家有性善论的传统,人们普遍相信能够积善成德,成贤成圣。但刘宗周受晚明动荡时局和心学发展的双重影响,采取了一条以改过为主的工夫进路,重视“过”的产生与发展。在刘宗周看来,心体超越善恶,但在现实转化的过程中依旧有产生妄的可能,由妄到过到恶,如果不能改过将在歧路上越走越远。而在改过的过程中,理论与现实的冲突始终存在,对这个过程的辨明使“改过”与“致知”相联系,改过说与认识论得以相贯通。
    • 段宝岩
    • 摘要: 当前,我国工程科技面临着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亟待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急需在工程科技原理探索、技术突破、产业发展上取得历史性跃升。要解决上述难题,迫切需要培养和锻造一大批工程科技高端人才。工程科技高端人才的培养,需要紧密结合我国工业制造转型升级、迭代发展,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中国制造发展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构建起与高端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知行"内涵。
    • 任俊华; Zhu Yihua; Luo Yan
    •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天、地、人“三才”整体的、联系的、和谐的“和合”理念出发,探讨生态保护、世界和平、德性良知的时代主题。“和合”的绿色基因是中华文化的思想底色,易学从“乾道”开创自然的创造力,“坤道”孕育万物的生命力,提炼出“天地之德”的人文观念。大自然万物生生不息、共生共荣的气象,转化为人类社会“和而不同”、尊重差异的和平基因。“知行合一”的德性基因包含了人们对先天良知良能的充分践履,生成了中华文明高尚洁白的圣贤君子品格,它基于兼济天下的人文胸怀、“以百姓心为心”的民本思想,传达了中国古代崇尚仁爱、公平、有礼的思想先声。
    • 一文
    • 摘要: 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如何才能锤炼出强大的忍耐力,来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更好地履职尽责,成长、成才、成功?近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推出了中央党校刘玉瑛教授撰写的《年轻干部如何锤炼超强忍耐力》一书,系统地回答了这些问题,称得上是年轻干部锤炼强大忍耐力的知行指南。
    • 李晓娟
    • 摘要: 知行合一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第一要义。虽然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高度认同态度,但践行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知行脱节依然是价值观教育面临的瓶颈问题,知行转化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是个体内在心理运行规律与外界因素不断作用的结果。未来在研究方法上可以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研究的深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的生成路径从系统论的视角进行整体构建。
    • 郭高军
    • 摘要: 心学与理学自产生之后就被诸多学者视为不同甚至截然对立的两套学说体系,其实不然。心学在本质上还是理学,它是理学发展的新形态。作为心学之代表的阳明不仅继承并发展了朱熹在心理、知行、天人等关系问题上的思想主张,而且还在朱熹心理合一、超越性等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将外在天理内化为人的良知,这一方面凸显出人类在宇宙中的主体性和与天地万物的一体性,另一方面也将传统儒家关于人的问题的思考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理学与心学不应被视为泾渭分明的两条学术河流,它们是同一条河流的上下游,心学继承并发展了理学,从而将传统儒家哲学推向了新的高峰。
    • 何辛
    • 摘要: 教育要慎始,在启蒙阶段的小学教育进行养正的德育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开展德育工作呢?好的德育工作应让学生明白事理,规范言行,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与现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丰富德育内涵,涵育学生美德;德育面向活泼灵动的小学生,不能只是干巴的说教,应该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德育有说服力、有温度;同时,挖掘新闻事件、历史、人物的教育性,让德育与现实相链接,使德育有广度、有深度,深入人心,奠定人生底色。教育周期长,见效慢,但坚持做好平凡正确的小事,就能立德树人。
    • 龚永柱
    • 摘要: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传习录》中的“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精辟地道出了“知”与“行”的辩证关系。笔者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结合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提炼出“知行生物”教学理念。所谓“知”,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掌握生物学知识;所谓“行”,就是通过实验、实践、实地观察等方式巩固、迁移、运用生物学知识。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强调“知”“行”合一,学生才能将生物学抽象的概念、原理、结论内化为真正的生物学知识。如何将“知”“行”有机结合起来呢?
    • 梁锐
    • 摘要: 新闻写作的“道”与“术”,主要体现在一个价值、两个过程、三个阶段、四个关系、五个得力点。其中新闻价值是新闻写作的追求,采访调查研究与写作是核心,采访调查研究、主题构思酝酿、表达是写作三个阶段;采写、受众、互动、知行构成四个关系;阅历、观察力、感受力、思维力、阅读力构成五个得力点。五者之间相互独立、彼此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浑然一体,构成纵横交叉复杂关系,成为新闻写作“道”与“术”的基本内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