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诗经学

诗经学

诗经学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9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哲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6篇;相关期刊200种,包括江淮论坛、求索、齐鲁学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第六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诗经学的相关文献由234位作者贡献,包括林祥征、夏传才、张小敏等。

诗经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3 占比:78.7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81%

专利文献>

论文:76 占比:20.43%

总计:372篇

诗经学—发文趋势图

诗经学

-研究学者

  • 林祥征
  • 夏传才
  • 张小敏
  • 常森
  • 杨青芝
  • 纳秀艳
  • 陈国安
  • 崔志博
  • 朱宏胜
  • 樊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康国章
    • 摘要: 郑玄立足于古文之学,却能打破门户之见,参合诸家,兼融今文经学,笺注《毛诗》,既夯实了《毛诗》在中国学术史上牢不可破的地位,也整合了两汉以来的《诗经》研究成果。在《诗经》解释方面,《郑笺》最为显著的特征表现为四个方面,即:擅长以史说诗、以时政解诗、以礼注诗、发明训诂术语。
    • 唐婷
    • 摘要: 日本《诗经》研究在江户时期(1603—1868)成果丰硕,具有鲜明的阶段特征,前期朱子学独尊,中期汉、宋兼采,到后期《诗经》汉学复兴,从宏观诗旨到具体字词阐释皆转向遵从毛郑。江户后期时值中国朴学大兴,在考据为治学主流的风气下,日本学者阐释具体问题时,并不盲从清代考据学成果,选择遵从《诗序》、毛郑,扬弃之间体现了江户后期《诗经》研究对毛郑所主张的《诗》教的系统接受。
    • 李广帅
    • 摘要: 作为经学家,苏辙耗费毕生心血为《诗经》作注,《诗集传》是其《诗经》学思想的结晶。作为文章家和政治家,苏辙继承唐宋古文运动精神实质,以文章作为复兴儒学、经世致用的重要工具。三重身份的叠加,使苏辙的《诗经》学思想渗透到文章中去,也促使其在文章中进一步阐发《诗经》学思想。本文通过对苏辙文章中论诗、引《诗》两个维度的考察,发掘其中所蕴含的《诗经》学思想。
    • 张静
    • 摘要: 中村之钦是生活于日本江户初期,与伊藤仁斋齐名的汉学儒生。所著《笔记诗集传》在日本有广泛的影响。其书株守《集传》,择演朱说之善者,略作增补,以为学生提供教本,呈现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下《诗经》在日本流播态势。同时充分汲取中国晚明《诗》学成果,致力于诗情的感受体验,以阐发经典圣意的解经路径,开启了日本任情解《诗》、多元阐释的自觉时代。
    • 韩国朴宰雨
    • 摘要: 世界汉学圈子里,“汉学”前面加修饰语的有很多,如“东亚汉学”“德国汉学”等,也有“布拉格汉学学派”等。“汉学”里取具体经典或者学术之名的也不少,如“诗经学”“红学”“新儒学”等。不过,现当代汉学里采取特定的人名且加上地区名的估计很少。我们今天所谈的“东亚鲁迅学”就算是例外。我在2008年收集了2005年在中韩两国轮流举办的两次鲁迅研究对话会前后发表的一些文章和中文版《韩国鲁迅研究论文集》(2005)的书评以及中韩日学者有关鲁迅研究的文章,然后在韩国出版了《从韩中鲁迅研究对话走向东亚鲁迅学》(中文版)一书。
    • 于春莉
    • 摘要: 通过梳理晚清学术著作对《毛诗传笺通释》的引用和评价情况发现,马瑞辰运用假借字判读的方法进行文字训诂既是对乾嘉学术的传承,又为晚清学者留下了足资借鉴的学术成果,其以三家《诗》证明毛《诗》所得出的学术结论,为晚清三家《诗》学者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晚清学者在《诗经》学研究方面对马瑞辰的重视程度不足。分析晚清学术著述对《毛诗传笺通释》的征引和评价,探讨马瑞辰对晚清《诗经》学的影响,可以更加充分地认识马氏《通释》在清代《诗经》学史上的学术价值,对学术界此方面的研究起到补充作用。
    • 李媛媛
    • 摘要: 《毛诗正义》是中国经学史上一部里程碑之作。孔颖达秉持着以“情志”论与“诗政”论为核心的诗学思想,主张“言志”与“缘情”相统一,丰富了唐代诗学理论;提倡诗为现实治理服务,认为“风雅”“美刺”是现实的反映,实现了诗歌对政教的促进作用。解经以毛传、郑笺为本。经注兼疏,阐释了字词、名物、典制、经义思想等内容,在字词训诂、疏解句意、串讲经义等方面发展了毛传、郑笺。其阐释表现出兼容诸家、择善而从;经学阐释为主,兼及文学阐释;宣扬教化,注重致用性等总体特点,是学习研究《诗经》的典范著作。
    • 张勇耀
    • 摘要: 金元之际《诗经》学的传播接受可以从正史、作家文集、科考命题、笔记、杂剧等文本中加以考察.这一时期的《诗经》学对于"夫子删《诗》"、"三颂"顺序、朱熹《诗集传》在元初北方传播接受情况都有独特反映,也因处于易代之际而呈现出鲜明的实学特征和"王道"精神,并影响到了这一时期的诗学思想.考察这一时期《诗经》学的独特价值,对于加强《诗经》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构建相对完整的《诗经》学研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张小敏
    • 摘要: 日本诗经学作为"《诗经》文本"与"日本文化"绾结而成的特殊《诗》学存在,兼具中日文化的双重特征.在中国视域下探求日本诗经学的核心价值,是当前国内日本诗经学研究亟须突破的方向.秉持这一研究理念,将日本诗经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江户时代,与大致同期的中国明清时期诗经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推动日本《诗》风一再转变的主导因素不在于本国的主流文化思潮,而是源自中国.
    • 苏笑
    • 摘要: 学界对朱熹与戴震二人关于《诗经》的研究尤为重视.但是,学界多是从文献训诂等方面对二人的治诗特点进行研究,对二人关于《诗经》诗意的探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仍然较少.从戴震《诗经》研究的取径与变化、戴震与朱熹二人主要的思想倾向等对二人关于《诗经》诗意的探讨进行比较,能较清晰地看出二人对于《诗经》诗意的态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