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郑玄

郑玄

郑玄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64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8篇、会议论文5篇、相关期刊327种,包括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南都学坛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两岸四地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暨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论坛、2013·国际经学与文学学术研讨会等;郑玄的相关文献由524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天宇、李玉平、李世萍等。

郑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8 占比:99.2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78%

总计:643篇

郑玄—发文趋势图

郑玄

-研究学者

  • 杨天宇
  • 李玉平
  • 李世萍
  • 郭超颖
  • 陈壁生
  • 史应勇
  • 张能甫
  • 華喆
  • 黄瑞云
  • 唐明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李琪慧
    • 摘要: 郑玄的《中庸注》具有明显的文本整体意识,具有与朱熹《中庸章句》不同的分章结构,并对《中庸》主旨有独到理解。郑玄认为《中庸》的主旨是彰显“孔子之德”,孔子作为一个有德无位的圣人,承担着作经、制法的天赋使命。“孔子之德”包含三层含义,即“君德”“隐德”“前知之德”,合而言之,就是郑玄所理解的“孔子之中庸”。依据《中庸注》的理解,“孔子之德”主要凸显于《中庸》末章,但在全篇的文本中也存在前后对照的关系。
    • 康国章
    • 摘要: 郑玄立足于古文之学,却能打破门户之见,参合诸家,兼融今文经学,笺注《毛诗》,既夯实了《毛诗》在中国学术史上牢不可破的地位,也整合了两汉以来的《诗经》研究成果。在《诗经》解释方面,《郑笺》最为显著的特征表现为四个方面,即:擅长以史说诗、以时政解诗、以礼注诗、发明训诂术语。
    • 郭超颖
    • 摘要: 汉末以来,《仪礼》诠释与建构进入全新模式,礼学开始跳脱《春秋》学统摄,寻求自我体系建设的突破,最终实现了内容与功能的分化:一方面是仪典构建原则重新厘定,另一方面是治世经义理据重新建构。这种诠释手法建立在仪节诠释的基础上,包含了文、事、义的重新整合,意在建构一套全新的社会性仪礼规范。郑玄对《仪礼》所记延请仪节的界定,是其校订经文、厘定礼义的典型案例,郑玄此举为社会生活建构起了通贯今古的实践法则。这种对规范法则的精细化处理在汉唐经学转型中具有代表意义。郑玄《仪礼注》所做的这些工作,是汉末经学开始走向社会仪制整体建设的重要体现,此尤应引起注意。
    • 陈壁生
    • 摘要: 中国的经史传统,有着极为复杂的内涵。以圆丘祭天之礼为例,在两汉经典中,只有《周官·大司乐》提及过一次“圆丘”,而无论是今文经典,还是两汉典礼,在祭天典礼上都只有南郊祭天,没有圆丘祭天。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统合今古文经学,平衡经典异义,并以《周礼》为基础构建了一套新的礼学体系。郑玄将《周官》的圆丘纳入祭天典礼,认为在南郊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圆丘祭天。这是郑玄以经文为本,统合今古文经学的结果。经学的改变马上带来制度的革新。在政治层面,当“郑氏家法”被普遍接受之后,魏明帝开始以郑玄经学为基础构建祭天大礼,首次制定了圆丘祭天之礼,这表现出经学塑造历史、制度的特点。另外,郑玄把《周官》理解为周公制作的一代大典,周公又是一个历史人物,那么,周公制作的大典,便成为周代的历史,而且因其具有“经”的地位,而成为最可信的历史。因此,郑玄的经学在杜佑《通典》等史学著作中,成为构建周代史的材料。可以说,经学不断在塑造制度、塑造历史,同时,又不断在塑造三代的历史书写。从郑玄论圆丘礼中,便可以看出经史关系的多层面相。
    • 苏浩
    • 摘要: 《小宛》是《小雅·节南山之什》中的一篇,历代学者对这首诗的解读不胜枚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汉代郑玄的“刺王说”和宋代朱熹的“兄弟相诫说”,而随着近年来出土文献的大量出现,对《小宛》主旨的解读又有了新的说法。
    • 崔希晨
    • 摘要: 《 五经异义》 中有关“春秋三传”分歧的条目,反映出许慎、郑玄一定的学术倾向,也折射出汉代春秋学乃至汉代经学的发展脉络。在《 五经异义》 中,许慎在一定程度上偏向于古文经《 左传》 ,郑玄则无今古文的倾向。许慎治经之时,正是今文经衰落、急需引入民间的古文经以复兴经学之时;郑玄之学则起到了调和今古文经的作用。汉代春秋学的发展历程,无论在今古文哪个方面,都对今天的学术研究有所启发。
    • 刘骏勃
    • 摘要: 根据儒家经典文献的记载,统治者当在正月行祈谷礼。对于行礼的具体日期,郑玄认为应在正月上辛日,这一说法对后代影响深远。清代祈谷礼虽两度中辍,但复行后连续举行二百余年,其重视程度远超前代。清代祈谷礼举行的日期以继承郑说为基础,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有些年份的日期有所调整,整体来看经历了一个由临事调整到逐渐完善定制的过程。
    • 富金壁
    • 摘要: 瞿林江先生《“遇负杖入保者息”辩证》一文,正确地指出了《礼记·檀弓下》“遇负杖入保者息”当断句为“遇负杖入保者,息”,“息”为叹息之义,纠正了郑玄注之误,这是该文的创获。但是,该文对有关篇章及郑玄的其他注文多有误会与曲解,对郑玄注释的学术水平亦微露贬损之意。笔者以为,郑玄的某些失误乃白璧微瑕,其学术水平、在经学和训诂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不容否定。
    • 万萍萍
    • 摘要: 天子婚礼要端正人伦,彰明王者教化,所以尤为重要。亲迎为婚礼六礼之一,但对于天子是否亲迎的问题一直有诸多争议。公羊家从亲亲之义出发认为天子必亲迎;左氏学者立足天子至尊观认为天子不亲迎,主尊尊之道。郑玄作为学贯古今文的经学大家,表面上同意今文经学家的亲迎说,但其本质还是立足于尊尊原则巩固君权,由此来看,这是对今古文家的融合与超越。
    • 貝承熙
    • 摘要: 三禮禮服體系中,中衣、裼衣之關係素爲禮家争論,後世學者或以二者爲同時穿著的兩層衣物,或以二者爲同物異名。本文旨在澄清鄭玄確定中衣、裼衣關係的思路,認爲鄭玄在《玉藻注》中將二者均視爲著于裘葛、上衣之間之服,但又將明確以是否著裘爲標準區分二者。中衣、裼衣的穿著原則並不相同,中衣須與上服材質相稱,謹守“以帛裏布,非禮也”之律;裼衣重在與裘相稱,並于“裼禮”有見美之效,可以絲帛爲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