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经学史

经学史

经学史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01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中国哲学史、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广东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学术研讨会等;经学史的相关文献由160位作者贡献,包括姜海军、黄开国、吕冠南等。

经学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5 占比:37.9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301 占比:61.81%

总计:487篇

经学史—发文趋势图

经学史

-研究学者

  • 姜海军
  • 黄开国
  • 吕冠南
  • 陈才
  • 劉韶軍
  • 吴仰湘
  • 孙以昭
  • 崔文印
  • 景海峰
  • 朱伯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超颖
    • 摘要: 汉末以来,《仪礼》诠释与建构进入全新模式,礼学开始跳脱《春秋》学统摄,寻求自我体系建设的突破,最终实现了内容与功能的分化:一方面是仪典构建原则重新厘定,另一方面是治世经义理据重新建构。这种诠释手法建立在仪节诠释的基础上,包含了文、事、义的重新整合,意在建构一套全新的社会性仪礼规范。郑玄对《仪礼》所记延请仪节的界定,是其校订经文、厘定礼义的典型案例,郑玄此举为社会生活建构起了通贯今古的实践法则。这种对规范法则的精细化处理在汉唐经学转型中具有代表意义。郑玄《仪礼注》所做的这些工作,是汉末经学开始走向社会仪制整体建设的重要体现,此尤应引起注意。
    • 关长龙
    • 摘要: 经学史是一个嵌套了三个层级概念的语词,第一级为六经本体,第二级为研究六经本体的经学,第三级才是对经学做历时研究的经学史本身。经学内容的三维向度决定了经学史展开的基本脉络。此三维向度可称为考据经学、格致经学和致用经学。其中考据经学是对六经本体特别是文本的解读和研究,格致经学是对六经本体之问题意识的义理体知,致用经学是对六经本体的践行与经世致用。三者的历时展开则构成了经学史研究基本脉络的三维向度。
    • 桑兵
    • 摘要: 厘清经、经学与经学史的联系及分别,是认识经学之于今日中国乃至人类未来命运的关键所在。而在王朝制度崩溃之后,如何承继道教的真精神和新儒家的旧途径,吸收输入外来学说与不忘本来民族地位相辅相成,借鉴韩愈到朱熹构建天竺为体、华夏为用的新儒学的取径做法,延续近代国人融合中外创建新学的努力,构建西学为体、中华为用,能够亘万古、横九垓而不变,凡时凡地均可用之的天理人事之学,作为中国长治久安和屹立世界巅峰保障的崭新文化,是研究的要旨和用力的方向。
    • 景海峰
    • 摘要: 对于传统的解经学而言,经典文本是解释活动展开的中心,解释的目的就是要为了使文本的内容清晰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典所传递的意义。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解释活动需要聚焦,一般着重在处理语言文字所带来的问题;也需要划界,以便排除各种对意义确定性所可能产生的干扰。这样,解释活动便自然地形成了一定的界域和自身的封闭性。但在现代性语境之下,“必专守旧”的经学观念已成为明日黄花,早已经远离我们的时代。而作为现代学术研究对象、分科而治的“经学”材料,或者经学史研究,又只是在做历史回望的工作,并不能从生存论的本体意义上来理解“经”的价值。如何使经典的意义在现代生活中有所体现,如何能保持经典的“活”性,这就需要有新的经学观念和新的诠释方式。
    • 宋惠如
    • 摘要: 晚清民國時期僞經説蔚爲風潮,其中重大影響之一,在於康有爲、皮錫瑞今文經學史觀成爲後人省察秦漢學術之基線,當中存在著對經學、孔子學術、漢代學術的各項判定。然而他們的主張不僅爲古文學者如章太炎、劉師培所質疑,錢賓四先生亦就其經學史主張,提出切實的學術史觀與論述架構。五經中,《春秋》出於孔子之手,既史且經,性質特殊,尤其《春秋》在漢代被推崇,復爲今古文經學之爭的爭議核心,是以秦漢之際《春秋》學流變如何,實爲架構秦漢經學史的關鍵論題。錢先生《春秋》學論述有其特點,尤值得關注的是,其中含括錢先生對秦漢經學發展的特殊見解,是以本文先説明錢先生《春秋》學觀的基本立場,其次論述錢先生講論,作爲先秦王官學與諸子學交界的孔子《春秋》學,以及講論作爲古學、今學之論的漢代《春秋》學等三部分,説明錢先生《春秋》學説及其所涉經學史論述中,不同於今、古文經學者的辨真之見。
    • 姜海军
    • 摘要: 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儒家学者,他将儒经作为治国理政的核心经典,并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重新解释了六经,建构了天人合一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很好地维护了汉王朝政权的合理性、合法性,并就当时的王朝治理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与方法,尤其是就政治、思想等各领域的大一统。董仲舒的经学解释异于先秦时期,比如采用了阴阳五行学说解释儒经、群经互证、经史互证等方法,更为主要的是,他基于经学解释的形式建构了系统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完成了先秦以来经学范式的转化、儒学思想体系的构建。董仲舒的经学不仅推动了两汉时期中国经学的传承与发展,更是成为先秦、汉唐经学的枢纽式人物。
    • 姜海军
    • 摘要: 朱陆异同是中国近世经学、理学及学术思想界的公案,长期以来朱陆异同的探究存在多个纬度。如果从经学的角度来说,这自然也存在着对群经思想内涵即道的认知、经学解释学范式、经学旨趣等多个方面的异同。
    • 吕冠南; 王承略
    • 摘要: 《诗序》因其与《毛诗》学派的紧密联系,长期以来,往往被视为《毛诗》学派的私有资源.通过勾稽文献资料,可以发现《诗序》在与《毛诗》学派建立关联之前,一直保持着独立文本的身份,并以单行本的形态传播于世,属于当时学界的共有资源,终两汉之世,这种情况都没有太大改变.而在《毛诗》系统中,单行本《诗序》先以整卷形式被附于《毛诗》经文之后,后又经历了散编于每篇之首、续加增订等环节,才形成今天所见的面貌.今本《诗序》的形成,经历了复杂曲折的历程,应予以充分重视.
    • 黄开国
    • 摘要: 经学的分派与分期是经学史的重大问题.四库馆臣最早提出二派六期说,但其分期缺乏理据,分派则有斩头去尾之失.此后出现了十多种不同的分期说,有二期说、三期说、四期说、六期说、七期说、九期说、十期说、十二期说;分派说也有二派、三派、四派诸说.这些分派分期说带有纠正四库馆臣失误的意义,但由于受时代限制与学术派别之见等原因,依然存在不同的理论缺失.这些分派分期说多数没有涉及分派与分期的关系,更没有关注到分派分期的依据这一根本问题.如果不解决分派分期的依据,分派分期就缺乏之所以分的依据,也就无从合理地说明经学分派分期,所以,已有的分派分期说虽然各有所见,但都不能令人信服.
    • 葸琼
    • 摘要: 苏辙经学著作颇多,留下了《诗集传》《春秋集解》《孟子解》《论语拾遗》等诸多著作,在中国经学史也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苏辙的文名太高,掩盖了其经学成就,人们对其经学著作关注甚少。下面对苏辙经学著作的版本做一概述。一、苏辙经学著作版本录(一)《诗集传》20卷《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世影响巨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