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2080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53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168429篇;相关期刊894种,包括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出版、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2014全国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学术论坛、第四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宫廷典籍与东亚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四库全书》的相关文献由1769位作者贡献,包括江庆柏、张升、高远等。

《四库全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53 占比:1.20%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68429 占比:98.78%

总计:170509篇

《四库全书》—发文趋势图

《四库全书》

-研究学者

  • 江庆柏
  • 张升
  • 高远
  • 李春光
  • 杜泽逊
  • 季羡林
  • 杨东方
  • 陈四益
  • 陈晓华
  • 顾志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晓婕
    • 摘要: 京剧戏曲艺术已经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社会整体稳定且社会生产力发展快速,工商业与城市人文文化都极度发达。北京作为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文化发展方面盛行一时,其中更有乾隆皇帝组织编纂的各类书籍如《儒林外史》《四库全书》等等,评书创作成为当时社会最流行的文化表现形式。而在当时,普通社会大众青睐看戏,这也为京剧戏曲艺术表现形式的孕育形成创造了一定的环境背景。
    • 贾珺
    • 摘要: 《营造法式》是一部北宋官方制定的建筑设计与施工专书,由哲宗、徽宗朝将作监李诫(一作李诚)编纂而成,详细记载了当时官式建筑的技术做法、规范、用料与功限定额,达到了很高的科学水准,崇宁二年(1103)“海行天下”。南宋绍兴、绍定年间两次重刊,元、明、清时期民间有多种抄本流传,明代《永乐大典》和清代《四库全书》均曾收入全书。中华民国时期《营造法式》被学界发现,并得以重新出版。
    • 舒大刚
    • 摘要: 2010 年1 月14 日,《巴蜀全书》编纂经中共四川省委常委会批准,同年4 月又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立项,这项自四川建省以来最大的文献整理工作正式启动。文献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人类历史、思想文化和文明程度最完整最清晰的记录。国家的过往因文献而留影,民族的未来因文献而精彩。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演进,凝结成汗牛充栋的经史子集4 部经籍,满天星斗的地域文明也幻化出绚丽多姿的志乘图谱等区域文献。梳理和研究这些文献,就是回顾历史、亲近圣贤、点燃智慧、再造文明的重要途径。盛世修典,文化复兴,也是思想和科技返本开新的重要途径。《巴蜀全书》编纂开展10 余年来,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支持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一部大型地方文献集成——“川版《四库全书》”已呼之欲出。笔者作为该项工作实施的具体组织者和亲力亲为者,参与其中,得与美富,收获颇多,也感慨良多。
    • 孔凡秋
    • 摘要: 《四库全书》作为我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部集考证、辨伪、校勘、辑佚等于一体的杰作,成为丛书集大成之作,成绩之大勘与长城运河方驾,其中关于“寓禁于征”的说法为一些学者所坚守。如何对待乾隆既修书又毁书的问题,是对《四库全书》这部书做出历史评价的基本前提,我们认为要从多角度看问题,修书是历代王朝盛世功绩的显现,毁书亦是维护统治的必要。文章从“寓禁于征”的争议《四库全书》的历史文献价值,及开发利用三个方面进行梳理,以期对学者进一步研究利用《四库全书》提供借鉴,并籍此抛砖引玉。
    • 丁海斌; 唐密
    • 摘要: 对中国古代档案史丛书史料展开具体研究,有利于展现丛书史料价值的独特性。整体概述、择要介绍丛书史料,归纳得出中国古代丛书保存档案史史料的优势与局限性。谈及丛书史料应用情况,主要对丛书史料的双重属性问题和丛书史料的应用量、应用书籍以及误引书名问题做具体分析。总体来说,丛书中的档案史史料内容较丰富,价值较高,仍有较大发掘空间。
    • 刘婷; 崔溶芷
    • 摘要: 数据智能(Data Intelligence)以新的视觉表达、新的展示方式、新的文旅融合模式将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推进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在技术赋能下,以文溯阁《四库全书》为代表的文化遗产,从传统的静态式存放保护逐渐走向动态式呈现和传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作为18世纪中国优秀文化成果的集大成者,《四库全书》从收录内容到编纂、流传、存藏全过程都蕴含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和时代印记。文章认为,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多媒体、云存储等先进技术,通过复制影印、文本数字化、线上、线下全场景体验馆建设、文创产品开发、数据库建设、学术研究等多维度开发,可以实现延续古籍生命,展现文化自信的目的。
    • 张云
    • 摘要: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修史著书的习惯,从《诗经》再到《乐府诗集》《四库全书》,官方以修史著书的方式记录了每个时代的历史、文化艺术;民间以岩画、口头演述、手抄本等形式,使得民间的文化艺术得以世代传承。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人是记录、传承、发展的主体,是记录实践过程中的主要构成部分。
    • 王东波; 刘畅; 朱子赫; 刘江峰; 胡昊天; 沈思; 李斌
    • 摘要: 数字人文研究需要大规模语料库和高性能古文自然语言处理工具的支持。面向英语和现代汉语的预训练语言模型已在相关领域提升了文本挖掘精度,数字人文研究的兴起亟须面向古文自动处理领域的预训练模型。文章以校验后的高质量《四库全书》全文语料作为无监督训练集,基于BERT模型框架,构建面向古文智能处理任务的SikuBERT和SikuRoBERTa预训练语言模型。实验进一步设计面向《左传》语料的古文自动分词、断句标点、词性标注和命名实体识别等验证任务,分别对SikuBERT、SikuRoBERTa预训练模型和其他3种基线模型(BERT-base、RoBERTa、GuwenBERT)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SikuBERT和SikuRoBERTa模型在全部4个下游验证任务中的表现均超越其他基线预训练模型,表明文章提出的预训练模型具有较强的古文词法、句法、语境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基于验证任务效果最优的SikuRoBERTa预训练模型,进一步构建“SIKUBERT典籍智能处理平台”。该平台提供典籍自动处理、检索和自动翻译等在线服务,可以辅助哲学、文学、历史学等领域学者在不具备数据挖掘与深度学习的专业背景下,以直观可视化方式对典籍文本进行高效率、多维度、深层次、细粒化的知识挖掘与分析。
    • 徐梦瑶
    • 摘要: 元汪克宽撰《春秋胡传附录纂疏》是后世研究胡安国《春秋传》及《春秋》学的重要著作,其以胡氏为宗,兼采诸家传注之长,疏于其下,为后学所重。此书今存版本可知者有二,最早的版本为元至正八年(1348年)建安刘叔简日新堂刻本,其次为《四库全书》本,其中《四库》本源于元建安本,但《四库》本对元建安本有校改,二本异文颇多。《四库》本改动具有明显的政治因素,且讹误颇多,远逊于底本,多被后世诟病,但亦有校正底本之功,故不可忽视《四库》本的校勘价值。
    • 段伟; 周祎
    • 摘要: 乾隆三十九年(1774),样式雷奉敕仿宁波天一阁营造皇家藏书楼四库七阁,其中圆明园文源阁于乾隆四十年(1775)落成。文源阁内先后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大型工具图书入藏。咸丰十年(1860),文源阁及其庋藏图书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浩劫中被焚殆尽。文源阁从建成到被焚仅存世85年,其废墟遗存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记忆遗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