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毛诗序》

《毛诗序》

《毛诗序》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52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1829篇;相关期刊352种,包括贵州社会科学、齐鲁学刊、中州学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古籍整理研究与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毛诗序》的相关文献由46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启成、曹道衡、曹顺庆等。

《毛诗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5 占比:4.2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829 占比:95.74%

总计:12355篇

《毛诗序》—发文趋势图

《毛诗序》

-研究学者

  • 张启成
  • 曹道衡
  • 曹顺庆
  • 袁长江
  • 赵敏俐
  • 刘凤泉
  • 夏传才
  • 姚小鸥
  • 杨希英
  • 萧华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关键词

    • 徐芳
    • 摘要: 历代学者对《诗经·国风》主旨都有着不同的解释和阐述,汉代《毛诗序》从政治观念出发,对《国风》的解读与政治事件紧密结合,宋代《诗集传》从情感方面解读,将《国风》中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评为“淫奔之诗”。《诗经原始》通过“反复涵咏”的方式对诗歌文本进行分析,力图推究诗人原意。三者虽各有偏颇,但都为解读《国风》提供了新角度,都有时代价值。
    • 张瀚墨
    • 摘要: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孔子诗论”一篇是大家认识这批竹书的开始,也是这批竹书中学者讨论最多的一篇,为研究先秦解诗传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但这篇文献并不完整,也不像之前大家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篇结构和逻辑都很严密的论文,而是论诗材料的汇编。这批材料不同于《毛诗》序,缺失类似于《毛诗》序中关于诗歌分类以及解诗历史框架之类的信息,反映的是一种不见于传世文献的“今文”解诗模式:“孔子诗论”之于《毛诗故训传》和《毛诗》序,类似于《春秋公羊传》或《春秋穀梁传》与《春秋左氏传》的关系,是通过单个字词构成的语义链条,来探求诗背后所隐藏的圣人思想和微言大义。
    • 徐斌
    • 摘要: 《毛诗序》里如此描写古人:"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看看古人是如何自由奔放地表达情致的:无法用语言表达就感叹,感叹不够就歌唱,歌唱不过瘾就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当读到这几句古文时,我就会发自肺腑地祭出一碗"心灵鸡汤":歌舞诞生于生活、产生于劳动。
    • 吕冠南; 王承略
    • 摘要: 《诗序》因其与《毛诗》学派的紧密联系,长期以来,往往被视为《毛诗》学派的私有资源.通过勾稽文献资料,可以发现《诗序》在与《毛诗》学派建立关联之前,一直保持着独立文本的身份,并以单行本的形态传播于世,属于当时学界的共有资源,终两汉之世,这种情况都没有太大改变.而在《毛诗》系统中,单行本《诗序》先以整卷形式被附于《毛诗》经文之后,后又经历了散编于每篇之首、续加增订等环节,才形成今天所见的面貌.今本《诗序》的形成,经历了复杂曲折的历程,应予以充分重视.
    • 翟鹿
    • 摘要: 《毛诗序》对《诗经》意义的阐释是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学的话语权之体现.在不同历史时期,《毛诗序》时而受到追捧,时而遭到质疑,乃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对诗的文本内容的阐释,而且是千年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主体地位的儒家士人的发声筒,具有深刻的政治与文化意义.可以说,关于《毛诗序》的争论史就是中国文学的话语权演变史.本文以《关雎》小序的话语演变为例,揭示历代话语的言说者与背后相互作用的权力关系,探究这一现象背后对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影响.
    • 张世华
    • 摘要: 诗歌融合情感,寄寓志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尚书》也说:"诗言志,歌永言。"我们鉴赏诗歌,其实就是对作者情感的再触摸,对诗文韵律的再涵泳,对诗歌内容的再创造。因此,笔者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三个单元为例,总结出五"看"法,来引导学生鉴赏诗歌。
    • 涂欢
    • 摘要: 《毛诗序》中有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此可见,喜爱音乐是人的天性,借助音乐感受和表达,是人的本能需要。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不难发现在音乐课堂中,每当学生听到能引发共鸣的旋律时,会自然而然地做出身体和表情上的反应。
    • 高子文
    • 摘要: 相对于戏剧,舞蹈是一种远为抽象的艺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音乐的视觉化,它可以完全不具备内容,而只拥有形式。这种形式呼应了我们灵魂的某种律动。《毛诗序》中写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仿佛舞蹈是语言的延伸。实际的情况很可能正好相反:身体才是人类更基础的物质载体,口头语言才是身体语言的延伸。尽管艺术史可以证明,舞蹈的产生要早于戏剧,但是在阿尔托之前,剧场中的人似乎都不这么认为,身体总是被用于解释剧本,解释台词,解释通过文字业已完成的意义。但是,阿尔托把这种情况扭转过来,他赋予身体一种革命的力量,因为束缚身体的是可见的言辞,而言辞却因其自身历史性的缺陷,已掉入僵死的境地。在阿尔托的戏剧思想影响下诞生的当代舞蹈剧场(Tanztheater),其思想的基础正是:解放身体,去表达那些语言之外的东西。
    • 李闯
    • 摘要: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极高的艺术,它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极具写意化的艺术特点,使其在众多戏剧门类中独树一帜。《毛诗序》中曾经说到过:“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样看来,在戏曲舞台上演员是通过舞蹈化的形体来塑造人物形象,演绎戏剧情节的发展。戏曲所特有的虚实相配、虚实相辅的表演,都是将我们日常的生活形态程式化、夸张化、美化之后呈现在舞台上的。这样将生活加以集中、夸张和变形,从而呈现在舞台上,充分展示了戏曲写意性的特点。
    • 胡杨
    • 摘要: 诗乐同体是我国传统的文学理念之一,词作为诗的另一种体式也具有音乐的特质,具有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正如《毛诗序》中所言:"诗是乐之心,乐为诗之声,故诗乐同齐功也。"钟嵘的《诗品》中同样有类似的观点,由此不难看出文学与音乐有着相同的源头,这种观点后来就成为诗、乐、舞一体的传统文化理论。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和《楚辞》中就认为诗歌是一种艺术综合体,诗歌是可以配乐而唱的艺术,到了后期的"乐府"更是成为这一艺术样式的指称,诗乐同源得到了更好的验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