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权
话语权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1年内共计7151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政治、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24篇、会议论文106篇、专利文献21篇;相关期刊2642种,包括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人民论坛、对外传播等;
相关会议86种,包括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2013管理科学学术研讨会、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广东省第七届摄影理论研讨会等;话语权的相关文献由680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颖、张锐、张静等。
话语权
-研究学者
- 王颖
- 张锐
- 张静
- 王丹
- 刘杰
- 周耀宏
- 张伟
- 张瑜
- 李艳
- 杨光斌
- 梁芷铭
- 王磊
- 王芳
- 侯广斌
- 刘勇
- 刘笑盈
- 史姗姗
- 周银珍
- 姜鑫
- 宋继文
- 张倩
- 张志洲
- 张明
- 张波
- 张涛
- 曹天航
- 曹顺庆
- 朱继东
- 李强
- 李静
- 杨涛
- 牛海彬
- 王宁川
- 王建
- 王燕
- 王路坦
- 范玉刚
- 谢晓娟
- 贾文山
- 邱仁富
- 郑来
- 黄明理
- 于宏源
- 亢升
- 侯波
- 刘宁
- 刘琳琳
- 刘琼
- 史永翔
- 叶淑兰
-
-
啜一芃;
高英彤
- 《广西社会科学》
| 2020年
-
摘要:
制度性话语权是一国在国际舞台上掌握主动权、维护国家利益、引导国际秩序构建的基础,它注重的是一国政策话语所产生的影响力,是以制度化形式存在的话语权.制度性话语权建构分为五个阶段,包括特定制度性话语权观念的产生、政治动员、争夺规则制定权、制定规则、话语权制度化.中国要提高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应当明确特定的制度观念,倡导中国制度理念的传播,进行政治动员,确立制度规则.同时,在促使规则制度化的过程中,应本着符合时代要求和本国地区特征的原则制定规则.
-
-
吕峰;
胡明霞
- 《广西社会科学》
| 2020年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战略定位、使命任务、实践举措等多个维度提出了一系列管网治网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形成了完整而严密的内在逻辑体系.在战略定位层面,要捍卫意识形态话语权就要守住意识形态斗争网络主阵地;在目标指向层面,要合力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国内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舆论氛围和外部环境,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在工作策略层面,要构建网络意识形态综合治理体系,为进一步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赢得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原则遵循和实践引领.
-
-
-
-
-
-
-
-
-
-
何其生
- 《第十二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
| 2017年
-
摘要:
本文演讲的主题是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问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问题,不仅是法律工作者尤其是国际法律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的话题,也是中国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问题.
-
-
黄栋星
- 《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 2017年
-
摘要:
"一带一路"唤起古丝路昔日繁华的记忆,重现以前的盛世,成为超越地域限制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5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当好经济全球化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引领者.这次论坛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主办的规格最高的国际会议."一带一路"超越了传统的地域限制,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认可,成为真正的全球化合作平台.海外华文媒体既要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量,保证报道的客观性和多元化,讲好“中国故事”,也应积极参与所在国主流社会的重大活动,寻找新闻报道素材.提供传播资源,并与所在国媒体寻求合作,逐步扩大媒体自身话语权和影响力。这方面目前己有许多同行先进走出去,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如果中新社能有一个庞大的英文翻译部门,海量翻译各国的重要资讯,包括海外华文媒体的言论和原创作品,将为海外华文媒体进入主流社会扩大影响力提供助力。
-
-
余金红
- 《江苏省第四届传媒学科研究生论坛》
| 2017年
-
摘要:
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新媒介的兴起,改变了传统媒介的运行机制和传播方式.依靠传统广播电视媒介走进千家万户的央视春晚,在新媒介的环境下,其生存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淡出民众视野的危机.作为一种媒介文化的春晚,在满足受众情感诉求和塑造国家意识形态的同时,也在建构过去形成社会记忆,其自身的发展也是其建构的社会记忆的一部分.传统广播电视媒介的单向传播使得春晚的制作方对社会记忆建构起着主导作用,受众只能被动接受,因此制作方控制着这场盛大晚会所呈现的社会记忆.而新媒介环境下,央视春晚建构社会记忆的话语权将不再由制作方独揽,受众也有了参与和选择的权利.
-
-
赵鹏
- 《江苏省第四届传媒学科研究生论坛》
| 2017年
-
摘要: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舆论话语表达的渠道不断拓展.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辅助下,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移动直播等信息传播渠道搭建的移动舆论场,改变着传统的社会记忆建构方式.借助于这些渠道,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关注信息并发表观点,形成"观点的自由市场".移动舆论场改变了受众的角色和地位,使受众的"媒介接近权"得以实现,从而使受众的观点得以有效传播.移动舆论场改变了媒体舆论格局,使新媒体的话语权不断扩大.移动舆论场带来的种种变化倒逼主流媒体和政府做出改变,通过保持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建构主流媒体移动舆论、提高网络舆情监测力度等媒体导向措施促进社会记忆建构的良性发展.
-
-
沈珉
- 《2017中国传播学论坛暨新世界注意视野下的传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近代中国书衣被赋予重要使命:它既是艺术与社会新型关系得以确立的媒介,更是艺术家配合知识分子在公共领域获得话语权的明证.从1919年的“美术革命”到1930年代“木刻画运动”,书衣的设计体现了中国早期“先锋艺术”的实绩.而这段实践表明:前导性的艺术必然是“大众性”与“进步性”的统一,而设计中“民族性”则是“现代性”的必然结果.这一结论远远超过了设计与艺术的层面,成为永恒的精神财富,也启发图像转向时代的书刊设计与媒介形象的塑造.
-
-
-
徐刚
- 《2017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
| 2017年
-
摘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体育已经成为世界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在国际体育发展体系中的地位仍然不高、话语权不足.本文基于当今世界体育的发展特征,分析我国深入参与国际体育事务所面对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措施.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调查法、专家访谈等研究研究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