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
诗三百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81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3篇、专利文献35篇;相关期刊539种,包括甘肃社会科学、文史知识、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等;
诗三百的相关文献由774位作者贡献,包括木斋、萧华荣、万光治等。
诗三百
-研究学者
- 木斋
- 萧华荣
- 万光治
- 王洁
- 张炜
- 翟相君
- 蒋成德
- 佚名
- 刘亚澜
- 卢龙祥
- 周晓坤
- 商震
- 姜云
- 姜云(选注)
- 姜修章
- 孙双金
- 崔建姣
- 张中宇
- 张中宇1
- 张贵珍
- 张锲
- 曹瑞仁
- 朱世清
- 李军
- 李加庆
- 李秋菊
- 李颖
- 杨国文
- 林从龙
- 楚欣
- 江秀玲
- 王志功
- 王芳
- 王英志
- 王鼎钧
- 简媜
- 胡明扬
- 蔓玫
- 谢萍
- 赵霞
- 邢红霞
- 钟振振
- 钟振振1
- 闻以毅
- 陆晓光
- 陈继明
- 马立鞭
- 马蜂(图)1
- 魏广言
- Sherry
-
-
-
-
摘要: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又教育弟子:“不学诗,无以言。”《诗经》里有什么,让孔夫子如此重视?是歌唱爱情的“窈宛淑女,君子好逑”,写照贵族宴饮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饱含新婚祝福的“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还是颂唱祖先丰功伟绩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答案或许远不止于此。
-
-
黄薇
-
-
摘要:
作为“诗三百”的首篇,《关雎》向来是关注的焦点,被历代鸿儒墨客挖掘阐述,议论纵横。作家林语堂曾写过一篇《〈关雎〉正义》,对古代儒家解经道学气甚厚这点很是不满:“本来诗歌发于男女相悦思慕之情。无男女思慕之情,便无诗歌。《关雎》乐而不淫,歌文王后妃夫妇琴瑟和鸣之乐,以表示周公之化行于南国,原也相宜。只不应该把这篇及周南之什整个解作歌颂后妃‘不妒忌’之美德,以为天下妇女之楷模。”
-
-
飞扬
-
-
摘要:
回放,原来这首诗是这么来的据说,孔子曾经整理过一部305首诗歌的总集《诗经》(后人又称之为《诗三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这部诗集跨度很大,上至西周初年下到春秋中叶,既有民歌(风),又有贵族音乐(雅),更有重大场合,比如祭祀时才演奏的音乐(颂)。其中“风”部分就有这篇《秦风·渭阳》。据称,这首诗是秦康公送别舅舅重耳时写的(秦康公的母亲是重耳的姐姐)。
-
-
张海华(文/图)
-
-
摘要: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杜丽娘念。“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老先生解释。这番对话,出自明代汤显祖《牡丹亨》第七出《闺塾》。《诗经·周南·关雎》这首诗几乎人人皆知,因此也被编排到了戏曲里诗三百,开篇第一首的第一句就是关于鸟的,可这“雎鸠”到底是什么,两千几百年来却争论不休,迄今没有定论。
-
-
胡迎建
-
-
摘要:
传统诗词有古诗与近体诗之分,凡讲平仄的称为近体,古诗是指诗三百篇、汉乐府以来不要求讲平仄的诗,唐以前的体式称为古诗,又可称为古风。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确定讲平仄规则并有一定格式的律诗,有七律、五律、七绝、五绝、排律。故讲平仄的五言与七言绝句称为律绝,反之称为古绝。如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诗即是古绝而不是律绝。
-
-
王海娟
-
-
摘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源头。《诗经》又叫《诗》或《诗三百》《三百篇》,相传孔子做了增删与修改,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的历史内容,一共有311篇,因此习惯上也叫《诗三百》。《诗经》所写内容极为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对于该作品的教授与学习,可以更好了解古人的情感及生活习俗,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
-
周伟川
-
-
摘要:
“正解”就是正确解读。“《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是孔子在《论语》中,谈论《诗经》的一则语录。钱穆翻译为:“《诗经》三百首,可把其中一句诗来包括尽,即是''思无邪。''”闪不知何故,钱先生对其中最关键的“思无邪”并没有翻译。
-
-
孙双金
-
-
摘要:
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这句话强调了《诗经》作品内容纯洁美好,是诗人的真情流露,对大众有极好的教育意义。孔子对《诗经》极为推崇,对自己的儿子和学生均说过“不学《诗》无以言”。为什么不学《诗》,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呢?因为说话没有文化,没有知识,没有文采,不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孔子是这样阐述的:“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
祝贵耀
-
-
摘要:
诗,怎么读?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指出:“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类”本义是指许多相同或相似的事物的综合;“分类”则是按事物的性质划分类别。古代诗歌的分类,上自春秋时期《诗三百》的“风”“雅”“颂”,下至当代潘百齐先生编著的《全唐诗精华分类集成》,不一而足。
-
-
兰波;
TP(图)
-
-
摘要:
众所周知,《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一共收集了305首诗歌,因此又称"诗三百",分"国风""小雅""大雅"和"颂",简称"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国风",根据地域的不同,又分为"十五国风",总共160首诗歌。这些诗歌,从数量上来看,数"郑风"最多,有21首,如果再加上被合称为"卫风"的邶、鄘、卫三地39首诗歌,则被孔子、朱熹等视为"淫声"的郑卫诗歌,总计竟达60首之多,虽尚未及"国风"半数,却已超过三分之一,占到全部《诗经》总数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