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思无邪

思无邪

思无邪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2年内共计41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7篇、相关期刊324种,包括齐鲁学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 思无邪的相关文献由411位作者贡献,包括董晔、李妍妍、马德等。

思无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7 占比:100.00%

总计:417篇

思无邪—发文趋势图

思无邪

-研究学者

  • 董晔
  • 李妍妍
  • 马德
  • 严金东
  • 刘亚澜
  • 刘园园
  • 刘小昭
  • 刘春雪
  • 刘晓阳
  • 刘毓庆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房莹
    • 摘要: 孔子,儒家学派的开创者,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中国古代诗学思想的奠基人。孔子的诗学思想与其政治、伦理、道德、文化、教育思想紧密相连。本文从《论语》的文本分析入手,探究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诗学思想,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评述。
    • 摘要: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又教育弟子:“不学诗,无以言。”《诗经》里有什么,让孔夫子如此重视?是歌唱爱情的“窈宛淑女,君子好逑”,写照贵族宴饮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饱含新婚祝福的“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还是颂唱祖先丰功伟绩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答案或许远不止于此。
    • 刘秋琴; 苏凡; 崔铁成
    • 摘要: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安排了四首《诗经》中的诗歌,分别为《关雎》《兼葭》《式微》《子衿》,均出自《国风》。《关雎》出自《周南》,为《诗经》首篇。这首诗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爱情说、婚姻说、政治说等。《兼葭》出自《秦风》,诗中“伊人”意象的多种解读使诗歌含蓄朦胧、意蕴丰富。《式微》出自《邺风》,以反复咏叹的方式,直抒胸臆,展现了质朴率真的美。
    • 欧阳祯人
    • 摘要: 孔子“为政以德”涵化了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并在《论语》中的很多地方大量讲到艺术审美,将个人精神世界的构建诉诸艺术世界,即思无邪。孔子提倡的治国理念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两者之间有一种张力,没有前者就不可能有后者,也正因为有了后者,前者就有了可能。孔子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治国理念依托于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要在尊重人的前提下,使人性彻底得到解放,只有这样,国家的治理才是合乎人本质的有效管理方法。孔子的治国理念历经两千五百多年历史,一直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与灵魂之中,对现当代的政治思想建设依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 吴从祥
    • 摘要: 在《诗经》中,“思”常作句首语气词。《鲁颂·駉》“思无邪”中的“思”并非句首语气词,而是作“思虑”解。《诗经》内容并非“无邪”,《诗经》思想也并非“无邪”,故孔子所言“思无邪”,不是就《诗经》内容和思想而言,而是就学《诗》作用而言。孔子非常重视《诗》教,故孔子“思无邪”中的“思”意指思想,“思”是使动用法,“思无邪”意指使人思想纯正无邪。“思无邪”很好地体现了孔子的《诗》教思想。
    • 陈关负
    • 摘要: “《诗》之用,思无邪”是朱子对《论语》总章一八注解的本旨。详析朱子对于此章的注解,统合朱子原义并对勘以皇侃等为代表的汉唐诠释模式发现:朱子以“思无邪”为读《诗》之要,指出诗有善恶,其功用皆能使读诗之人有所感,旨在使读诗之人归于思无邪。朱子诠释指出了此前诸儒疏解本章时所出现的矛盾和未尽之意,结合儒家诗教的立言宗旨与朱子《论语或问》、《朱子语类》、《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及《诗集传》等相关文献中对于本章的讨论加以补述,朱子疏解对本章义理确有一个有根柢有从来的推明。
    • 程礼
    • 摘要: 《诗经·小雅·采薇》是人教版高中必修2里的诗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这首诗里千古传诵的名句,无论是内容上,还是结构上,或者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上,都值得品读.鉴赏时,可以从名句入手,引导学生理解鉴赏整首诗,学习鉴赏的一些方法.在语言理解运用、阅读鉴赏、文化传承等方面,突破名句鉴赏全诗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李秋花
    • 摘要: 规范社会秩序首先在于定礼乐、正夫妇,而正夫妇的诗教始于《关雎》。“君子乐得淑女相配”是人伦之始。《关雎》以饮食男女的求偶表象教化社会婚姻的道德理念,奠定了中国社会夫妇之德的伦理基础。
    • 孙凤云
    • 摘要: 孔子厌恶"郑声",给它打上了"淫"的评价,提出了"思无邪"的论诗准则,两者似乎存在矛盾之处,这需要从"郑声"的含义以及孔子"恶郑声"的原因来探讨.而宋代朱熹又以"郑声淫"为借口提出"郑风淫",企图以圣人言论增加自己学说的权威性,以主观态度阐述"郑风淫"的原因,给后人留下了误导性倾向.
    • 于洪芹
    • 摘要: “思无邪”是孔子诗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后发展为一个重要的文学观念。汉宋诸儒拘于其社会的政治伦理要求,从道德层面为“思无邪”释义,然而却与“孔子删诗”这一行为不符。欲探求“思无邪”的真实意义还得回到《駉》篇中去。孔子引用《駉》诗中的句子,并非贸然征用与断章取义,而是对《诗》的内容以及审美特点的总体把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