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平仄

平仄

平仄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62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1篇、专利文献4篇;相关期刊350种,包括文学教育、语文学刊、东坡赤壁诗词等; 平仄的相关文献由556位作者贡献,包括蒋寅、讴阳、张培阳等。

平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1 占比:99.36%

专利文献>

论文:4 占比:0.64%

总计:625篇

平仄—发文趋势图

平仄

-研究学者

  • 蒋寅
  • 讴阳
  • 张培阳
  • 滋生1
  • 刘慧
  • 张璐
  • 刘丹丹
  • 潘家农
  • 胡安顺
  • 郭芹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汪萍
    • 摘要: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作品更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佳作。如何才能将古典诗词读出韵味,读出意境,使更多的中小学生热爱它,自觉的学习、记诵它是每个教师应尽职责,因此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确定基调;把握节奏;押住韵脚;突出平仄;把握语速语势五方面阐述朗读古典诗词的具体办法。
    • 张仲霏
    • 摘要: 作为《红楼梦》重要组成部分的诗词曲,体现出了作者曹雪芹深厚的文学造诣。在这部小说中,诗这种体式写得最多,且均属上乘;从用韵和平仄看,词比诗更多变化,曲也形成了一些新的规则。综合观之,《红楼梦》中的诗词曲绝大多数是典范之作,但有个别作品在声律上存在欠斟酌处,概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是用韵选字不得已而采用时音,二是作者不自觉地受到幼时形成的南京方音的影响。
    • 黎志卓; 唐其敏; 熊霞
    • 摘要: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词曲体研究,目前已在词曲体翻译的适用性、译者的主体选择、读者的接受,以及中英诗歌的诗作风格、格律对比等方面有了广泛研究,但却有一个问题还没有涉及,就是译者如何从汉语填词的策略和技巧角度来对译文进行二次打磨,使之对原作诗情诗意“保真”的同时,“归化”得更完美。本文从词调选择、平仄和抑扬对比、诗性语言的选择等方面,探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仿词翻译的策略和技巧。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楹联"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实际上它就是对联的雅称,每个中国人都再熟悉不过。从垂髫稚子帮着家中长辈端端正正贴好一副春联开始,这种古老的文化形式便深深植根于我们的血液之中。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 摘要: 想象死亡随时可能到来,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爱与珍惜。暗夜中寻光,荆棘中生长,时光的平仄里,有你梨涡浅笑,便觉温暖安然。我告诉你,不要以为当个丧人很醅。我告诉你,你那不是丧,那是怂。不要放弃爱与希望,每一个逆行的、和命运抗争的、勇敢的人都值得被奖励一朵“小红花”。
    • 周晶
    • 摘要: 诗歌,因为格律的介入,在其发展上分化成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严格格律要求的是格律诗,所以近体诗又叫格律诗。徐健顺、陈琴老师的"亲近母语"活动,掀起了中国内地一股吟诵热。格律诗吟诵是目前诗歌吟诵的主要方式,以平长仄短为特征。我们虽然有格律诗吟诵的文化土壤,但格律诗吟诵因为四声在现代汉语的断裂和古代汉语方言的式微,让格律诗吟诵在诗歌推广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窄。而以《诗经》为范本的吟诵,无疑打开了吟诵的开窗,看到了吟诵更广阔的未来。
    • 张勇华
    • 摘要: 楹联虽短小精悍却内涵丰富,它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争相尊崇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有着独特的魅力,自其问世,就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生活表达方式.但是,楹联讲求平仄,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声调韵律的独特美,掌握了楹联中的平仄规律,利用汉语声调的语言特点,增加楹联的准确性和韵律美.
    • 秦淮桑
    • 摘要: 松风过处,涛声阵阵,幽咽如汤音。而鸟鸣,于木杪处斟酌,细分平仄与轻重缓急,仿佛刚从一页诗稿上起身,声韵里尽是珠玉般的温润清圆。竹子依然纤细、挺拔、俊朗。枝叶交错,狭长的竹叶影子映于竹竿,像是刚画上去的一幅写意小品,水墨淋漓,雅趣横生。杉木远望如塔,蔚然生云气,空翠欲滴,仿佛可以湿衣。
    • 孙明君
    • 摘要: 《红楼梦》中有“香菱学诗”一节,反映了曹雪芹的诗歌创作观。这种创作观对今天的诗词创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基础层面:格调规矩(平仄押韵)曹雪芹借黛玉之口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 梁红茹
    • 摘要: 一直以来,我是受惠于文字的。虽说万儿八千它就那么多,横竖撇捺它就那么写,高低平仄它就那么读,但不同于我的是,受不知名的什么东西眷顾,我也靠着组织文字,在写作的道路上磕磕绊绊,竟也走到了现在。迄今,“工龄”也算是有些年头了,成绩没多少,受到的恩惠却不少不论是内心的丰盈,还是容颜的欣喜。别的就不用说了,单是这两样已足够我独自精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