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格律诗

格律诗

格律诗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63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篇;相关期刊417种,包括老年世界、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语文知识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等;格律诗的相关文献由599位作者贡献,包括讴阳、王珂、侯友兰等。

格律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8 占比:98.5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8 占比:1.26%

总计:637篇

格律诗—发文趋势图

格律诗

-研究学者

  • 讴阳
  • 王珂
  • 侯友兰
  • 吴奔星
  • 陈新国
  • 金启华
  • 刘璐亚
  • 十年砍柴
  • 华锋
  • 张换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罗焰; 王泊宁
    • 摘要: 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的双语写作成为一种新的国家叙事模式。大部分双语叙事写作,往往只在汉语文写作、民族语文写作之间轮换、交替,要么以民族语文写作发表出版之后再翻译,要么以汉语写作发表出版。这种模式的双语写作,只是在两者之间交替进行。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海雀青松谱》却是两种语文同时写作同时出版的新模式,“在传统彝族史诗向当代叙事的转型中,这部‘新史诗’的确是一次成功的创新”。
    • 孙立尧
    • 摘要: “格律”作为各类诗歌传统中的主要特征之一,历来受到诗论家的重视;诗歌传统本含摄于语言传统,但语言传统本身却易为人所忽略。以“诗律”为核心,通过比较汉语中的格律诗、现代诗,与英语、拉丁语中的格律诗,则“诗歌传统”与“语言传统”二者的分疏崭然可见:“格律诗”具有极强的“反语法性”,如汉语格律诗中的自由语序,省略以造就的语义含混,拉丁语“六音步”诗中的“连锁句”、“丫叉句”所构建的有别于散文的特殊句法,等等;而“自由诗”看似自由,其语法的规定性却是最强的,其突破有赖于对“格律诗”传统的继承。因而,格律诗的“自由”与自由诗的“限制”,恰恰表明了“诗律”与“语言”两者之间互为自由与限制的动态平衡。
    • 李晖; 张天垣; 金纾羽
    • 摘要: 为研究古代中国的社会情感,提出一种基于整合胶囊网络的格律诗情感分析方法,利用字数规则整合依据不同格律训练的胶囊网络模型对格律诗进行情感判别,解决格律诗文本由于情感特征不明显、语义过于紧凑导致的情感分析困难问题,通过分析格律诗情感对古代中国各个重要时期的社会整体情感状况进行挖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格律诗情感分类的准确率优于CNN与单一胶囊网络,分析结果能够反映出古代中国的社会情感.
    • 刘敏威; 王崧舟(评析)
    • 摘要: 设计思路:《十五夜望月》是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古诗。"以声之色,塑诗词之形;以音之律,构诗词之境"是本课教学的设计主旨。因为,格律诗的诗意、诗境,不仅在字词间,还在它的节奏、韵律中。以声音来唤醒体验,以声音来品悟情感,以声音来构筑意境,才是学格律诗的本真方法。
    • 周晶
    • 摘要: 诗歌,因为格律的介入,在其发展上分化成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严格格律要求的是格律诗,所以近体诗又叫格律诗。徐健顺、陈琴老师的"亲近母语"活动,掀起了中国内地一股吟诵热。格律诗吟诵是目前诗歌吟诵的主要方式,以平长仄短为特征。我们虽然有格律诗吟诵的文化土壤,但格律诗吟诵因为四声在现代汉语的断裂和古代汉语方言的式微,让格律诗吟诵在诗歌推广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窄。而以《诗经》为范本的吟诵,无疑打开了吟诵的开窗,看到了吟诵更广阔的未来。
    • 余映潮
    • 摘要: 【课文精析】《卖炭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叙事诗,古体诗,乐府诗。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歌体式,通常指格律诗形成前的各种诗歌。乐府诗,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歌体式。新乐府,一般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
    • 陈闯
    • 摘要: 诗文创作中的起、承、转、合大都符合格律诗,将这种格式有意识的借鉴并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有着事半功倍的指导作用。以近年的全国普通高考作文为例,试着用这种格式来行文,对初学写议论文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条具体的"终南捷径"。
    • 周岭
    • 摘要: 诗这种形式作为教化之祖,上古时代已经进入了“经”的行列。从《诗经》开始,中国诗歌发展出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从上古的歌谣,到以“楚辞”为代表的“骚体诗”,到汉代的“乐府诗”,逐渐发展成为两大类体裁,“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以后的诗人作“古体诗”,称为“古风”,分为“歌”“行”“吟”三种。“近体诗”则指的是“格律诗”,是唐代相对于“古体诗”的称法,分为“绝句”“律诗”“排律”三种。其中“格律诗”逐渐完成了样式固化,从唐代一直到明清,没有再改变过。
    • 多杰扎西
    • 摘要: 萨班·贡噶坚赞(1182—1251)模仿印度诸论师之格律诗名著,结合藏族本土文化特色撰写了藏族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格言诗--《萨迦格言》。此著作的问世,开创了藏族格言诗创作之先河,对藏族格律诗的创作和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通过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试图结合梵藏诸格律诗名著,运用举例说明的方式,从梵藏格律诗的形式、内容和寓言故事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指出藏族格言诗是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古印度格律诗的创作、另一方面结合藏族本土文化特色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成果。
    • 周晶
    • 摘要: 诗歌,因为格律的介入,在其发展上分化成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严格格律要求的是格律诗,所以近体诗又叫格律诗.徐健顺、陈琴老师的"亲近母语"活动,掀起了中国内地一股吟诵热.格律诗吟诵是目前诗歌吟诵的 主要方式,以平长仄短为特征.我们虽然有格律诗吟诵的文化土壤,但格律诗吟诵因为四声在现代汉语的断裂和古代汉语方言的式微,让格律诗吟诵在诗歌推广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窄.而以《诗经》为范本的吟诵,无疑打开了吟诵的开窗,看到了吟诵更广阔的未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