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
节奏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24篇,主要集中在音乐、中国文学、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4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673篇;相关期刊2970种,包括北方音乐、戏剧之家、音乐研究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2009光经济与滨海新区发展论坛、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等;节奏的相关文献由1115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健、杨瑞庆、李嘉评等。
节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44篇
占比:94.20%
总计:11724篇
节奏
-研究学者
- 王健
- 杨瑞庆
- 李嘉评
- 龚耀年
- 刘颖
- 肖绍国
- 王震亚
- 许霆
- 钱仁康
- 刘纪秋
- 周政
- 樊祖荫
- 王丹
- 孙丽
- 李洁
- 李莉
- 林语堂
- 苏夏
- 于青
- 施鹤皋
- 曾永成
- 李丽
- 李明
- 李皖
- 王欢
- 王璐
- 赵春婷
- 马莉
- 刘萍
- 周畅
- 安波
- 张丹
- 张丽
- 张君
- 张弛
- 张抗抗
- 本刊编辑部
- 李娜
- 李继新
- 李青
- 李静
- 王晓东
- 王耀华
- 王静
- 许尧
- 陈铭志
- 高为杰
- 丁丽霞
- 丁芷诺
- 何昌林
-
-
赖春秋
-
-
摘要:
视唱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是他们学习其他音乐课程的基础.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音乐技能训练,在学习视唱时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方法,培养他们准确视唱曲目的能力.文章主要从旋律进行方式、节奏型的变化、乐曲的分析、辅助练习四方面,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视唱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视唱能力.
-
-
王玥
-
-
摘要:
中国现代美学大家宗白华先生,他的美学既丰满醇厚,又独具特色,以艺术家的态度感受着世间万物,在我看来,宗白华把中国近代的美学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音乐,作为宗白华先生美学思想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宗白华古典音乐美学思想不仅吸收和融合西方美学思想,而且更多地站在中国音乐与中国哲学的方向,去体现中国精神和中国特色.宗白华先生扎根于历史的轨迹,努力探索追求对宇宙、人生的自我觉醒,致力于中国的艺术与美学研究,丰富了音乐形象的理论美学,宗白华运用独特的研究方法描绘出了古典音乐美学的无限魅力.
-
-
许杨
-
-
摘要:
贯口是相声表演艺术中训练唇齿喉舌和气口的基本功,“贯口”的“贯”字是一气呵成,一贯到底的意思;节奏的概念在舞台艺术语言中是相当重要的,不仅是在语速上有变化,广义上还包含了高度、宽度、深度、时间等多维空间内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阶段性变化;气息的概念,在本文中指发声时的气息用法。本文从这三个概念入手,强调贯口教学中节奏和气息这两个重要的要求。
-
-
汪萍
-
-
摘要: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作品更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佳作。如何才能将古典诗词读出韵味,读出意境,使更多的中小学生热爱它,自觉的学习、记诵它是每个教师应尽职责,因此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确定基调;把握节奏;押住韵脚;突出平仄;把握语速语势五方面阐述朗读古典诗词的具体办法。
-
-
王晓宇
-
-
摘要:
京剧的乐器主要有大锣、小锣,还有用于单人演奏的板以及鼓。这些乐器的音高比较有特色,主要是在结构上和节奏上有所体现。通过采用组合的方式,即重音组合、音色组合,适当地调整速度,就可以满足京剧的舞台表演需要[1]。京剧因为有属于自身的独特结构、节奏,使得京剧更加生动且灵动,给人以戏剧化的色彩,同时不失生活化,使京剧充满生命力。
-
-
周淑红
-
-
摘要:
新诗标点符号的使用,以及分行排列的形式,创造了不同于传统的新的韵律手段。卞之琳在诗歌创作中,采取了多种塑造韵律的方式进行了丰富的尝试,获得了特殊的节奏效果。通过文本细读,试分析分行、空格和标点符号等书面形式在卞之琳的诗歌中对节奏所起的作用。
-
-
张思缘
-
-
摘要:
传统昆曲包含的丰厚材料,本身自成体系,从文词、曲词、唱腔、表演等方面都有程式化的要求,音乐伴奏通常是以人声伴昆笛、檀板和板鼓。21世纪,昆曲从音乐层面打破了只有传统的旋律乐器,加入了西洋乐器。多声部的运用,其音色、音响表现丰富灵活。然而在尝试创新过程中,仍不可避免遇到以下三个问题:1.人声的主导地位与乐队的音响关系;2.檀板和板鼓的节奏在乐队中的地位;3.演员的身段表演与音乐表现的节奏问题。
-
-
韩清玉;
黄长明
-
-
摘要:
宗白华美学的关键词,包括气韵生动、节奏、空灵与充实、形式与内容等,可以与方东树“气”论中的“生气”“气韵”“章法”等概念形成互文关系。方东树认为诗文应与自然万物一样生气贯注,否则便成为“腐败臭恶”的死文,宗白华也主张艺术要表现出精神和生命的流动;方东树以画论中的“气韵”论诗,追求“形色之外”的韵味,宗白华的“生动之气”亦是空灵无迹的,认为虚灵是中国画乃至中国艺术的根本特征;作为古文家的方东树强调“道”的同时也注重文章的艺术性,即主张气与章法的结合,推崇汉魏诗歌的“迴曲顿挫”的节奏感,艺术的形式问题在宗白华那里也占有重要地位,而“节奏”除了基本的形式层面以外,更是贯穿其美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对二者互文关系的研究,揭示了宗白华文艺美学建构与桐城派文论的逻辑关联,也为建构当代美学话语体系提供了重要视角。
-
-
黎志敏
-
-
摘要:
传统诗学界误以为诗歌节奏是完全客观的,因此他们所构建的传统节奏美学主要体现为种种严格的格律模式。现代学者通过科学实验发现了节奏的主观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于人类认知机制的现代节奏美学。诗句(诗行)中的节奏所造成的停顿,有利于读者对语词以及诗句(诗行)的充分理解,从而在大脑中深刻、强烈的印记。诗人们利用人类的节奏能力规律,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节奏美学,其中最有效的做法是以诗行形式来引导读者的认知注意力,通过节奏划分让部分诗歌语词在读者大脑中得到凸显,激发读者领悟奇妙的诗歌之美,正如威廉斯在《只是想说》中所做的那样:他娴熟地利用节奏美学,让读者对诗歌语词的情感内涵(即诗人对他的妻子所表达的那种"甜蜜")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
-
张玥
-
-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普及,教师使用的音乐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学生看到的和体验到的艺术形式日渐丰富。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单一化教唱模式,勇于创新,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利用简单实用的教学工具,加上适时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轻松、愉快地融入音乐的意境中。
-
-
Shuguang;
曙光
- 《第十二届全国语音学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本文旨在强化国内在以蒙古语为代表的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语音对比领域的薄弱环节,力图在韵律特征方面为广大学者提供一些基础性的资料.以蒙古语、汉语近些年韵律特征的研究成果作为参考,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及声学语音学的途径,分别从轻重音与节奏两个方面探讨了蒙汉韵律特征的主要差异.重音方面,蒙古语的词重音与汉语相比较为稳定,蒙古语的句重音与汉语相比在语法重音的位置上有所不同.而节奏方面,两种语言因语言系统的不同,在音节类型、韵律词、韵律短语以及押韵上也有本质上的差异.
-
-
-
王洪君
- 《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
| 2003年
-
摘要:
本文从词汇辨义功能、重征在无标记语气句和有标记语句中的关联、重音和节奏单元分界(停延)谁制约谁、母语者感知等几个方面出发,论证了英语的确存在有音系学意义的音步重音,而汉语的标准音步并不具备有音系学意义的音步重音.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汉语与英语的节奏类型不同,英语的节奏是重轻型的而汉语的节奏是松紧型的.
-
-
叶军
- 《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术会议》
| 2001年
-
摘要:
本文认为,“节奏”是从属于“韵律”(或“节律”)的一个超音段感知范畴,表现为轻重对立在一定时间间隔上的反复交替,是人对时长、音强、调形、调域等多重声学要素及其他因素加以整合的综合感知经验.节奏通过音步或节奏单元实现对连续话语的切分,同时又通过节奏单元的长度限制对句法产生制约.句子中节奏单元的排列与句子的信息结构形成同构.每个节奏单元必包含一个核心重音,本文据此提出“节奏重音”的概念.节奏重音是句子的基本重音,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形成句子的正常重音和特殊重音.
-
-
-
-
-
-
-
-
-
-
-
-
-
-
-
-
- 科乐美股份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00-05-31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奏配合游戏装置,玩家可通过操作包括由R、G、B琴颈按钮构成的音分类选择部和指示音处理器发音时刻的时刻指示操作部(7)的模拟吉他5进行游戏。此装置将由玩家对所选择的音分类数据通过时刻指示操作部所进行的操作时刻,与CD区段号码所决定的基准输出时刻进行比较,根据其偏差量来评价玩家节奏输入操作,使玩家能够享受更接近实际乐器演奏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