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昆曲

昆曲

昆曲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2459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中国文学、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42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5篇;相关期刊779种,包括北方音乐、人民音乐(评论版)、四川戏剧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四届中华成语文化论坛、2012年海峡两岸戏曲学术研讨会、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等;昆曲的相关文献由1967位作者贡献,包括解玉峰、朱锦华、白先勇等。

昆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42 占比:99.31%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49%

专利文献>

论文:5 占比:0.20%

总计:2459篇

昆曲—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徐思佳
    • 摘要: 江苏省昆剧院全本版《白罗衫》,创排于上世纪80年代,是著名昆曲小生表演艺术家石小梅的代表作之一,1988年首演于南京人民剧场,三十多年来传承三代,常演不衰。全本版《白罗衫》由《井遇》《庵会》《看状》《诘父》四个既可独立叙事又环环相扣的折子戏组成:《井遇》里,男主角徐继祖赶考途中偶遇可怜老妇,答应以白罗衫为凭,替她寻找十八年前失踪的儿子苏云和怀孕妻子;《庵会》里,即将就任八府巡按的他寻找到已经出家的苏夫人,得知当年她遭遇水贼失去丈夫被贼掳走、逃出贼窟半路被迫抛弃初生婴儿的惨痛经历。
    • 张思缘
    • 摘要: 传统昆曲包含的丰厚材料,本身自成体系,从文词、曲词、唱腔、表演等方面都有程式化的要求,音乐伴奏通常是以人声伴昆笛、檀板和板鼓。21世纪,昆曲从音乐层面打破了只有传统的旋律乐器,加入了西洋乐器。多声部的运用,其音色、音响表现丰富灵活。然而在尝试创新过程中,仍不可避免遇到以下三个问题:1.人声的主导地位与乐队的音响关系;2.檀板和板鼓的节奏在乐队中的地位;3.演员的身段表演与音乐表现的节奏问题。
    • 于靖园
    • 摘要: 不久前,昆曲泰斗顾笃璜去世,享年94岁。他生于1928年,为江南著名私家藏书楼“过云楼”楼主顾文彬第五代传人,被称为“江南最后一位名士”。说起顾笃璜,要从他的家族说起。而顾家的荣耀正是起于苏州著名的园林——怡园。怡园是顾家的休闲花园。130年前,顾家先祖顾文彬萌生了退隐之心。
    • 刘双
    • 摘要: 一、引言戏曲档案是在剧目创造、舞台演出、教育研究和文化交流过程中所形成的实物、文字、照片、影像等记录;。根据文化部在2017年公布的普查数据来看,我国地方戏曲种类数量达到了348种(表1);。相较于传统的京剧、昆曲等五大戏曲档案资料收集、管理完备的情况,地方戏曲档案却面临着失传和无人管理的局面,而这些戏曲档案承载着文化传播、城乡记忆构建、方言建档、编写地方志等价值功能,所以加大地方戏曲档案的挖掘、管理、开发利用就显得很有必要。
    • 张荞
    • 摘要: 长期以来,对昆曲的研究大多局限于艺术视角,着重其文学意义和审美功能。本文深度挖掘昆曲与中医学的内在联动,探讨昆曲对自闭症的疗愈价值和启发意义。在昆曲传承的基础上,为自闭症儿童设计疗愈方案,利用昆曲中的元素寻找突破口,为残障人群就业提供新思路。
    • 吴宗辉
    • 摘要: 《曲海总目提要》著录的清初传奇《铁冠图》原本久佚,仅清初刊本《昆弋雅调》存有散出《白氏尽节》。而在川剧高腔、北京高腔、调腔、岳西高腔、衡阳湘剧高腔、辰河高腔的《铁冠图》当中,实有《曲海总目提要》著录的古本《铁冠图》的遗存。通过挖掘高腔本《铁冠图》,有助于探讨古本《铁冠图》原貌,并能补正前人相关研究,借以推知曹寅《表忠记》(《虎口余生》)之《询图》《观图》《刑拷》当据古本《铁冠图》改编删润而成,《烧宫》《借饷》是曹寅在吸收《观图》之后的新构出目,《刺贼》(《刺虎》)则为改换人物和新编曲文的重编出目。遗民外史《虎口余生》大致为曹寅原作的删节本,而昆曲《撞钟》《分宫》《归位》三出非曹寅所作,其故事虽源于古本《铁冠图》,但情节有所改动,曲文也做了新编。
    • 周亚明
    • 摘要: 郴州的“郴”字篆书由林、邑二字合成,意谓“林中之城”。以前的郴州由于山高路远林密,既远离楚文化,又与南越文化相隔。但这边远之地却孕育形成了中华传统戏曲中“百戏之祖”昆曲的一支--“湘昆”。
    • 雷倩
    • 摘要: 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浸润着精神内涵的物质景观,是东方审美情趣的融合,滋养着一种古朴典雅、独一无二的园林文化。王维首次把诗书画乐的艺术表现方法,与园林的审美相结合,使园林有了新的艺术高度,王维开创了文人造园的先河。从此,文人追求的意境之美,自然融入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人在园林漫游,诗情画意便在心中生。苏州园林与昆曲相映成趣,她充满着诗情画意,拥有着别样的神韵雅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渗透着文学语言、舞台美术,戏剧情节的生成,人物的冲突与曲调的悠扬婉转。昆曲的文学之美,如《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等等,这些文本都非常杰出。它们有的是戏曲历史上的名角,有的是文学史上的典型。也有人说昆曲像诗剧,你看舞台中的才子佳人,婉转唱腔就像那锦心绣口、才华出众的诗人,念白与唱腔含蓄典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诗如画。昆曲是百戏之祖,留韵绵长,灵动的舞台表演就像水墨丹青的纵横潇洒。你看那姹紫嫣红的长袖,随着情节的需要不断挥舞,你听那咿咿呀呀的长歌,在诗情画意中婉转流长,虽无画却成为最动人心魄的妙境,写意的舞台布景,简约空灵,人物与园林相合相生。无花无木之处却让人不禁联想到春色如许,无波无涛之处却让人如观江河、渔舟唱晚。这或许就是于唱念坐打之中尽显“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作为比翼双飞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园林与昆曲相唱相和,相伴相生。
    • 刘紫睦
    • 摘要: 昆曲作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之一的中国戏曲,相较另外两大古老戏剧——古希腊悲喜剧与古印度梵剧,相对成熟的较晚,但依然保持着较为旺盛的生命力,而昆曲的产生,也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成熟的标志,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受到中国古代上流社会的追捧,同时,它也是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武术、杂技等中国传统艺术之大成的综合性艺术,因此,也成为中外公认的“国剧”,被誉为“百戏之祖”或“百戏之乳”。不过在当今多元的社会艺术文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却是举步维艰,中国传统戏曲昆曲作为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展现中华民族崇高精神追求的重要载体。
    • 摘要: 罗周编剧的昆曲折子戏《乘月》于2019年1月6日首演于南京兰苑剧场,由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石小梅担任说戏人,并饰演张若虚。2021年7月,该剧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舞台艺术“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申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