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3202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音乐、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67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11191篇;相关期刊717种,包括文艺研究、四川戏剧、上海戏剧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2016科学与艺术研讨会、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运河与区域社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戏曲艺术的相关文献由2687位作者贡献,包括俞为民、汪人元、陈友峰等。

戏曲艺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67 占比:22.00%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11191 占比:77.75%

总计:14393篇

戏曲艺术—发文趋势图

戏曲艺术

-研究学者

  • 俞为民
  • 汪人元
  • 陈友峰
  • 安葵
  • 孙玫
  • 李祥林
  • 王安葵
  • 胡芝风
  • 何玉人
  • 周传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鲍学军
    • 摘要: 盖派是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先生创立的武生艺术流派,盖叫天先生在继承前人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广泛汲取京剧、昆曲等戏曲艺术中各流派武生的艺术长处,并充分利用自己从小习武、武生基本功扎实的优势,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模仿自然界飞禽走兽等物像的千姿百态,通过精心钻研、精挑细选、精巧编排,并结合自身的条件,以恰当合理的武打技巧、柔中带刚的形体身段、敦厚扎实的人物造型、表里合一的精气神、独树一帜的武戏文唱等艺术手段,塑造了一个个极具美感、性格鲜明、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古代英雄人物的舞台形象,最终形成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独有千秋的盖派艺术;盖派艺术博大精深、美轮美奂,是戏曲艺术皇冠上那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 柯冬琳; 施佩佩
    • 摘要: 越剧作为浙江省的重要戏剧剧种之一,获评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重要的民族文化艺术内涵。依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与原则,从越剧进课堂的现存问题出发,开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建构“趣识”“趣扮”“趣创”的系统性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实施越剧进课堂,对提升学生艺术审美素养,弘扬民族音乐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 张瀚之
    • 摘要: 两夹弦又名二夹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剧种之一,是主要流行于山东西部、河南东部及北部、安徽北部一带的地方戏,因主奏乐器四胡的四根弦分别夹着弓上所系的两股马尾演奏而得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它最初的形式为纺棉小调,后来经过艺人的发展创造,逐渐在鲁西南一带流行的曲艺形式“花鼓丁香”的基础上演变而成。两夹弦的唱腔音乐是板腔体和曲牌体相结合的“弦索声腔”系统,主要特点是演唱时真、假嗓音相互交替。其曲牌多取自民间音乐,板式丰富,角色行当确立了以生、旦、净、丑四大门头为主的体制,音乐风格细腻,极具地方特色。但随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这一民间艺术的传承面临着不断萎缩的现状。本文以两夹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夹弦这一古老剧种的历史发展、艺术形式、文化特征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了解更多两夹弦的发展状况,为两夹弦的传承与发展做出微薄贡献,使两夹弦这一优秀的传统戏剧能够继续绽放光彩。
    • 张可乐
    • 摘要: 音乐赋予了太过宽泛的话题,关注这个话题的非专业人也许并不多,但是可以肯定,当歌声乐声响起来的时候,人们会伫足,这个礼敬般的停留也许就是内心共振。音乐是一个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不同信仰、不同政见的人们可以共赏的文化,是最普世的文化,是人类共语。不朽传奇的音乐产生于特定的民族地域文化背景与土壤之中。我们民族的戏曲艺术综合着表演、造型、舞蹈、语言、歌与音乐。在这儿,我想把戏曲里面的“唱腔”叫做“歌”。
    • 李爽
    • 摘要: 戏曲从历史中走来,在其漫长悠远的传播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坚韧的生命力。在全球化加速的今天,戏曲跨文化传播越来越受到艺术学和传播学界的关注和重视。作为戏曲艺术当中的重要剧种,川剧的跨文化传播活动由来已久,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举足轻重。针对当下地方剧种的生存发展现状,加强对戏曲跨文化传播活动的探析,丰富和完善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十分必要。由高山湖所著的《川剧的跨文化传播》一书,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以全球化的开阔视野及系统全面的思维方式展开以川剧为例的地方剧种跨文化传播研究。
    • 葛文婧
    • 摘要: 在戏曲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戏曲导演与戏曲演员之间的服从和依附关系往往最容易被大家关注。这是因为表演是戏曲创作的核心,只有戏曲导演和戏曲演员之间进行协调和配合,才能够充分发挥演员的创造能力。因此,戏曲导演一定要基于剧本进行把握,帮助戏曲演员完成角色创造,争取为观众呈现出最完美的戏曲舞台效果。
    • 李安瑶
    • 摘要: 本文对魏明伦与南国在塑造《巴山秀才》孟登科这一形象中所运用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其一,赋予孟登科众秀才“迂”“酸”的共性和“东乡惨案”特殊的时代个性;其二,通过孟登科与三千乡亲、妻子、官僚主义的外部冲突,以及其自身在功名与伸冤之间纠结徘徊的内部冲突塑造人物;其三,用既有文学性又具巴蜀气息的地域性语言使人物更贴近生活;其四,借助“帮腔”“变脸”的传统舞台技法和“内心外化”的现代舞台技法使人物更加生动,以此展现孟登科由腐儒到义士的转变,使之成为一个史无前例的巴蜀秀才形象。
    • 麻国钧
    • 摘要: 戏剧是一门表现时空的艺术,演出也要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东西方传统戏剧在戏内空间的处理方式与展演空间的表现方式上有很大不同。从传统演剧舞台空间来看,东方戏剧在演剧空间处理上有普遍性规律可循,呈现出动静并存、阴阳互动、自由流转、纵横交织、以虚写实、以小博大的特点。这些世代累积的特质在观演双方默契中获得极强的稳定性,为艺术家的创作与演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陈家乐
    • 摘要: 故事歌舞是指运用舞蹈动作并结合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演某一完整故事情节的综合性艺术作品。宋代的故事歌舞有多种名称,如队舞、转踏、杂剧。这三种不同称呼的故事歌舞在演出方式与故事取材方面有所不同。从表演方式来看,宋代时的故事歌舞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并为后世的戏曲艺术奠定了基础。
    • 王国军
    • 摘要: 明清之际,戏曲艺术高度繁荣,戏曲作品的数量、品质为历代之最。明清戏曲中塑造了诸多丰满传神的人物,通过对其形象的考察,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把握戏曲艺术的意义和价值。本文联系传统文化、明清之际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情感经历,探讨明清戏曲中纨绔形象的成因,并从文学价值及社会意义两个方面阐述该形象的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