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境
文化语境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2893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中国文学、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18篇、会议论文75篇、专利文献4016篇;相关期刊1325种,包括文教资料、考试周刊、海外英语(中)等;
相关会议61种,包括2017中国道路照明论坛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暨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文化语境的相关文献由273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一川、陈洁、李春青等。
文化语境
-研究学者
- 王一川
- 陈洁
- 李春青
- 熊辉
- 陈晶辉
- 张勇
- 张德禄
- 张荣翼
- 李娜
- 李艳
- 王德胜
- 黄琦
- 何刚
- 信达
- 刘晓芳
- 唐德根
- 张颐武
- 徐珊
- 李慧
- 李玲
- 林青红
- 汪介之
- 王敏
- 王静
- 胡继华
- 辛淑梅
- 仪平策
- 何志钧
- 冯卡梨
- 刘红梅
- 刘艳
- 厚瑞婧
- 叶志良
- 吕春敏
- 吴婷
- 吴梦琪
- 周兰桂
- 唐岚
- 夏德勇
- 孙晓凌
- 宋改荣
- 廖开洪
- 张媛
- 张惠
- 张敏
- 张杰
- 张梅
- 张莉
- 张阳
- 张雪梅
-
-
孙寰
-
-
摘要:
术语是折射人类思维进化的一面镜子。中国的科学思想发展呈阶段性特征——从古代科学到近代科学再到现代科学,每个阶段的术语状况都有所不同。中国独特的科学技术思想通过古代汉源术语研究可以得到彰显,这对当代汉语术语创建以及汉语术语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文章从中国古代科学知识与思维类型、汉语专业词汇、汉源术语的确定和汉源术语的特征这四个方面阐释汉源术语的本质及其特点,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对其展开研究。
-
-
郑崇选
-
-
摘要:
海派艺术是海派文化的具象呈现和艺术表达,海派艺术发展的时代嬗变见证了近代以来海派文化内涵和外延的不断变化,海派文化的内在精神价值规定了海派艺术的审美和样态。之所以提出新海派艺术的概念,一个主要的考量就是基于海派艺术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新时代的语境之下,其存续和发展的定位方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与新时代海派文化相契合的审美规范和艺术追求。
-
-
孙祥;
张铭
-
-
摘要:
鼓子秧歌起源于山东商河县,作为山东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商河县地处黄河入口处的平原之地,因其先天的地理优势,历代生活于此的百姓均受到黄河文化的影响。因此,用鼓子秧歌来庆祝治理黄河的丰功伟绩是齐鲁大地上的独特艺术形式之一。本文以山东民间舞蹈鼓子秧歌为研究个案,通过舞蹈场域的解读,表演形式的分析,发展历程的溯源,梳理鼓子秧歌这一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与文化语境。
-
-
余炜
-
-
摘要:
在丰富多元且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艺术家必须在自身的文化语境中发掘出新的思考切入点,不断更新自身艺术创作的实践方式。从新时代的文艺导向来看,艺术家们要将艺术创作与提升文化自信联系起来,以符合时代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态度来开展艺术探索,通过创造具有普遍情感认同的艺术形式来为新时代的社会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
-
王春霞
-
-
摘要:
韩礼德认为语境有两种表现形式: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情景语境与语言直接相关,是形成语篇的直接环境;文化语境潜在地制约着语言的运用,要通过情景语境发挥作用。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入语境理论,便于学生了解中国汉字的造字文化,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本,体会作品主旨。
-
-
-
-
摘要:
普契尼歌剧《图兰朵》普契尼的不朽名作《图兰朵》是一部三幕歌剧,创作于1924年,取材自古老的波斯故事集《一千零一日》。由上海歌剧院倾力打造的歌剧《图兰朵》,以更加魔幻、超凡脱俗的风格和更符合东方文化语境的解读,呈现出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故事",让这个独一无二的版本散发出了诱人而独特的魅力。
-
-
李曈
-
-
摘要:
安托南·阿尔托,以残酷戏剧理论颠覆和构建西方戏剧史新形态的“精神导师”,他的残酷戏剧观构建起一种新的“整体戏剧”理念,并在此引导下,极大拓宽了戏剧语言艺术的概念。中国探索戏剧的先锋人物高行健,曾多次在文章中介绍并引进阿尔托,其实践创作和理论建设都深受阿尔托的影响,孙惠柱认为高行健是中国戏剧家中最接近阿尔托体系的一个代表。高行健与阿尔托两人在戏剧语言艺术概念层面的理论和实践扩展,实则是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理论探索和不同戏剧文化的冲撞、交织与融合。文章亦由此角度入手,论证考察阿尔托追求的“整体的戏剧”理想与高行健的“全能的戏剧”在戏剧语言观上的相互关系,发现两者的共性与异性。
-
-
庞艳
-
-
摘要:
词汇教学一直是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非语言语境下进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首先,要发挥学生学习词汇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其次,要利用各种语境进行词汇教学:词汇学习前——情境语境导入;词汇学习中——文化语境渗透;词汇学习后——非语言语境巩固。最后,非语言语境的设置要能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
-
-
郝苏君;
吴春梅
-
-
摘要:
文化语境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补充,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的特定场域。通过特定的文化语境设置,从文化自信、文化交往、文化融合三个维度来阐释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的价值诉求,有助于实现话语体系创新的价值立场坚定、价值传播通畅、价值理念包容。
-
-
倪晓明
-
-
摘要:
王充赋论集中体现为对汉赋语言、内容、功能的评价,皆是其实用精神的反映。基于官吏视角,王充认为汉赋“弘丽”语言有碍主旨表达,并与儒家文论“讽谏教化”精神相乖离。“浅俗”文风既是王充应对汉赋“深闳”的言说举措,也是其身份的话语表征。汉赋文本“凭虚”建构,汉代赋论疾虚若仇。王充对汉赋“虚夸”的批评是其与汉代经学语境相依违的典型体现。王充赋论中蕴含的“国德”意识,既是汉赋“由讽转颂”转向的体现,更是东汉前期意识形态建构的结果。
-
-
-
-
ZHANG Yuanyue;
张袁月;
ZHU Haibin;
朱海滨
- 《第十届中文教学现代化国际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脱离文化或语境,孤立地进行汉字形、义的讲授,又或者仅仅停留在部件和文化的机械对应关系中,这是目前汉字教学的一些误区.本文探讨多媒体辅助下,针对非零起点汉语学习者的"文化-汉字"学习模式,旨在通过多媒体演示的特定文化专题,将同部首汉字有逻辑地串联起来,在文化语境中系统化地增加复现率,归纳其内在的有机联系,强化学生对部首的记忆,巩固汉字学习的成果.
-
-
洪永稳
- 《第十二届全国艺术学年会暨“跨界视野中的艺术理论”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魏晋的音乐美学理论继承了先秦以来道家"以乐论道"的历史资源,在玄学盛行的文化语境中,在哲学本体论精神的关照下,形成了音乐艺术的"乐道"观思想.主要表现在:音乐的本体与"道",音乐的功能和特征与"道"等方面.魏晋的"乐道观"理论表征着中国音乐艺术本体论建构的形成,对于开启艺术的独立和审美的自觉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今天中国艺术理论的建构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
-
刘祯
- 《第十二届全国艺术学年会暨“跨界视野中的艺术理论”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当代昆曲剧团不论是六个半抑或七个,虽数量不多,却各具千秋,各有其长,是20世纪昆曲兴盛的标志.而无疑,上海昆剧团(以下简称"上昆")演员行当的齐全、演员表演艺术的精湛、保留剧目的完整和保护传承的有序不断,则也是有目共睹的.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于2016年7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拉开帷幕,上昆拿出的是汤显祖全部的"临川四梦",亦足见其实力.在纪念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的今天,更应该以此为契机,关注本土学术知识传统,走出西方的戏剧理论模式,建立符合自身文化传统的话语系统,纠正过度生搬硬套地将中国戏曲艺术置于西方话语阐释系统的做法,代之以“以中容西”的气度,扎根于自己深厚的文化土壤,思考和探寻艺戏曲的发展方向,才能使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的戏剧,焕发出新的时代意义。
-
-
李卫华
-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新批评"不但是20世纪西方影响最大的文学理论之一,也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西方文论之一.在近100年的中国旅程中,"新批评"既有辉煌也有黯淡,既有高潮也有低潮.就中国文论界对"新批评"的借鉴而言,既存在着对"新批评"理论话语的移植,也存在着在中国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对其进行的有意无意的误读和变异.要正确理解和借鉴"新批评"理论,梳理"新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并分析其成败得失,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
-
段吉方
-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中国经验"不应该是一种普泛化、对任何学科中所有问题都适用的均等化问题,那种普泛化、均等化的"中国经验"是一种新的理论抽象,会让"中国经验"研究在再度理论化中丧失应有的问题指向.在当代语境中,不同学科中的"中国经验"问题理应具有基本的内涵和问题性.当代中国文论话语构建中的"中国经验"问题,其基本内涵和问题性即是当代文学理论如何在现实性与实践性层面充分阐释多重叠加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现象与批评,从而展现文学理论的研究是"中国"的,是"文学"的,是"当代"的.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中的"中国经验"不是理论层面上的高空作业和批评话语的实用操练,而是通过有效的批评实践增强对当代中国文学发展所面临的历史情境与理论共生张力的分析,在把握当下文学经验与文化语境的过程中凸显理论精神和批评品格.
-
-
Bi-Ching Chen;
陳必卿
- 《2017年幼儿教育创新与经营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主要目的在探讨国内外学龄前儿童语用发展研究,使之结果、贡献与启示能获参考价值.有鉴于此,本文以文献回顾之方式,整理国内外有关儿童语用研究之文献,尔后提出未来研究之展望及建议.本文就国内外儿童语用发展文献回顾结果发现:(1)儿童语用发展研究与社会情境及语境脉络密切相关,而这种情境脉络包含正式(学校情境)及非正式(家庭情境)二类.另外,这二类情境脉络皆观察了儿童在谈话技巧中的组织能力,其组织能力之观察指标为「主动引出话题」、「听者与说者角色的轮替」、「话题的维持」,以及「沟通讯息不清楚时的修正或补充」四项;(2)儿童语用发展的研究亦可从认知发展观点切入,如儿童于注意力及互动、因果关系、逻辑与心智发展等能力来分析其语用发展.
-
-
Bi-Ching Chen;
陳必卿
- 《2017年幼儿教育创新与经营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主要目的在探讨国内外学龄前儿童语用发展研究,使之结果、贡献与启示能获参考价值.有鉴于此,本文以文献回顾之方式,整理国内外有关儿童语用研究之文献,尔后提出未来研究之展望及建议.本文就国内外儿童语用发展文献回顾结果发现:(1)儿童语用发展研究与社会情境及语境脉络密切相关,而这种情境脉络包含正式(学校情境)及非正式(家庭情境)二类.另外,这二类情境脉络皆观察了儿童在谈话技巧中的组织能力,其组织能力之观察指标为「主动引出话题」、「听者与说者角色的轮替」、「话题的维持」,以及「沟通讯息不清楚时的修正或补充」四项;(2)儿童语用发展的研究亦可从认知发展观点切入,如儿童于注意力及互动、因果关系、逻辑与心智发展等能力来分析其语用发展.
-
-
Bi-Ching Chen;
陳必卿
- 《2017年幼儿教育创新与经营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主要目的在探讨国内外学龄前儿童语用发展研究,使之结果、贡献与启示能获参考价值.有鉴于此,本文以文献回顾之方式,整理国内外有关儿童语用研究之文献,尔后提出未来研究之展望及建议.本文就国内外儿童语用发展文献回顾结果发现:(1)儿童语用发展研究与社会情境及语境脉络密切相关,而这种情境脉络包含正式(学校情境)及非正式(家庭情境)二类.另外,这二类情境脉络皆观察了儿童在谈话技巧中的组织能力,其组织能力之观察指标为「主动引出话题」、「听者与说者角色的轮替」、「话题的维持」,以及「沟通讯息不清楚时的修正或补充」四项;(2)儿童语用发展的研究亦可从认知发展观点切入,如儿童于注意力及互动、因果关系、逻辑与心智发展等能力来分析其语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