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海派文化

海派文化

海派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886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中国文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5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3834篇;相关期刊473种,包括党政论坛、探索与争鸣、今日上海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年会、第十八次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庆阳市岐黄文化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推拿学术研讨会等;海派文化的相关文献由875位作者贡献,包括衣凤翱、王悦阳、沈嘉禄等。

海派文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5 占比:17.90%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87%

专利文献>

论文:3834 占比:81.23%

总计:4720篇

海派文化—发文趋势图

海派文化

-研究学者

  • 衣凤翱
  • 王悦阳
  • 沈嘉禄
  • 程乃珊
  • 姜浩峰
  • 曹伟明
  • 钱乃荣
  • 卢祺义
  • 孔冰欣
  • 孙武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方家骏
    • 摘要: 丰厚而独特的海派文化在江南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传播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天,我们来探讨海派文化在不同语境下的价值与影响、内涵与外延,有助于对三种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动关系的理解,加深对海派文化时代特征的认知,它将对城市文化精神的传续、发扬起到积极的作用。
    • 罗建平; 罗亦宸
    • 摘要: “沪”是上海的简称,本义为“捕鱼用的竹栅”。作为原型,无意识地构成其“先天”发展路径。当后天条件成熟,其原型力量就释放出来。这就是“沪”的开放性、变易性等自组织性,以及多元化、容纳度、综合创新力等特质。上海开埠以来,这些特质日益活跃,形成自然生长的系统,最后构成海派文化的风格。“沪”的原型特质集中体现在以石库门为代表的城市形态上,以及以沪语为载体的文化形态上;两者分别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显示海派文化“传统-创新”的机制。这一机制隐含着世界主要大城市的发展模式,有助于正确对待当下城市化大潮面临的问题。
    • 卞向阳
    • 摘要: 上海自2010年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以来,设计产业蓬勃发展,“设计之都”建设成效显著。进入新发展阶段,上海近期发布了《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若干意见》。为此在市经济信息化委的指导下,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开展了“上海设计大家说”主题活动,邀请设计领域的15位领军人物,从设计赋能产业创新发展、打造活力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公共服务、点亮市民美好生活、铸造上海城市品牌等不同角度,分享他们的精彩观点,共同为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建言献策。本文正是“上海设计之都”对卞向阳教授的采访。本刊得到了“上海设计之都”与卞向阳教授的授权对本文进行转载。
    • 郑崇选
    • 摘要: 海派艺术是海派文化的具象呈现和艺术表达,海派艺术发展的时代嬗变见证了近代以来海派文化内涵和外延的不断变化,海派文化的内在精神价值规定了海派艺术的审美和样态。之所以提出新海派艺术的概念,一个主要的考量就是基于海派艺术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新时代的语境之下,其存续和发展的定位方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与新时代海派文化相契合的审美规范和艺术追求。
    • 刘金萍; 董春欣
    • 摘要: 橱窗是一个城市最为绚丽的风景线,同时,它也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橱窗是一个城市和国家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反映,它是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窗口。橱窗展示设计也是一种营销策略,是一个无声的推销员,特别是对线下实体的商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视觉营销效果。上海作为我国发展相对比较快速的城市,它的橱窗展示设计的发展也相对来说领先国内其他城市,并且在海派文化的熏染下,上海的橱窗设计也展现了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本文主要以陆兆华为山地自行车设计的“有的放矢”橱窗展示设计等案例讲述上海20世纪90年代的橱窗展示设计的发展情况。
    • 摘要: 书名:海派文化新论作者:徐锦江郑崇选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0月图书简介:《海派文化新论》全面梳理海派文化的形成、延续、传承、流变的脉络,对各个文化门类逐一梳理和研究,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海派文化知识体系,为正确认识和理解海派文化提供扎实准确的史实基础。
    • 摘要: 2022年春节期间,东方网联合上海市区级融媒体中心共同举办了"申融活虎"区级融媒体联合大拜年活动。除夕至初六,活动围绕"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城市温度""奋斗追梦""齐贺冬奥""文明新风"等多项内容,打造七天七大主题活动,营造了"春节7天乐,天天乐不同"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除夕当日,"舌尖上的海派年夜饭"如期上线,各区劳模先进、运动健儿、非遗传承人等,烹制、品鉴海派佳肴。
    • 肖肖
    • 摘要: 上海是现代小说中最为常见的空间场域,“上海书写”则是构成现代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书写上海的众多作家中,张爱玲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张爱玲出生、成长于上海,对海派文化有着高度的认同,并用文学创作丰富和发展了海派文化。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张爱玲小说中的上海意象有着不同的呈现,包括作为现代都市的上海意象、作为殖民地的上海意象、作为传统城市的上海意象。张爱玲小说中的海派文化既有多元融合的文化格局、细腻精致的生活态度,也有苍凉颓废的精神世界,而海派小说、生平经历以及沦陷区政治环境则是张爱玲小说上海意象与海派文化形成的原因。
    • 毛露敏
    • 摘要: 上海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这些经典建筑背后有着动人的故事,积淀着历史文脉,也有许多小众“打卡点”隐藏在城市的角落等待人们去探寻。老弄堂里的石库门、梧桐深处的老洋房、陆家嘴的天际线等承载着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这些是上海城市文化的经典标识,也是上海市井生活的生动场景。
    • 费毅
    • 摘要: 李诗忆,1991年生于上海,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博物馆、画廊与当代文化研究专业硕士,上海守白艺术有限公司CEO,上海市黄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派剪纸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李诗忆出身于艺术世家,她的祖父李廷益、父亲李守白是沪上著名剪纸艺术家。她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致力于将新生代海派文化解读方式融入国际设计理念,关注城市灵感,传达手工技艺价值。她曾代表上海非遗项目海派剪纸参加韩国丽水世博会、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世博会、上海第一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展演等,由她领衔的“忆想天开”团队已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海派文化引领品牌,她本人被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遴选进入“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李诗忆曾经提出“传统文化需要当代表达,需要传承定力,需要创新智慧”。如今,迈入而立之年的她,正走在这条充满阳光的文化大道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