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话语体系

话语体系

话语体系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288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17篇、会议论文66篇、专利文献47070篇;相关期刊1399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人民论坛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理论研讨会、全国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第四届重庆新闻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等;话语体系的相关文献由2984位作者贡献,包括邓伯军、本刊编辑部、赵士发等。

话语体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17 占比:5.64%

会议论文>

论文:66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47070 占比:94.23%

总计:49953篇

话语体系—发文趋势图

话语体系

-研究学者

  • 邓伯军
  • 本刊编辑部
  • 赵士发
  • 施旭
  • 张国启
  • 韩震
  • 李斌
  • 李磊
  • 袁利平
  • 邱仁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裴亚军
    • 摘要: 术语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建设中国术语学学科,对于指导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在内的各学科领域,着力打造能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领和推动话语体系建设,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术语学学科的建构具有很好的历史基础,但总体来说,学科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针对社会实践的高水准概念化、理论化引领能力较弱,学科影响力亟须得到提升。为此,我们要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着眼互通,系统推进该学科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力争尽快推动中国术语学走向成熟。
    • 李惠
    • 摘要: 延安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继承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艺党性、阶级性等政治维度的基础上,聚焦于文艺创作者的立场态度,文艺作品的时代特征与现实介入性,文艺的普及与提高,文艺接受主体的审美趣味,文艺批评的标准等一系列文艺理论问题。立足中国民族革命的时代境遇,秉持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通过确立文艺创作的人民性原则,宣扬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文艺品格,践行政治性与艺术性有机统一的文艺批评标准,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范式,建构起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次系统化地发展与深化。不仅有效引导了延安时期的文艺创作与批评实践,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历程中也具有里程碑意义。
    • 郭俊
    • 摘要: 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革命道路,在党内逐渐构建起一套符合实际的话语体系,即"实事求是"的话语体系。本文通过分析和解读这一话语体系的科学内涵,回顾毛泽东对这一话语体系的探索过程,最后总结这一话语体系的当代价值。
    • 张丽
    • 摘要: 构建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20世纪初解答中国社会发展出路问题进程中时刻面临的历史使命。瞿秋白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杰出的文化气质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思考并回答了在中国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至关重要的三大课题,即:中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话语?马克思主义话语在中国表达些什么?马克思主义话语在中国应当怎样表达?他的答案勾勒出以回应问题、凝练概念、创新形式为要素的话语建设方案,是当前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发展的重要历史资源。
    • 王可卿
    • 摘要: 党的领导话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的集中概括。党成立百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了丰富的党的领导话语内容和表达形式,深化了对党的领导的规律性认识。百年历史实践不仅淬炼了党建构领导话语的能力,也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领导话语建构的历史主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党的领导话语建构的根本要求;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话语建构的核心要义;坚持探索和解答时代之问是党的领导话语建构的动力之源;坚持固本培元与守正创新相结合是党的领导话语建构的基本策略。总结党的领导话语建构的经验,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新征程中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领导话语意义重大。
    • 欧庭宇
    •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实践语境下转化、形成和发展的话语体系。从历时性考察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包含以阶级解放为目标的革命话语(1921-1949)、以生产方式解放为目标的建设话语(1949-1978)、以人的解放为目标的改革话语(1978-2012)、以梦想实现为目标的复兴话语(2012年至今)。从共时性考察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始终以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为轴心,积累了一系列"代言"经验:从话语"内化"来看,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辩证统一;从话语原则来看,要坚持党性导向、人民导向、问题导向辩证统一;从话语"外化"来看,要坚持历史视野、时代视野、世界视野辩证统一。
    • 黄慧微; 朱晨静
    • 摘要: 思政课生活化话语体系转换的探索,旨在追求抽象理论与现实生活融通而具象化,以增强其亲和力、实效性和思想性。在坚持思政课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将教学话语转向日常生活实践,从话语双主体、话语内容、提高话语有效性三方面促进话语体系的生活化转换。注重从鲜活的案例和生活体验中凝练生活化的语言表达,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度。尊重学生主体的平等地位、关注学生多样化个性,借助大众化、有力量的话语表达,让理性光辉与生活气息、学理性与时代性融合的话语内容融汇在思政课堂,使大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思政课实践中坚定信仰,收获成长,从而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实际效果。
    • 彭琪; 刘伟
    • 摘要: 准确把握中国治理现实、真正超越西方主流理论,要求我们必须将历史维度根植于政治学研究之中,建立历史传统与当下情境的有效关联。政治学中的历史究竟意味着什么?历史在中国政治学研究中是如何呈现的?由中西比较视野观察可知,历史制度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历史政治学的西学理论源泉;作为本土化的政治学研究路径,历史政治学在为中国政治学研究赋予历史感的同时,也拓展了主流政治学的考察范围。只有在理论自觉、平等对话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历史传统的认识,才能实现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的创新性发展。
    • 陈雷
    • 摘要: 什么是“工商业与人权”?工商业与人权的概念来源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为了回应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主张的新自由主义,即“公司唯一的社会责任,是为其股东创造利润”的观点而发展起来的概念。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由于不断发生的由大型跨国公司引起的侵犯人权事件的发生(例如1984年印度博帕尔地区化工厂毒气泄露导致上万人死亡和几十万人残疾的后果,和2013年孟加拉国的拉纳广场倒塌事故最终造成了上千人死亡),使得全球各国的政府、社会团体和学者们已经形成共识--公司在为股东创造利润的责任之外,应当承担其他的社会责任。
    • 侯冬梅
    •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构建与中国新时代、新历史方位、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中承担着重要责任,要在守正创新的理念下,完成这一历史担当。一是要守马克思主义之正,立足中国实践,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二是要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立足文明根基,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要守中国道路之正,立足人类共同价值,在文明互鉴中推动中国理论的世界性转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