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校思政课

高校思政课

高校思政课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248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52篇、专利文献5800篇;相关期刊847种,包括才智、文教资料、教育教学论坛等; 高校思政课的相关文献由274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娟、张蕴、张静等。

高校思政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52 占比:29.71%

专利文献>

论文:5800 占比:70.29%

总计:8252篇

高校思政课—发文趋势图

高校思政课

-研究学者

  • 李娟
  • 张蕴
  • 张静
  • 刘冠军
  • 刘旭芳
  • 李芳
  • 王倩
  • 王明安
  • 范海燕
  • 颜新跃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甘珣
    • 摘要: 在新媒体技术日渐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获得了新的技术支撑,教学思路也得到了开拓与创新.如何基于新媒体技术高效落实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工作,已然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介绍新媒体的概念及特点,论述新媒体应用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新媒体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媒体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需遵循的原则及策略.
    • 朱俊
    • 摘要: 工匠精神是一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其主要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不但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还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文章通过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的表现和当前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的目标的分析,结合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对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的策略进行探索研究.
    • 王欢
    • 摘要: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思政课老师通过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在开展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缺乏成熟的网络资源建设环境、教学资源类型单一、老师没有树立现代教学观念等问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课堂互动式教学、实践拓展教学环节成绩考核等途径进一步完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
    • 张瑀
    • 摘要: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学习的社会协商性、学习评价的过程性,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此,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模式应按照创设情境、探究情境、渲染情境的建构路径,通过问题情境、纪实情境、任务情境、诗词情境的有效设计,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历史观点、责任意识和文化认同,使其更好地把握我国国情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以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 张彦颖
    • 摘要: 教学评价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在高校思政课中引入过程性评价是改革现行高校思政课评价办法的现实需要,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结果性评价方式在目标定位、主体范围、功能导向、过程管理等方面的不足;是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政策的必然要求,相关文件在价值导向、实践路径和质量要求方面的规定为过程性评价提供了基本遵循;是彰显高校思政课课程属性的内在选择,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属性在过程性评价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 谢霄男
    • 摘要: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血脉、精神之源,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从认知之维认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从行动之维认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从意志之维认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从情怀之维认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不难发现其是一个内在贯通、联系紧密的有机整体。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实践品格、磨砺意志品质、书写情怀故事的需要。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要积极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认知能力、切实强化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担当精神、不断磨砺新时代大学生顽强意志品质、努力厚植新时代大学生爱党为民情怀。
    • 张莉
    •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众多的思政教育资源,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思政教学这一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培养大学生的国家情怀、社会责任以及道德素养等正能量,从而促使他们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对此本文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和融入路径,仅供相关教师参考。
    • 黄慧微; 朱晨静
    • 摘要: 思政课生活化话语体系转换的探索,旨在追求抽象理论与现实生活融通而具象化,以增强其亲和力、实效性和思想性。在坚持思政课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将教学话语转向日常生活实践,从话语双主体、话语内容、提高话语有效性三方面促进话语体系的生活化转换。注重从鲜活的案例和生活体验中凝练生活化的语言表达,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度。尊重学生主体的平等地位、关注学生多样化个性,借助大众化、有力量的话语表达,让理性光辉与生活气息、学理性与时代性融合的话语内容融汇在思政课堂,使大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思政课实践中坚定信仰,收获成长,从而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实际效果。
    • 梁方婵
    • 摘要: 新时代对于文化自信意义的强化,使得地方文化资源再次成为人们的焦点。地方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以及实践逻辑上高度契合,可以尝试将地方文化资源运用于高校思政课,发挥其双重育人功能。文章立足于地方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融合的实践活动,客观分析其发展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融合路径,以打造“思政金课”。
    • 王静
    • 摘要: 一流课程建设的提出为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高校思政课混合式一流课程从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三个层面设定标准,基于此标准提出思政课一流课程建设仍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资源质量不高、教学队伍能力较弱等局限性。需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资源、配齐建强队伍、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转变评价方式等渠道,打造符合一流课程标准的思政课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