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全国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
全国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

全国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北戴河
  • 出版时间: 2014-07-11

主办单位:中国作家协会

会议文集:全国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网络文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近两年来,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跟网络文学发生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而所熟知的许多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地改编自网络小说.但迅速壮大的网络文学似乎仍然没能进入主流学术研究的视野.到底如何看待这个庞然之物?网络文学"疯长"的奥秘究竟是什么?网络文学还是文学吗?今日起,人民日报文艺部与中国作协创研部联合开辟"网络文学再认识"专栏,邀约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和探讨网络文学现状及其走向.指出网络文学要关注大众情感和趣味,填补当前通俗文学空白,并且创新写作范式,同样受艺术创作规律制约。应该说,网络文学的发展是结构性的变动,最终形成了与传统文学相平衡的当代文学体系,开辟了文学创作的新的重大可能性。但网络文学也是文学,同样受艺术规律制约,不享有豁免权。它更需要向传统文学借鉴,寻求不断提升自身的途径,才能走得更远,其发展前景也有赖于此。
  • 摘要:新世纪以来网络媒介的崛起,我们的社会文化正进入一种新的文化转型时期.网络媒介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席卷了中国大地,网络媒介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的"数字革命",使人类社会完全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网络文学成为这一文化转型过程中异军突起的文学样态.随着网络、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媒介的出现,文学作品的发表、出版、接受等生产机制与传播模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网络文学、博客文学、手机文学、短信文学、微博文学、微信文学等新的文学形式层出不穷,文学生产和传播的动力有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力量.
  • 摘要:网络文学是近20年来中国文学最独特的风景.由于网络的出现,文学形态为之一变.这种变化不仅意味着文学媒介的创新,而是文学观念、文学经验的改变和延伸.更重要的是,媒体变化带来了内容和意义的迁移,这种迁移是不可忽视的.在网络多元复杂的话语环境下,如何应对价值观念的博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网络文学发展中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性问题.因此,提出在多元话语博弈中坚守和弘扬主流价值,拓展网络文学表现生活的领域,回归文学理想的沃土,以及营造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新话语。
  • 摘要:基于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建立网络文学批评标准的呼声也日益强烈.网络文学批评的标准是什么?它与传统文学批评的差异在哪里?这是必须要回答清楚的问题.毋庸置疑,确立网络文学批评标准的前提需要明确网络文学批评的边界.如果网络文学批评的边界模糊不清,甚至抹煞网络文学的文学性及审美特征,那么网络文学存在的意义及其价值则是令人怀疑的.网络文学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国家意识形态日渐式微的大背景的时空语境下诞生的,它的微妙性依然离不开以上背景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一方面对技术的依赖,也就是它的传播离不开网络,受众人群集中在具有一定文化背景且有网络阅读习惯的特定读者当中。二是网络文学的内容与政治、经济社会之下的文化诉求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张力。同时,网络文学创作手法的类型化,在修辞普遍缺失的前提下,则从另一侧面说明了网络文学对现实生活的介入能力较弱。网络文学批评首先遵循网络文学的大众文化批评的媒介化和消费文化特征。因此,主张借助社会理论与语言相结合分析的话语分析方法对网络文学进行总体评价。这也是学院批评应该关注的重点。
  • 摘要:审美是打开文学艺术之门的钥匙,网络文学当然不能例外.从网络文学的创作实际出发,归纳其审美特征,明晰其审美旨归,已是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一项迫切工程.考察网络文学的审美特征应该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形成的美学标准为基础,充分考虑中国社会经济、文化转型和中外文化交流产生巨大能量后的审美变量,仔细分析传媒革命性变化和文化公共空间开放性的影响,网络作家自身需求与市场需求相互平衡形成的新的文化特点。简单地说,就是从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文学的当代性、社会性和传播特性来考察网络文学的审美特征,对其进行美学定位。必须强调的是,对于网络文学这一时代新生事物,上述四者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它实际上为网络文学描绘出传承、创新、融合与不确定性的美学特征。网络文学审美特征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自然有不少非文学因素存在。对此,在理论批评常态的前提下,更多的应当是理解和包容,允许网络文学有一个自我调节的过程。网络文学尽管存在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迎合受众的成分,但无论是在题材选择、艺术语言,还是在表现手法、文化视野,以及价值体系等方面,的确产生了大量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文学元素,特别是以网络80后为主体的一代人,他们的话语体系已经关涉如何鉴别文学价值的题旨,未来很可能带来文学美学标准的改变,并由此直接影响中国文学的未来发展。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到,例络文学15年爆发式增长所积聚的能量,在汇人中国社会变革的洪流之后,产生了超出文学范畴的美学意义。
  • 摘要:网络文学作为当下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在讲故事的时候,通过包含"热血""治愈""正能量"等等的文学作品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曾经有朋友说过,玄幻小说其实最励志,讲述的故事都是一个小人物如何一步一步通过修炼自身而成为大英雄的故事,网络文学的叙事风格和语言接地气,通俗易懂,抛开一些玄幻、仙侠、穿越的外衣,内核都是真正的中国故事.网络文学的主力军大多数都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大多数玄幻、仙侠等男性网文本质上都是武侠小说的变体,武侠小说也和中国古典文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女频网文很多也都是宫廷秘史小说的延展.但网络文学的一个巨大问题在于没有评价系统:而没有评价系统的源头在于从理论上缺乏根源,传统文学的评价理论包括西方文学已有的文学理论,加上五四以来中国文学形成的各种文学理论,已经有成型的体系;而网络文学评价标准对于网络文学也是不一样的。
  • 摘要:网络文学作为新媒体技术与文学创作联姻的产物,研究者向来重视网络技术对文学写作方式、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影响.由于网络技术起源于欧美,从BBS到博客,从Facebook到微博,中国网络文化的繁荣在借鉴外来技术的前提下,其价值导向和时尚趣味也不能不受到外来文化的渗透.在文学写作方面,超文本写作的崛起打破了传统文本的封闭结构,其开放性、自主性、互文性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性.除此之外,外来的网络游戏尤其是暴雪公司开发的《魔兽世界》在中国的风行,使得越来越多以改编网络游戏为目标的玄幻小说写作,在情节模式、叙述结构、怪物系统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模仿痕迹.基于此,研究网络文学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成为一种主导性的学术取向,而网络文学与本土文学传统的关系往往被忽略.
  • 摘要:网络文学是个很庞杂的概念,在谈论和传统关系的时候,还需做一些必要的界定和解释.网络媒介是一种新传媒载体,它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属于媒介传播的第五次革命.本文主要是从网络类型文学的角度来阐释网络文学和传统之间的关系。当下网络类型文学在叙事方式和语言表达上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了通俗文学的这些特征,很多自觉选择章回体故事与口语化叙述方式。当下网络文学大多从主题角度对作品进行分类,大量的玄幻、穿越与灵异小说显然和古典叙事传统中的诸多原型和母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说网络文学写作更多青年读者,那么除了“娱心”之外,“劝善”的内容往往可以置换成“励志”和“阳光成长”。总而言之,从网络写作的评价体系来说,从母题、原型角度对网络写作进行分类和评价,对网络写作进行社会学和民俗学意义的评价和考量,从而发现网络类型写作在当下民间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从社会文化身份认同多元性的角度出发,评价网络写作对于现代个体精神状况关注的深广度,从而引导网络写作者深入思考当下中国人的现实生存处境与穿越、玄幻和灵异之间的关系,真正能够通过变形和夸张的象征性来反思当下。
  • 摘要:网络写作原是一种爱好与消遣,传媒市场的力量让它发展成一种职业和生存方式。作为业余爱好,上网写点文学的东西是一种快乐的享受;一旦成为一种职业,享受便越来越少,压力会越来越大。走近这个庞大的文学生力军你会发现,他们的职业困顿一点不比别的的艰苦职业少,其中还蕴含了许多解读网络文学为何如此高产又如此驳杂的精神密码。而发表易,成名难,日日“催更”成倒逼,是网络写手的职业常态,并且工作强度大,身体透支与所得报酬难匹配,让网络写手成为“亚历山大”群体,以及网络盗版猖獗,侵犯知识产权,对写手和网站造成双重伤害。
  • 摘要:众所周知,网络文学是随着互联网这种新的传播介质的出现而逐渐兴盛起来的,因此,网络文学实际上标志着与以往的纸媒文学或纸质文学的根本分野。评价网络文学,必须要关注和走进其创作主体——网络写手,必须关注创作的环境、空间和传播的途径——网络。而读者是网络文学创作的参与者和完成者:研究网络文学必然要研究读者这个不可或缺的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研究网络文学,需要研究读者的阅读选择机制。读者选择什么,如何选择,为何选择,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势必有助于对网络文学文本本身的研究。读者的择弃标准既能带给网络写手以启发,也可以为人们评价网络文学提供一个镜鉴。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网络生存是一种虚拟的生存。文学则是一个由想象构筑起来的艺术空间,小说则是虚构的人物、虚构的生活和故事。网络和文学都具有虚幻、虚拟、想象和无形的特性。这种同质共谋性使得网络文学更似空中楼阁般缥缈难以把握。
  • 摘要:学界和公众对网络文学的看法异彩纷呈,突出地反映了当下文学创作、接受和批评观念的多元化,这也是文学的重要时代特征.长久未能形成具有实践意义的引导、评价体系,网络文学作家没有可以正确定位个人创作的坐标系,使二者的转换成为危险的可能.基于网络文学背后强大的资本操控力量和本身的消费性特征,既要形成技术性引导机制和规范,更要建立完善的理论和评价体系,激发出作者自发写作与自我约束的内在动力,才能真正促使网络文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归根结底,网络作家的自主创作是产生优秀网络文学作品的根本:任何关于网络文学的观念和技术,必须通过作家的自主实践才能够对创作产生影响。因此,通过技术、责任、理论和批评的引导,激发网络作家自发写作与自我约束的内在动力,唤起网络作家的责任担当,才能保持网络文学持续、健康发展。
  • 摘要:当代文学绚丽多姿,"网络"作为重要特征之一,彰显着文学的时代性.作为一个专有名词的"网络文学"和作为泛指的网络时代的文学,前者是后者的重要表征.文学首先是语言形式的艺术,其次才是达意抒情的艺术。作为思维的躯壳,语言的鲜活度代表着文学的生命力。网络文学对当代文学的另一个贡献,是对新的语言形式的吸收和运用,这主要体现在对日常生活用语和对网络语言的大量运用。传播方式的、文本的、语言的和叙事形式上的这些变化,是网络文学为当代文学提供的新元素。很多时候,读者对网文的青睐源自网络文学形式的魅力,因为它们好读、好懂,轻松、愉悦。在文学史上,或许这些形式的变化已经出现,但是。只有到了网络时代,它们才集中显现并影响到文学的整体态势。信息时代来临,网络充当着这个时代的主流表达方式,网络文学也是当代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面对争论和质疑,网络文学也亟待进行自我调整与变革,努力呈现出新的面貌。作为新生的并被基本认可的网络文学,究竟以何种特质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时代特征?是网络文学创作中对形式魅力的追求.
  • 摘要:笔者以文学网站从业十余年的经历,进行剖析与自省,围绕网络文学的品质,提出有关网络文学的几个问题,并不想从理论高度上进行论证,只是从几个角度进行观察分析,期待引发大家更深层次的思考.重点对当下读者的阅读状况,平台跟风传播的内在动因,作者价值追求演变的诱因,以及资本介入后的空前繁荣与巨大压力。
  • 摘要:网络文学到了改变粗放式的“人海战术”的关键时期,应该通过多方面的协调配合,通过转型升级,从野蛮生长的规模制胜,转向品质优先的创新战略,建立多元共生的文学生态,不断提升艺术质量。因此,首先,网站特色亟须强化,其次,作品质量要有提升,再次,编辑素养亟待提高。最后,网络文学评论要跟上。网络文学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需要耐心的工程。构建网络文学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提升其综合品质,不仅是当前网络文学发展的迫切任务,而且是改善当代文学整体生态的重要课题。
  • 摘要:一位阅读三国题材网络小说的读者,通过自主地、主动地选择,可能发散阅读所有与三国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相关的著述.从这个角度讲,数字技术使阅读成为一种不受作者和编辑意志支配的过程:读者掌握选择权,阅读的选择是按需自主的,阅读的轨迹是个性化的.针对数字时代读者按需阅读的特点,网络文学出版企业或应积极研究内容的数字化传播规律,数字化服务特点,从而为数字阅读提供丰富立体便捷的内容.主动服务,即依据读者的需求,利用数字化技术,主动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服务,这或许是技术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在数字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制高点.
  • 摘要:什么是网络文学垂直化之路?网络文学垂直化之路就是单一地、精湛地做好一个体系.什么是精细化运营?就是在上述基础上挖掘、开创、维护这一体系相关周边衍生的所有产品价值.众所周知,自网络文学开创以来,先是以论坛形式发表后逐渐转为正规.在这期间内,大部分作品是没有明显类别区分的,只不过一些网络文学爱好者,把这些可能连题目都没有的文章,按照内容命以自创标题加以区分,这才产生了网络原创作品最初始的划分并延续至今.自2002年读写网第一次尝试对网络文学进行收费开始,到现今以网络文学线上阅读为基础,延展开来的无线阅读、实体出版、游戏影视改编等各种分销模式,这都将是精细化运营的尝试.
  • 摘要:网络文学创作方式简单,门槛低,人们可以很方便地创作出新作品,从文化传播角度讲,这是真正的人民战争,网络文学也是非常好的文化产品。关于网络文学的管理问题,笔者算了一个数字,过去的法规是建立在低产量、高质量文化传播的基础上的,而现代科技发展,网站编辑更像是客服而不是作者的老师,每个编辑要管理上千名作者,如果用过去的规则来管理,编辑要保障这么多人没有问题,会是高难度的事情。
  • 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小说成为当代通俗小说的一个主要类型。在媒体资讯和网络日益发达的今日,网络文学的兴盛在中国是一个趋势,而网络穿越小说则成为网络小说中颇受欢迎的类型之一。所谓网络穿越小说,通常讲述的是现代人通过魂穿(主人公的灵魂穿越到古代,附身到古人身上)、身穿(利用各种方式使整个人穿越到古代)和重生三种方式,穿越到另一个时空(经常是到中国古代历史的某一个时期)后的传奇性经历。概而言之,网络穿越小说的丰富文化意蕴,以及近几年的繁盛发展现状,均使它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一种文化现象,不仅受到报纸媒体的关注,也被学院派学者纳入研究视野,对它的文学史价值进行定位。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下高雅文学也需要向网络穿越小说学习其“求真与化俗”的特点,争取更广大的读者群,这也是雅俗文学融合的一个具体体现。总之,包括网络穿越小说在内的网络文学,也必须向高雅文学汲取文学养料,追求“俗不伤雅”的艺术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艺术生命力的长久与旺盛,才能够走得更远。
  •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面对的网络文学现状,从总体上看,网络文学理论研究呈现出滞后状和不适应状,网络文学研究者与创作者、读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隔膜”以至“割裂”。有鉴于此,作者呼吁建立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而所谓网络文学的理论体系,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文艺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分析网络文学现象,把握网络文学创作、网络文学批评、网络文学接受、网络文学活动的特征和规律,比较科学和系统地回答什么是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社会地位和价值意义、网络文学的创作过程、网络文学的构成要素、读者对网络文学作品的接受、评论家对网络文学作品的评论、网络文学的历史演变渊源及当下发展变化等基本问题,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关于网络文学的知识体系。所谓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就是从引导我国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需要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评判“尺度”,遵循美学的和历史的原则,确立有关网络文学的评价标准体系。所谓网络文学的话语体系,就是从我国网络文学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外一切文学理论成果和话语形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适合网络文学基本特点、有别于传统文学的一整套话语体系。然而,建构这样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评价体系、话语体系,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一次研讨会所能完成的,因此,在会议中,希望大家把握以下几点:一是体现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指导,贯彻百家争鸣的原则,坚持科学说理,探索创新研讨形式。
  • 摘要: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备与生俱来的悖论:从语言的角度看,它应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从艺术的角度看,它无疑将创造性当成自己的精髓.所谓"文学传统"便是二者调适的结果.文学传统既是某种权威、范作和惯例的统一体(因而体现约定俗成),又承认上述权威、范作和惯例来自创新(因而符合艺术精神).它既相对稳定(因而能够成为效法的根据),又因时而变(因而能够成为发展的起点).在前一意义上,我国网络文学和古典文学、现代文学拥有某种一以贯之的传统;在后一意义上,我国网络文学和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又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与不同的传统相联系.它既是我国文学传统(母体)合乎逻辑的产物(儿辈),又具有自己的风姿("宁馨"),是地道的"宁馨儿".对此,可以从信息革命、传播要素与世界格局等视点加以考察.
  • 摘要:网络文学发展到现在,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是它越来越网络游戏化了.而网络文学之所以呈现出“网游化”趋势,一个主要原因是网络写手们的知识图景已经不同于传统作家。他们是伴随网络长大的一代人,是网络的“土著居民”,网络游戏文化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并成为这些缺少生活阅历的年轻写手写作的主要灵感来源。同时,这种写法也让同样深受网络游戏影响的读者很有“代入感”。“网游化”趋势带来了网络文学写作上的一些较为严重的病相。从艺术层面来看,网络写手不是从自我的生活阅历与生命体验中去创作真正个性化的作品,而是不断借鉴甚至抄袭网络游戏的套路,就只会不断生产出模式化的文化快餐与带来单一乏味的阅读体验;从思想层面来看,把社会生活理解成战斗与升级,理解成弱肉强食、力量为尊的游戏世界,无疑是对生活的简化与歪曲,从而在根本上忽视了生活的丰富、温情与美好。大量网络小说的主人公,为了成为等级中的强者,往往不择手段,表现出一种赤裸裸的自我主义哲学。网络文学的“网游化”所折射出来的思想与艺术上的缺失,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与反思。
  • 摘要:"网络性"至关重要随着互联网、手持阅读器、手机越来越深地进入我们的阅读生活,不仅文学的内容变了,文学生产、传播、接受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而也必然导致文学的趣味标准发生变化.从媒介革命的角度出发,需要对网络文学做一个更狭窄的定义.严格来说,网络文学并不是指一切在网络发表的文学,而是在网络中生产的文学,也就是说,网络不是一个发表平台,而是一个生产空间.在这里,"网络性"是至关重要的.在"网络性"的生产过程中,粉丝的欲望占据最核心的位置.网站经营很大程度上利用了"粉丝经济",有人称之为"有爱的经济学".以粉丝为中心的网络写作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作家和读者的关系,作家不再是被膜拜者,而是服务者。网络作家境界的高下其实取决于其影响的粉丝群体,可以说,有几流读者就有几流作者。当然,这也是相辅相成的,一旦有金庸这样的大师出现,读者文学素质都会得到普遍提高。从网络文学的生产机制出发,人们无法再用印刷时代的文学标准对其评价,必须建立起一套新的评论体系和评论话语。网络文学并非铁板一块,相反,由于网络传播的低成本使得网络文学具备明显的分众特征:口味分化,市场细分,哪怕很小众的需求,只要达到足够的规模就会有相应的生产。在人类文明史上,每一次媒介的革命都会对人们的审美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文学未必绑定于某种体裁,也未必绑定于某种介质。
  • 摘要:随着网络文学日益"坐大",网络文学的"经典化"问题日益被关注.人们在思考网络文学的"经典化"问题时,往往会以传统精英文学的经典定义作为参照,讨论网络文学是否可以拥有自己的经典?在这一参照系下,最多可以引进类型文学的尺度,在论证金庸作为通俗文学的大师也有资格列入以鲁迅为代表的现当代文学大师之林后,再在网络文学作家中寻找金庸的传人.以“网络性”为核心,对网络文学做一个更严格的限定。严格来说,网络文学并不是指一切在网络发表、传播的文学,而是在网络中生产的文学。也就是说,网络不只是一个发表平台,而同时是一个生产空间。
  • 摘要:网络文学这些年一直以一种蓬勃的姿态发展得枝繁叶茂.然而,随着网络文学的门槛越来越低,网文质量开始呈现一种良莠不齐的态势.网络文学是直接面对读者的,它将作者的思维方式、逻辑想法以小说故事等方式传递出去,是一种点对面的表达形式.当有些消极的、负面的信息充斥网络,传达给读者一些扭曲的、负面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会慢慢陷入误区,甚至会以为那些"妖魔化"的理论是正确的、真实的.因此,这些负面的东西的存在使网络文学在继续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着巨大隐忧.所有的文学网站不仅仅是作者展示自己才华的一个平台,更是一个连接作者与读者的通道,它不仅限于文宁层面,还涵盖着文学思想上的交流。其传播与继承一体,提供一个空问让二者相互沟通、成长。可是,如果没有好的管理秩序,这片领域将会陷入混乱,这个行业也将会被社会唾弃,被时代淘汰。因此,要系统地对编辑团队定期展开培训,提升编审准入门槛,出台相应法规,从而提高编辑团队的整体素质。并且支持和鼓励作者们的优秀创作,告诉作者,一部优秀的作品从来不仅是立意独特、推陈出新,更多的是一种文学态度。
  • 摘要:网络文学在过去的15年中,并非一成不变,恰恰相反,追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它的面孔一直悄悄地在改变.目前,实际影响到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主流因素正是上述两种——受众和资本,但理论上讲不该只是两种,至少该有四种力量形成的合力矩阵。受众(读者),是影响中国网络文学、类型文学发展的最基础的力量,而资本,总是建立在大众情感的周期性浪潮的敏锐嗅觉之上,并且以其富有想象力的商业模式,结构着有利于它的力量。此外,还要必须重视另两个力量的建设和崛起。一是知识精英的力量,一是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力量。只有上述四种力量平衡发声、互动建构,中国网络文学的环境才会全面刷新,最终捋顺网络文学在中国文化战略布局上的意义和价值。
  • 摘要:文学与网络亲密接触之后,16年来呈现迅猛发展的景观.人们从惊叹、赞美,到质疑、非议,褒贬不一的强烈争议,让网络文学处在风口浪尖.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问题,已经超出了网络文学的单纯文学理论范畴,似乎也应该关注这一产业行进过程中的制度安排,目的是让它走得更好更稳更远.以盈利为目标的文学网站把网络文学创作纳入资本运作的链条机制中,通过打造网络文学网站盈利模式,挖掘利用网络写手的潜能,根据社会网民的阅读偏好和市场需求,实现文学与市场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网络文学发轫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文学与当代网络技术、文化消费的结合体。它的驱动和牵引来自市场。市场的缺陷或者说是市场规则的不健全,具体而言,网络文学网站的作品生成、编辑、发布和作者签约、推荐、上升、盈利等机制的缺陷,是导致网络文学一些乱象产生的真正原因。因此,在加强政府监管和企业自管的同时,网络文学协会也应该参与管理。可以弥补政府管理的“专业不足”和企业自管的“公正不足”,充分利用网络作家协会人才、组织资源,发挥专业性、权威性和公益性的作用。
  • 摘要:网络文学从诞生到繁荣,大约也有十五六年的时间了,对网络文学的研究却仍然相当不足,在知网上以"网络文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研究方向十之八九都是社科类或文学类,而市场类经济类的研究几近于无.本人从事多年网络文学的经营工作,因此结合工作中的体会,简单地谈一谈网络文学的传播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所谓网络文学,就是以网络为载体而发表的文学作品,其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大体上认为网络文学的首次发表应限于以网络的方式.如果是以传统的方式发表后经人整理再发布于网络的,并不认为是网络文学.之所以有这样的限定,是由于,网络文学所具有的特征并不局限于传播的媒介是网络,更重要的则是一篇网络文学作品的诞生、发展、传播过程中,经由网络这个传播媒介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网络文学特有的写作特征和行文方式.由这个定义可知,网络的传播力量对于网络文学作品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网络的传播,又受到了市场机制的重要影响。
  • 摘要:网络对于文学的影响,直接和直观的结果是新生了"网络文学"这种文学形式,深远或本质的改变是什么呢?这或许应该成为今天文学理论研究关注的核心.对于网络文学影响动能的研究,实际上也是对于文学未来发展的研究.网络文学发表门槛低,题材限制少,形式几乎百无禁忌。无拘无束的写作形式和无边无际的写作素材,使网络写作似乎成为人类想象力释放和自由度最大的创意活动。想象力,是一切以艺术名义存在的创意活动的命门。在网上写作,写作者可以摆脱传统文本标准的羁绊,以想象力的放任为支撑,放弃合理性和逻辑感,重建写作的结构和伦理。在互联网和移动客户端支持下生成的网络文学,具有典型的“网络属性”,全覆盖、无差别、无限制、快速、通畅、海量、便捷、交互性、参与性等等,这些词语从不同侧面共同构建了网络文学有别于传统文学的特殊属性。
  • 摘要:网络文学就是这样,由“无名小卒”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名片”。但是,这张“名片”上应该写些什么字,依然难以定夺。其实网络文学本身也处在变革当中,经常令人有“今是而昨非”的感觉。网络文学曾被当成个人情思自由抒发的天地,如今却日益暴露出为资本左右的一面,“这些现象,都值得追踪考察”。网络文学之所以难以明确自己的“身份”,是因为它有太多的“疾病”缠身。网络文学的口水化趋势是个老问题,网络文学创作上存在“短板”,而网络文学评论上也是底气不足。网络文学要“长大成人”,必须内外兼修,多方协力。在何弘看来,最重要的是不应该人为地制造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对立,同化地认为传统文学代表着高雅.,而低俗就是网络文学的标签,“文学就是文学,网络文学是新兴的文学样式,而且必将是主流的文学样式,它理应担当起文学的各种使命”。
  • 摘要:当谈论网络文学,在谈论什么?在很多会上,你常常会发现大家谈论的对象各不相同,有的从媒介革命的角度,把网络文学视为纸质文学的未来;有的认为,网上出现的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网络文学,照此说来《红楼梦》上了网也是网络文学;有的从生产机制着眼,认为在网上创作和发表的作品是网络文学,包括帖子、微博、微信等等;有的把实验性的、探索网络可能性的文本视为网络文学,赛博文本、超文本等等.因为搞不清网络文学是什么,以为是天外来客,所以就有了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困惑。要充分考虑到网络文学的通俗文学属性,不能简单粗暴地把传统文学的标准拿过来,同时,网络文学也要强化文学的自觉,把古今中外的通俗文学优秀作品作为参照系,认真研究创作规律,提高思想和艺术水平。网络文学必须加强引导。通俗文学本来就有市场驱动的属性,网络文学现在的主要模式就是商业性网站.资本的力量起很大作用,如果没有自律,没有必要的管理,那么,低级庸俗的东西就会大行其道,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前,政府有关部门和作协都在大力加强对网络文学的引导。近期各地陆续成立网络作协,这是有力的引导,“净网行动”也是一次有力的引导,是为了促进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在整个行业重申基本规则,整顿市场秩序。在国际文化竞争中,一个国家的大众文化、通俗文学构成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树立文学的自觉、文化的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创造民族的、现代的,又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新的大众文学,不仅满足中国人民的精神需求,而且走向世界,这是网络文学作家和从业人员,也是整个中国文学界的光荣使命。
  • 摘要:毫无疑问,网络文学依旧属于文学的范畴,因此网文作品自然也拥有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但在此基础上,因为互联网的一些特性,以及文学网站商业模式的影响,使得网络文学逐渐发展出它独有的创作特点与艺术特征.总的来说,文学网站商业模式对作品创作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长篇化、低龄化、高娱乐性、快节奏等方面。
  • 摘要:网络文学的理论体系应该根基于网络文学的实践,并有益于创作与接受的实践活动.体察网络文学的作者承诺与创作、读者期待与接受的实际,并在大众文艺谱系如电影、电视、大众小说中进行印证,可以发现网络文学中蕴含着三个互相关联的基本原理.其一,网络文学遵从生命的快感奖赏机制与美感诱导策略.其二,网络文学追求读者对作品主人公及其故事情境的代人感,创造文学的愿望一情感共同体。其三,网络文学创作的重心在于体现人们的愿望,而不是反映物理事实与社会事实,幻想性长篇故事是网络文学的主要形态,同时,网络文学追求幻想性与逼真性的统一。而网络文学遵从类型小说的传统,追求小说类型形式因素与情感体验功能的统一。小说类型发生发展的根本缘由,在于人类具有各种生命情感需求,转化为读者对文学的需求,与作者对需求的发现与回应。依据网络文学的基本原理,快感与美感标准应该是网络文学的基础性评价标准,能否为读者提供各种强烈、鲜明、绵长、殊异性的快感与美感体验,是最为重要的接受反应效果评价,是评判网络文学作品高下的基本要素。网络文学在提供快感与美感体验,创造快感模式和小说类型方面,已经大面积超越明清小说、西方大众小说,吸附了亿万读者的热诚、痴迷,如此惊艳地呈现出自己的力量,理应获得足够的赞誉。而网络文学的艺术性评判,也是建立在情感体验与快感补偿功能基础上的。
  • 摘要:网络文学的本质规定性是文学,其价值传达的必然性同样是文学作为审美社会意识形态的特质所赋予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代表社会进步方向的有益思想与精神,是每个人在评判事物、指导行为的总依据、大尺度.在一切文学艺术创作领域中,价值表达都应该更宽泛、更细腻、更多样,凡是那些有益于人类幸福、人性丰富与健康成长,符合时代前进潮流的价值,都应该成为表现的核心价值理念.幸运的是,网络文学本身的多种形式样态、存在方式,使其价值的表达会更为便捷与丰富.提倡网络文学承载与肯定正面价值的自觉意识,与强化对那些最基本、最日常,以及在大众层面上更为普适与宽泛的价值的坚守,不仅不矛盾,而且更具合理性。因为网络文学的大众性不言而喻,网络文学影响的往往是大众的一些共同诉求,这由文学的本质所决定。人物形象直接承载着不同的价值观,而且最显性、最鲜活,写什么样的人,当然对于体现什么样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而主流价值观的表达更要讲究艺术追求与表达的完美,更要充分发挥网络文学连载性、互动性、娱乐性等特长。
  • 摘要:尽管网络文学目前已成为一个使用相当广泛的概念,但对其内涵和外延却缺乏一个公认的明确定义.笔者把网络文学理解为依托网络完成从创作、发布到阅读全过程的文学作品.从这样的界定来理解,狭义的网络文学主要指在一定商业模式影响下依托网络产生的文学作品,其中绝大多数是类型小说,目前所谓的网络写手、网络作家基本指的就是这一类作品的创作者;从广义上讲,还应把诸如在博客、微博、微信以及众多在同人文学网站上写作发表的随笔、散文、诗歌、小说等各种文体包括在内,这样的作品大多是在某一特定圈子内传播,其中一部分会向外流传并进入大众的视野.网络文学作为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式,理应接续起文学的精神传统,去体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核心价值。网络文学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不是理论阐述而是具体实践。尽管目前的网络文学存在着远离社会现实的问题,需要加以正确引导,但无可否认的是,类型文学同样可以担负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而且同样可以做得很好。网络文学能否很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问题在于能否引导网络作家确立责任感和使命感,改变单纯以商业、娱乐的心态从事文学创作的状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对作品价值和意义的追求,自觉在文学创作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文学的发展从根本上说,一定会继承绵延千百年的文学传统,在保持其原有精髓的同时,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述中国故事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辉煌。
  • 摘要:引导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思路及对策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关系到网络文学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可以从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习性、文学范式诸种方面去感知其间的巨大改变,它几乎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潜在改变着人们思想和写作的方式。并提出加强网络作家深入生活的工作,从创作源头上加以引导,还要加强网络作家培训工作,从艺术修养上加以提高,加强网络文学评论跟进,从学术研究上予以关注,加强网络文学版权维护,从文学尊严上予以爱护。
  • 摘要:网络文学的发展需要文学批评的介入,然而批评界缺少与网络文学对话的经验,缺乏适配的批评标准.文学的批评标准,应该与批评对象的文学承诺、创作实践、读者期待相匹配,网络文学最常见的作者承诺与读者期待,是为读者提供快感体验.快感与美感体验,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需求,也是网络文学生存发展的立足点。具有丰富的快感与美感体验的生命体,更积极、更有主体精神和创造性,一切有益的认知与创造活动,都会得到生命体自身的奖赏,形成良性循环。快感与美感是创造人类文明的发动机。
  • 摘要:对于网络文学经典化而言,社会结构的变化所导致的观念的变化、知识分子的介入,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网络文学才能摆脱目前的文学地位,享有相匹配的成熟的评价体系。就目前的现状而言,这两个条件还不成熟,无论是网络文学作家还是关注网络文学的批评家,都应该更耐心一些,现在谈论网络文学经典化还为时尚早。目前文学观念还无法接受网络文学的美学特征,知识分子的介入更是寥寥,网络文学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还是一个自我循环的文学圈,无法有效地进入文学场。而决定文学之为文学的“文学性”,既是历史的产物,又不完全是历史性的,衡量文学作品的思想、语言、结构等要素是普适性的标准,不会因面对网络文学而降低。要想作品获得好的评价,首先要将作品写好,这是最朴素的道理。
  • 摘要: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创作已成为我国整个文学创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和力量.作为对现实生活的审美的反映,关注时代、关注现实是一切文学创作的根本,网络文学也不例外.在当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述中国故事就是文学创作面临的最大的现实.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社会携手合力,全方位施策,全过程推进,形成有利于涵养与熏陶的生活场景和社会氛围,让广大社会民众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文学作品以其自身独有的特质属性,理所当然地成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之一,应义无反顾地承载起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使命.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时代赋予网络文学的历史使命,也是网络文学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并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网络作家增加社会责任感,自觉创作反映时代主流,体现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网络文学作品。强网络文学评论,更好地引领网络文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
  • 摘要:通常讨论网络文学更关注所谓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此消彼长,也就是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作为“文学”这一科目的组成部分来讨论,或者说更愿意从文字这一媒介的角度将二者归为一类,但从文化功能和文化形态的角度,网络文学与肥皂剧、类型电影等大众/流行/通俗文化产品更为接近。网络文学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网络文学的价值观导向,对整个社会,主要是青少年的影响,广泛、细腻而持久,关系祖国未来,不可不察。要谈“网络文学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述中国故事”,首先讨论的应该是:网络文学与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关系。目前包括网络文学在内的大众文化,由于要在社会中流通,因此在价值底线上是有基本约束的,但正如物质产品一样,不能缺乏监管和引导,在这个意义上,价值观问题可以还原为文化管理的问题。
  • 摘要:从1998年痞子蔡发表第一部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开始,中国网络文学走进了第16个年头.到2013年底,中国网络文学用户已达3.51亿.网络文学逐渐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生产、传播、阅读模式和文本特色、审美风格.这些都对传统文学和学院批评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网络文学异军突起、方兴未艾、大浪淘沙、毁誉参半的现象,深切理解、深入研究,建立一套符合网络文学特质的理论体系、评价体系和话语体系,已逐渐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当务之急.并提出要建立网络文学批评标准和评价体系,要关注网络文学的创作特点和艺术特色,网络文学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摘要:互联网在中国的日渐普及对中国当代文学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在线写作、阅读的人越来越多,网络作品下线占领图书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网络文学不是一个简单"好不好"的如何评价的问题,而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文学生活现实:数千万人通过网络写作、阅读,受读者热烈追捧的网络文学作品下线进入图书市场,有的成为热门影视剧的文学底本,有的衍生为网络游戏、网络视频、文化产品.网络文学的繁盛时时受到学界质疑,常见的批评是,文化快餐与"文化垃圾"能热闹一时,但其价值总是有限,然而事实并不是这么简单.在线说故事,即时互动,借用网络多媒体手段书写自己的经验或想象,借助商业网站的力推,在众多粉丝的追捧下激发写作者的潜能,网络极大地解放了民间创作的力比多,写作语境和写作方式的变化必然带来文学叙事的变化.网络叙事的主体是多职业的自由身份者,他们借助网络获得叙事的权利,他们的个人经验和对文学传统的民间式理解蕴含了新的文化内涵,有当代文化发展逻辑的合理性,网络叙事参与时代的文化建构,为当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 摘要:深圳民间蕴藏着极大的创作人才和文学热情,网络作家创作力量的庞大和勃兴是非常突出的,从事网络文学写作的数以千计。深圳网络作家的特点很鲜明,其一是他们主要活跃在互联网上,然后因为其鲜活的文风而受到读者的喜爱并成为网络名人,再从网络走向纸媒,通过出版商或出版社出版他们的文学作品。通过分析深圳网络文学创作存在的问题,探索了深圳引导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思路。近年来,深圳青年作家群的异军突起、深圳打工作家群的风生水起,以及深圳网络文学的豪华阵容,更成为重要文学现象和文学话题。网络文学成为深圳文学新的生长点。而建设文学深圳,网络文学队伍是一支最具活力、数量最大的方面军。
  • 摘要:网络文学热度不减,社会公众对网络文学关注度的上升和网络文学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让对这一新的文学形态有了更高的期待,同时也提醒思考一个问题:网络文学在规模生产和广泛传播的同时,是否应该重视自身的意义指向与价值承载?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于,网络文学无论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还是作为文学作品,都应该富含积极健康的精神品质,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当然,相对于传统文学,网络写作拥有更多的自由和更少的限制,更尊重读者和市场,而不是谨遵传统惯例。虚拟空间的自由性和网络写作的“零门槛”,把传统文学生产的前置型“把关人”变为产品下游的市场选择。面对急剧变化的传媒和时代环境,网络文学需要端正价值导向,关键要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是网络自由与文学担当的关系,二是市场导向与艺术追求的关系。要明确网络文学的意义向度,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和评价标准,就不能不处理好市场导向与艺术追求之间的关系,寻找到兼容的平衡方式,以纾解网络写作“商业化”与“文学性”之间的矛盾。
  • 摘要:现在的主流网络文学作者在创作之初,就必须考虑市场(读者)反应.他们对选什么类型的小说进行创作,自己擅长写什么类型的小说,都进行过长期调研和深度考虑.类型化是现在主流网文小说的基本特点,也是网文市场(读者)的最大诉求.网络文学的用户体验实际上非常出色,在社会化传播上形成了极强的口碑效应。再加上类型化形成的读者圈子,因其群体组织参与度强和消费氛围浓厚会自动壮大从而真正形成了“粉丝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商业公司和网站的宣传反倒真没起到主要的作用。大众传播领域,不管是文学、音乐还是影视等一直都存在精英垄断话语权的问题。网文编辑在内容尺度把握和策划、案头功夫上面,比传统出版社的编辑整体上要弱很多,而且短时期内要达到那种专业程度很难:这既是积淀不够,同时也是网络文学的特性所致。传统编辑都是专家型人才,而网文编辑则属于杂家。
  • 摘要:广东省作家协会较早关注网络文学建设,高度重视并推出相关战略措施,有意识、有成效地对本省网络文学事业进行推广扶持.从一开始,广东作协就打算针对网络作家的自身特点、内在规律和心理需求。在开展网络文学活动时避免过于行政化倾向,比如高峰论坛,就采用台上嘉宾对话,与台下听众互动的方式,而不用传统文学座谈研讨的形式,《网络文学评论》除了国内的批评家,也邀请西方一线批评家撰稿,开辟网站回顾,书商讲述发现某个网络作家经过等文字,使严肃的评论之外包含一些趣味性的内容。网络文学是读者点击阅读为王,评论家的作用不够明显,对网络作品无法起到推波助澜成效,批评和创作成了两张皮。等于办一个批评杂志,给原来搞批评圈子了解一点网络文学,谈不上真正对网络文学起引导作用。且读过大量网络文学、对网络文学能够有的放矢进行批评的批评家也不多,批评队伍乏入,更谈不上寻找一套适合网络文学的新的批评话语。网站编辑培训、提高,编辑职称评定等,都是空白。网络文学院如何找到与传统文学院有所不同的活动、交流方式,亦需要探索。
  • 摘要:在中国的文学版图上,江苏无疑是一片生生不息的文学沃土,多年来,江苏作家群以其雄厚的实力、虔诚的文学理想和不懈的探索创新理念,创作了大量深受读者喜爱的优秀文学作品,成为文坛公认的一支劲旅.江苏省网络文学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省作家协会作为一级文学组织,正式将网络文学发展纳入了日常工作范畴。网络文学发展至今。其作者人数、作品数量、创作题材种类、网络文学商业化规模都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高速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包括数字作品的盗版侵权、对网络文学作品的严格管控等等。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更多传统作家对网络文学的偏见,还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同时还要尽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主动引导媒体加大对优秀网络文学作品的正面宣传,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继续严厉打击和清除网络低俗、淫秽作品,文学网站应该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三是文学权威部门或权威人士要为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正名,尽快给予网络文学一个准确的定义和归类;四是网络作家应积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在作品中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现实观照,从而在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使二者都能实现良性健康发展。
  • 摘要:网络文学作为典型的类型化通俗娱乐文学作品,面向的肯定是社会大众阶层.而这个读者群体,在内容诉求上表现出很强的对非愉悦剧情的排斥,具有明显的追求大脑中奖赏机制的行为.因此,可以简单地总结一下,就是在进行通俗娱乐文化产品的体验当中,受众实际上是在追求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进而产生愉悦的感觉,以“奖赏效应”弥补现实中的挫折导致的各种焦虑。但是从现实来说,资源分配的天然不均衡是长期存在的,因此草根大众在自身努力之外,也需要通过别的方式来消弭这种焦虑,那就是虚拟的文化产品体验。
  • 摘要:网络文学最初是以先锋面貌出现的.早期网络文学始于诗歌实验,那交织着代码、穿插着动画、随意点击跳转的数位诗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后来在"网络文学"名下为人们所认识、所追捧的都是再浅易不过的大众读物,但这一词语却始终闪烁着新鲜时尚的色彩.在论及网络文学的新特质时,研究者常将"非线性结构"视作当然.利用超链接技术,读者可以在作品不同页面之间自由跳转.选择的随机导致文本结构不确定,阅读不再像印刷文本中那样依照页码先后,而是超越了线性脉络.对于网络文学中结构缺乏创新,论者一般归结为自由创作的随意性所致。在当前中国网络文学创作生态之下,模式化的结构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首先,固定结构便于模仿。其次,网络创作大多事先没有完整的构思,在线边写边连载,与书本预先完稿整体呈现不同,因此不支持多变结构。第三,对结构的认识和探索是文学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一种高度理性的行为。随着网络普及,网络文学创作主体变成网民,其创作水平、审美倾向也越来越大众化,网络文学走向通俗文学。为迎合网民喜好,必须突出娱乐功能,以公众熟悉的方式表现,即使有新探索也要尽可能贴合读者的阅读体验,不能设置障碍,因此在结构创新上十分保守。
  • 摘要:20世纪末以来,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信息革命,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且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新世纪文学由此产生的空前变量,从表面看似乎源自网络文学的蓬勃兴起,本质上却是信息革命引发的文化价值系统的转型和重组.在这次变革中,网络文学的潜在商业价值成为资本关注的目标,在其追踪下,经过15年的发展,网络文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范式,确立了文学性与商业性双重身份的有机结合.这一范式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在传播方式基础上的大众性;二是建立在文化消费基础上的娱乐性;三是建立在文化产业基础上的跨界性.上述三者,分别是网络文学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外在表现形式、内在驱动力和深层次文化需求.
  • 摘要:如果把批评活动作为文学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意识到媒介的日新月异必然会改变批评的观念、对象、方式、修辞以及文体,当然也包括批评参与者的人员构成.因此,谈论网络时代的文学批评,或者在网络进行文学批评,一个基本的前提是要搞清楚网络上发生的文学活动与传统的文学活动的差异.对中国近现代文学期刊做一个简单的观察就会发现,“读者来信”是许多重要文学刊物的基本构成单元。一定意义上,“读者来信”已经发展成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重要文学批评样式。通过这种样式,普通读者得以参与到文学生产的活动中。文学阅读作为一个民族国民重要的精神活动,其重要性应该不亚于国民对政治、经济活动的参与。
  • 摘要:网络文学逐渐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生产、传播、阅读模式,文本特色、审美风格日益彰显,已成为当代文学的一支重要生力军.认真研讨网络文学创作现象,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理清网络文学发展脉络、生产机制、消费特点、市场法则,以及网络文学的美学价值、评价标准,已经成为文学界必须共同面对的新课题.
  • 摘要:网络文学的内容和纯文学相比较,其题材体裁、创作方法、描写对象、主题思想是大异其趣的:文字粗疏,写作随意,与现实生活脱节,缺乏文学性,则是较普遍的现象。有的网络文学作品也的确存在“三俗”问题,娱乐至死,金钱至上。这些显然不是好的教育读物,不适合对价值观正在形成期的青少年进行传播,当然,距离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更远了。当前,对于网络文学,要研究如何增强其力量、壮大其队伍、提高其艺术水平:具体而言,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比较重要。应该认真调查网络文学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研究网络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历史传承脉络。调查研究网络文学的生产和销售环节是怎么运作的,特别是现有的网络作家的生存状况及他们的思想环境、创作特点等等。应该有意识地鼓励一批有志之士下决心转入网络文学创作队伍,写出好的网络文学作品,提高网络文学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水平。
  • 摘要:网络文学的内容,面对的是最基本的受众,最基本的老百姓,它既不是高级知识分子,也不是白领、银领、金领:虽然,高级知识分子等这些群体中,也有网络文学的读者,甚至还是狂热的粉丝,对于普通读者来讲,阅读的目的很单纯,就是阅读能够满足自己的某一种情绪,因此,网络文学从业者和作家不能随流逐流,而且网络作家要加大文学修养和艺术手法学习磨炼。
  • 摘要:网络文学的出现和发展,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新媒体的应用.与传统叙事相比,网络文学呈现出从原子叙事到比特(bit,指0和1组成的计算机二进制数位)叙事、从文字叙事到多媒体叙事、从精英叙事到草根叙事、从大叙事到小叙事的变化.作为深受公众欢迎的一种网络文化,网络文学以两个分支为基点,在凝聚社会共识、推进社会交流方面有很多可供挖掘的潜能,可以为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正面作用。一方面,对内来说,身处改革和转型的时代,无论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都有取之不尽的素材源泉,反过来,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创作也能为时代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对外来说,依托于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文学,也是网络用户和文学读者形成跨文化印象的一种重要途径。传播媒介的进步催生了网络文学,但网络文学毕竟是文学,它无法摒弃审美表达和价值阐述,且因为技术的应用,这种表达和阐述广为传播。对网络文学所蕴含的“精神能量”,不能无视。
  • 摘要:“净网运动”和“主流化”趋势不过是这种新文艺政治“顶层设计”的引子而已。正因为是引子,所以,这次“政治正确”的强力介入,也显仓促——并没有形成成形、成熟的“顶层设计”思路和执行路径,所以,难以区分:哪些是必须禁止的;哪些是需要区别对待的;哪些是要给予保护——以保护网文中那些最有生命力的但却有可能是“突破式创新”的火种。可以说,当下网络文学正处于从“作品时代”到“立法时代”的时代拐点上,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还是继续走中间道路一这需要网络草根写作群体的民情、民智、民舆,需要商业利益集团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需要决策层和管理层的熟悉、理解和睿智,更需要从传统评论到土著评论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新评论界”,对新公共话语空间的建设与重塑。当下“网络文学的主流化”,被席卷进下一个时代的“大格局”之中:摆脱西方话语平台、言语方式,以及,在这种话语体系背后所隐藏的“西方中心论”的逻辑与思维模式,要以“中国话语”的构建运动为轴心,提出和重述“中国土著思想与理论体系”,参与未来世界“大理论”和“元概念”建设,以期真正实现“中国道路,全球价值”。
  • 摘要: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可谓2011年文学界的一桩盛事,虽然评奖过程携着它所造成的热度已逐渐远去,但它带给人们的思考却一直在持续.本届茅奖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主要因为两个革新举措,一是实名制和大评委制的实施,一是吸纳网络文学参评.从几部作品看来,网站推荐有意识地选择了与传统现实题材、创作方法、审美取向相靠近的作品。这几部作品表现了网络文学中现实的一面,而占据网络文学另一大部分的幻想的一面被忽略了,而建立网络文学批评标准和体系,不仅需要加大在线批评,更需要理论批评界的积极和深度介入,并将二者相互勾连,有机融合。过去理论批评界对网络文学主要是大而化之的文化研究,这的确是最快速和省力的方法。这种高屋建瓴、泛泛而谈的宏大式、空泛式批评,使得人们对于网络文学的认识长期停留在既有印象上,对网络这个复杂的媒介中产生的一些具有独特性、原创力和个性化的东西容易忽略。
  • 摘要:网络文学的类型化是一个必然趋势,自主性、多元化的阅读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与传统文学样式不同的是,网络文学领域对于市场更为敏感,存在商业化写作倾向,更多的是考虑满足不同阅读口味和爱好的需求,更不能排除发布平台的唯利是图。网络文学的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它开放而包容、自由而多元,然而也正因为此,难免泥沙俱下。目前,网络文学门槛降低,导致作品质量良莠不齐。网络文学现今的运营模式将作者与网站、读者三者相互捆绑在一起,网站与作者采取分成或买断形式,分成模式下,只有读者消费具体金额之后作者才能获得应得报酬,网络文学的商业化影响,导致不少作品“快餐化”倾向。盗版的猖獗和对知识产权的不尊重使得很多人并没有真正将网络文学当作一种真正的文学形式来看待,国家虽然明令禁止却屡禁不止。那么在商业化背景下如何追求作品质量和网络文学健康发展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作者、编辑、网站、行业规范政策法规几个方面开展工作。总之,网络文学对于生活有着敏锐的感受力,表现样式新鲜时尚,富有时代气息,传播手段发达,确实有别于传统文学着重于严谨的创作态度、成熟的写作技巧、扎实的文字水平。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