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政治学

中国政治学

中国政治学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88篇,主要集中在政治理论、中国政治、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738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云南行政学院学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政治与法律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广州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公共管理分论坛暨“变革时代的公共治理”学术研讨会等;中国政治学的相关文献由172位作者贡献,包括中国政治学编辑部、程同顺、俞可平等。

中国政治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7 占比:3.1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738 占比:96.83%

总计:5926篇

中国政治学—发文趋势图

中国政治学

-研究学者

  • 中国政治学编辑部
  • 程同顺
  • 俞可平
  • 明同辉
  • 景跃进
  • 朱云汉
  • 林尚立
  • 王美文
  • 肖滨
  • 陈明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彭琪; 刘伟
    • 摘要: 准确把握中国治理现实、真正超越西方主流理论,要求我们必须将历史维度根植于政治学研究之中,建立历史传统与当下情境的有效关联。政治学中的历史究竟意味着什么?历史在中国政治学研究中是如何呈现的?由中西比较视野观察可知,历史制度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历史政治学的西学理论源泉;作为本土化的政治学研究路径,历史政治学在为中国政治学研究赋予历史感的同时,也拓展了主流政治学的考察范围。只有在理论自觉、平等对话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历史传统的认识,才能实现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的创新性发展。
    • 刘伟
    • 摘要: 近年来,学界出现了探讨政治学话语体系与知识体系的热潮。知识作为话语体系的内核,直接影响着话语建构的学术价值。政治学话语重构中的知识基础是有待追问的。一方面,话语重构中运用的知识是否可靠、完整、合时和合适,是需要考量的;另一方面,学界目前缺乏对知识本身的系统分类。总结知识鉴别的主要方面,反思我国目前的政治学知识供给现状,可以回答知识鉴别何以必要、何以可行的问题,并可以从历史、现实、中西等维度就知识还原与建构的路径进行分析。分析表明,知识鉴别是一项庞杂的工程,建构中国政治学的系统性话语体系需要警惕个体知识能力的局限,在尊重学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汇聚学术研究的合力。
    • 张兰; 杨金地; 翟灵
    • 摘要: 11月2日,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学院《中国政治学手册》之《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手册》编写组、复旦大学选举与人大制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发展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会”在线上举行。会议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发展进行了阐述与解读。本刊摘要刊登专家学者发言的主要内容。
    • 王丽萍
    • 摘要: 现代政治学产生一个多世纪以来,学科研究在后半个世纪主要关注政治过程的“参与性输入”,似乎将政治体系的“输出”特别是政策输出的相关研究留给了其他学科。事实上,由于政治在塑造政策选择时的重要影响,以及治理背景下公共政策环境所发生的重要变化,对公共政策的充分理解离不开政治学的视角,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对于政治学特别是中国政治学也具有尚未被充分认识的学科意义。
    • 王宇彤
    • 摘要: 中国政治学经历了沉寂期、恢复期、探索期,到如今的自主创新发展时期,这是中国政治学人的伟大实践.随着40多年来的探索发展,中国政治学已经摆脱了最初的"范式转换"西方政治思想理论的阶段,开始反思与创新.以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实践,结合中国国情,真正解决中国问题,提升中国政治在国际政治中的话语权,讲出中国故事,提供中国智慧,为中国、世界政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 张杨; 宋雄伟
    • 摘要: 政治学实验以其对因果关系的强解释力,在西方政治学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在国内开展政治学实验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本研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从提高"可行性"、强化"有益性"、降低"干扰性"三个方面,尝试优化了政治学实验的概念设计,探讨性地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理论检验型准实验研究设计思路.这种准实验研究方法在设计逻辑上与标准的实验研究相同,能够通过主动干预生成研究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同时降低了受试样本随机分配的控制的标准,提高了实验的可行性.这种简化的准实验方法虽然不能替代标准的实验研究,但是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在已经确定内部有效性的前提下,补充和拓展外部有效性;或者在定性因素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定量分析,为研究提供可靠的实证论据.
    • 宋瑞芝
    • 摘要: 马克思主义是一套成熟的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话语体系,其中包含丰富的关于人类社会政治发展规律的思想、理论与论述.到目前为止,马克思主义几乎仍然是唯一能与西方社会主流话语体系抗衡与交锋的元理论性质的话语体系.同时,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源自西方,是在与时代以及前人的对话和交锋基础上建构进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也是很容易与西方主流话语体系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进而相互借鉴和学习的理论话语体系.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才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政治学学科及其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中的这种核心地位与特殊作用.
    • 张杨; 宋雄伟
    • 摘要: 政治学实验以其对因果关系的强解释力,在西方政治学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在国内开展政治学实验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本研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从提高“可行性”、强化“有益性”、降低“干扰性”三个方面,尝试优化了政治学实验的概念设计,探讨性地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理论检验型准实验研究设计思路。这种准实验研究方法在设计逻辑上与标准的实验研究相同,能够通过主动干预生成研究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同时降低了受试样本随机分配的控制的标准,提高了实验的可行性。这种简化的准实验方法虽然不能替代标准的实验研究,但是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在已经确定内部有效性的前提下,补充和拓展外部有效性;或者在定性因素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定量分析,为研究提供可靠的实证论据。
    • 张立进
    • 摘要: 制度文明作为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新视角,其概念、理论诞生于改革开放,经历了逐步发展的过程."制度文明"发挥了作为学术话语的规范性、分析框架的恰适性、叙事方式的有效性的重要学术功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辟了制度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制度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国的条件、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也意味着制度文明学术研究新时代的到来.中国制度建设已具世界性意义和文明的价值,制度文明研究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学术提升空间.
    • 张振宇
    • 摘要: 2021年4月17日,首届田野政治学学术年会“以国家化为视角的乡村研究”在湖北武汉东湖之滨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4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中国政治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亟待以自身经验和实践为基础,构建具有中国主体性的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和理论体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