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政治学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0年内共计2130篇,主要集中在政治理论、中国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84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29篇;相关期刊1122种,包括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人民论坛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2013年高等学校招生政策国际研讨会、秦皇岛市博士专家联谊会哲学社会科学分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等;政治学的相关文献由1896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殿富、蔡子强、卢向国等。
政治学
-研究学者
- 周殿富
- 蔡子强
- 卢向国
- 俞可平
- 叶娟丽
- 和静钧
- 杨光斌
- 冯志峰
- 何勤华1
- 姜大仁
- 林尚立
- 孙宏云
- 孙浩然
- 师泽生
- 梁衡
- 燕继荣
- 王丽萍
- 王昆
- 赵宝煦
- 陈振明
- 高民政
- 黄专
- 黄新华
- 严强
- 任剑涛
- 何鹏程
- 刘军宁
- 刘小枫
- 刘邦凡
- 吕善辉
- 周殿富12
- 周毅
- 夏庆宇
- 张国庆
- 张超
- 曹保顺
- 李志红
- 梁厚甫
- 梁素贞
- 毛予菲
- 洪鹏
- 王海洋
- 王鹤亭
- 秦德君
- 谢桂娟
- 金太军
- 魏姝
- Daniel Lam
- 万玲华
- 于风政
-
-
张倩雨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 2020年
-
摘要:
论文从政治学的视角,解析了移民汇款及其影响的研究现状.论文认为,作为跨国流动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移民汇款首先受到了经济学者的关注.2008年金融危机后,移民汇款才逐渐进入政治学者的研究视野.政治学视角下的移民汇款研究大致在道德风险与腐败治理、政治态度与政治参与、移民汇款与民主转型、移民汇款作为影响流入国政策的工具以及移民汇款与汇率制度选择五个方面取得了富有洞见的研究成果,但在案例选择、研究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学者之间存在互相矛盾的研究结论和截然不同的因果机制.未来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引入诸如初始腐败水平等新的调节变量;探讨政府的政策设计如何改变移民的寄汇策略和居民的汇款使用策略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融合经济学领域不同汇率制度如何调节移民汇款与宏观政策目标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结合米格代尔的国家—社会关系理论提出更具一般性的分析框架和解释力更强的研究结论.
-
-
Alan Bairner;
熊欢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 2020年
-
摘要:
为了充分认识体育场的社会文化意义及其承载的国家意识,文章借鉴了芝加哥学派城市生态学的路径和符号互动论视角,分析了英国各地区体育赛事、"国家"体育场以及国家认同之间的互动关系,突出了体育场作为城市景观的政治作用和国家表征,诠释了英国不同民族地区体育运动场折射出的国家认同与政治关系,体现了运动场政治学研究的学术价值.
-
-
魏崇辉;
徐梦萍
- 《创新》
| 2020年
-
摘要:
基于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的分析可见,2012年以来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 立项数量呈明显的增长趋势,立项主题聚焦党中央方针政策和中国政治热点话题.对2012—2019年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名称的词频研究发现:项目总数的地区分布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递减态势;研究的核心范畴依旧是"国家";关注中国实践、强调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积极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基于相对独立前提下的多学科融合,并适用多样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方法;以具体问题为主要导向,发挥政治学研究在助推实践中的作用,彰显其经世致用的学科价值与时代作用.
-
-
李淑芳;
何敏华;
熊傲然
-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 2020年
-
摘要:
从宏观层面来看,财政制度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改革逻辑.中国财政制度改革先后经历了古代的统治逻辑、建国后的稳定逻辑、改革开放后的分权逻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规范逻辑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治理逻辑.通过分析中国财政制度改革的政治学逻辑,可以看出财政制度改革的根本着力点是解决最突出的矛盾,改革过程中既要借鉴国际做法,更要结合本国国情.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财政制度改革应该以均衡和高质量为改革重点,提高财政制度改革的创新动力,使财政制度改革更加科学、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
-
-
-
-
-
-
-
邹慧明
- 《全国首届教学论专业博士生论坛》
| 2015年
-
摘要:
从政治学看,课堂教学及其调控过程中充斥着权力的控制和意识形态的干预,并以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规训为结果呈现.在权力的控制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被规训:其行为方式在制度的控制中得以规范、其思想意识在知识的控制中被形塑、其对自我的认识也受到了教师控制的左右,而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调控则是规训教师的重要方式,具体来说,主要是通过教师培训调控其教学思想、通过科层制度约束其教学行为、通过教学评价制导其教学方向.面对权力的控制和规训,教师往往会产生心理阻抗,而学生也常常用沉默予以抵制,课堂教学则因教师和学生的反控制而走向"形式主义".
-
-
- 《秦皇岛市博士专家联谊会哲学社会科学分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知识经济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它也势必会从多方面对政治及政治学产生巨大的影响.着力开展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政治学研究既是一个新兴的大课题,也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课题.本文指出,在现阶段,我国政治学应着力对国家和地区R&D政策、知识资本投资政策、知识管理、知识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知识经济条件下政府权力、知识经济条件下政治竞争、信息政治与知识政治等多个方面展开研究.为了适应知识、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要求,各级政府各级政治精英大力倡导信息社会、信息经济、信息(知识)社会之要求,加大了政治体制的改革力度,加大了政府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了政治精英以及党团组织、政府工作人员对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认识、把握与运作,加大了与国际政治经济的合作力度。
-
-
-
顿朝晖
-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随着社会、政府和公众对环境问题关注程度的日益加深,企业面临更大的环境治理压力,同时企业环境治理行为的及时合理披露成为各方研究的重点.本文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组织学的角度全方位阐述了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动机和作用,通过经济学分析可以发现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动机和作用,并推动政策和公众制定更好地信息披露制度。首先,环境信息披露的作用并不是如新古典经济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所称的无关紧要,而是由重要作用。环境信息披露的作用是解决企业环境问题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达到均衡状态,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企业通过环境信息披露显示自己是否是好企业,环境污染程度低,产品环保质量好。其次,从信息经济学的分析可以看出,一味的加强规制和监管不一定能够发挥作用,关键是要有合适的机制激励企业披露真实情况。最后,环境保护和产品质量高的企业需要提供有效信息,将自己与质量差的企业区别开,建立企业声誉,为企业的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创造便利条件。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待信息披露,就会发现企业的披露动机和作用不仅限于经济方面,更要考虑政治和社会问题。具体地说,环境信息披露既体现了企业业绩衡量背后的权利角逐,而且表现出社会政治和经济利益权衡的竞争与冲突。通过合法性要求需要企业满足公众关于环境保护和产品环保方面的要求,而合法化要求可以通过环境信息披露实现。开放系统视角则认为组织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依赖于同外部进行人员、资源和信息交流的开发系统,外部因素决定、支撑、渗透和改变着组织。而且,组织与外部因素的联系可能比内部要素直接的联系更为重要。从开放系统范式研究的角度看,当代社会企业的环境问题至关重要。因为环境问题是各国政府和民众关系的主要问题之一,而政府和民众又是企业外部因素的主要部分。政府和民众的要求会改变企业的人员、资源和信息分布,政府和社会不仅是企业的物质、人力、技术和信息的最终来源,而且,政府和民众也是企业外部和内部秩序的来源。因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问题的解决,披露环境信息则是重要一环。
-
-
- 《秦皇岛市博士专家联谊会哲学社会科学分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政治"的定义与其他许多政治学概念一样,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不但从语词、概念、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了对政治的定义,而且较系统地总结了11种具有代表意义的政治之定义,以求得整体而宏观地把握政治作为政治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逻辑学的角度看,文中把“政治”或“政治权力”作为定义“政治”与其属概念之种差的尝试,却犯了循环定义或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同时,这些定义大多只讨论了“政治”的内涵,而没有讨论“政治”概念的外延,也就是说,这些定义只回答了“政治是什么”,而未继续回答“什么是政治”,即“哪些事物属于政治”。对于“政治学”的定义,单从学术价值的角度,不存在对与错,只存在不同价值观不同经济观下的不同政治学主张。定义作为概念的“政治”既要先回答“政治是什么”,也要回答“什么是政治”,辩证地从这两方面把握“政治”,是给出一个准确的“政治”之定义的必要条件。
-
-
-
蒋伟
- 《湖南省第五届研究生创新论坛——湖湘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分论坛》
| 2012年
-
摘要:
湖南水系众多,三湘四水不但是湖南的生命之源,也是精神之源,不但养育了我们形体,也培育了湖湘文化独特之根性。本文选取湖湘文化中较具代表性的文学、理学、政治学三个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来探讨湖湘文化与湖湘之水的关联。从而发现,湖湘文化的形成过程与水有无法割裂的联系。这对宏扬与传承湖湘文化拓展了新的视野,也为开创湖湘文化的未来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
-
贾浩
- 《北京师范大学第八届世界史研究生冬季论坛》
| 2012年
-
摘要: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通过研读历史著作和总结自己在共和政府任职将近十年的政治实践经验,写成《君主论》一书.书中提出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君主强权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主要讨论了《君主论》的创作背景、马基雅维里在写《君主论》之前的简要经历和《君主论》的创作缘由.《君主论》是马基雅维里创立近代政治学的一次大胆尝试。马基雅维里是个有胆有识的作家,他可以毫不保留地将政治这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分析透彻。《君主论》也被认为是近代西方第一部摆脱宗教来谈政治的著作。
-
-
付立峰
- 《“文学与形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年会》
| 2010年
-
摘要: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从属于其政治学、伦理学.政治学是各门科学中最权威的科学,伦理学是政治学的具体化.政治的本质是通过灵魂的培育以使得城邦过上优良的生活,模仿性的诗则是辅佐政治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工具.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为模仿性的诗作了有力的辩护,也是对柏拉图对模仿性的诗所做的批判的批判.柏拉图的政治构想源自其"理式"哲学,由此哲学与模仿性的诗的冲突不可避免.亚里士多德区分了哲学家与政治家、智慧与明智,并从政治的现实出发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式"政治,由此也消解了哲学与模仿性的诗之间的争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