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语义学

语义学

语义学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3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语言学、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8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9707篇;相关期刊688种,包括情报理论与实践、科教文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第十二届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文化记忆:时代、历史与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国际语言传播学前沿论坛等;语义学的相关文献由1402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建平、郭贵春、韩清民等。

语义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38 占比:11.28%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9707 占比:88.46%

总计:10973篇

语义学—发文趋势图

语义学

-研究学者

  • 朱建平
  • 郭贵春
  • 韩清民
  • 刘伟伟
  • 李先焜
  • 伍谦光
  • 何浩平
  • 刘叶涛
  • 周建设
  • 孟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孟琢
    • 摘要: 先秦文献正文训诂分为“王官学”与“诸子学”两大阶段,前者属于早期的文化解释行为,在正名思想、教育普及和百家争鸣的背景下,它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在学术精神上,正文训诂的释义重心由词义外延转向词义内涵,以词义互证为基本路径,形成了训诂学特有的释义原则;在学术内容上,正文训诂从体式、内容、类型、术语等角度奠定了中国训诂学的学术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广义的“解释”凝聚为以语义为中心的“训诂”,体现出训诂学的发生规律。立足中国训诂学的历史起点进行溯源性反思,可以深入理解训诂学的古今之际,把握其学科特质与现代发展方向。
    • 美罗伯特·布兰顿; 周靖(译); 周红宇(校)
    • 摘要: 在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进行语义学解读时,其核心思想在于,认为概念内容有着形式和质料的双峰结构,这构成了黑格尔揭示思维和事实、显像和实在、心灵和世界间表象关系的基础。黑格尔在阐释概念内容的表象维度时,另一个重要的原创新思想体现在“回忆的合理性”这一概念。回忆是一种特殊的“做”的活动:通过对经验过程进行重构而使之变得合理化,从而呈现出有着表达上渐进性的叙事形式,从回溯的视角看,一直对该过程起到制约作用的内隐规范也将变得明晰。
    • 庞琳
    • 摘要: 人工智能发展到如今,在某些领域还是不能完美模拟人类,比如想象创造、推理判断、情感表达等方面。本文构想的验证码正是利用人类和机器的区别一机器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达到区分二者的目的。具体来说,用户要想进入或使用该网站的某项特定功能,要在入口界面输入验证码。收到指令的网站从题库中随机抽取的一个问题,用户能够轻松回答这个基于语言学知识设计的问题,而机器因无法识别表层语义背后的深层语义被阻隔在外。这种验证码能拦截恶意“刷机”的机器程序,同时又能证人类轻松高效地通过。
    • 莫伟民; 贾其臻
    • 摘要: 笛卡尔在“第二沉思”中确立了第一人称单数我思自我的主体地位,开启了近现代西方哲学探讨主体与人称关系问题的序幕。保罗·利科的《作为他者的自身》以语言哲学研究为开篇,包含了语用学和语义学两条进路,人称问题则始终贯穿于整个研究之中。在语用学进路上,话语表达的主体在其言语中自称为“我”,并以此预设了对话中的“你”“我—你”的极性将第三人称“他”排除在外;在语义学进路上,“人”则作为基本殊相成为了我们所谈论的“他”,主体由各种谓词界定,“我”和“你”甚至无需出现。面对人称问题,语用学和语义学展现出了全然不同的态度,这也造成了两者对待主体有着不同的态度。利科的新主体理论采取“迂回”方式,致力于促成上述两条进路的交互融合,尝试在作为话语主体的“我”与作为基本殊相的“人”的交汇处,在“我—你—他”的融合处给出关于“谁”的问题的合适答案。为此,利科不仅要在语言层面上阐明主体应当如何被认识,还应从语言角度回答“作为他者的自身”如何可能的问题。利科的语言哲学研究对其阐发新的主体理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并始终与其回应主体疑难的目标相呼应。因此,聚焦作为他者的自身而非自我,并从主体与人称关系入手探究新主体理论,利科自身解释学中的语言哲学研究不仅为探讨自身与他者关系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路径,还为沟通欧陆哲学和英美哲学的主体理论做出了创新探索。
    • 姚满林
    • 摘要: 在诠释学研究中,利科在对语言学思想资源进行深入发掘的基础上,主张从符号学转向语义学,并深入阐释了语义学的诠释学意蕴。因此,语义学构成了他回应结构主义挑战的理论支撑点,也是他仲裁当代解释冲突的策略迂回链。
    • 肖凌志
    • 摘要: 文章以峨眉山发展(控股)责任有限公司办公楼外立面改造设计为例,从建筑符号学视角探讨办公楼外立面改造设计"隐喻"的重要意义。结合了当代新办公理念与模式对建筑空间的需求转变,重新审视国内外对于办公建筑外立面更新的设计方法,为地域性建筑隐喻设计提供参考。
    • 肖凌志
    • 摘要: 文章以峨眉山发展(控股)责任有限公司办公楼外立面改造设计为例,从建筑符号学视角探讨办公楼外立面改造设计"隐喻"的重要意义.结合了当代新办公理念与模式对建筑空间的需求转变,重新审视国内外对于办公建筑外立面更新的设计方法,为地域性建筑隐喻设计提供参考.
    • 闫茹
    • 摘要: 语言在符号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研究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即研究符号.莫里斯把符号学划分为语形学(或语构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三个分支,为符号研究提供了方法构架,使语言、文化、艺术等学科门类有机会放在这个构架里进行研究.以英语语言为例,试图从"符号学三分野"的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三方面分析语言组成架构,以英语中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为代表分层剖析,以期对符号学三分法的运用有更多的思考.
    • 布占廷; 孙雪凡
    • 摘要: 一、引言上世纪70年代起,语言学界开始关注话语中的评价现象(刘世铸,2010)。在语言学研究中,评价指作者对所论及的实体或命题的立场、态度、观点、情感等因素(徐玉臣,2013)。语言学意义上的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语言(包括副语言)传递的态度、立场和观点(王振华,2012)。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新Halliday学派的代表人物Martin等人从话语语义学视角把评价资源范畴化为评价系统(APPRAISAL),包括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级差(graduation)三个子系统,创立了评价理论(Martin,2000;Martin&White,2005)。评价理论诞生后,话语中的评价研究变得更加规范和系统化。
    • 陶琳; 李宏强
    • 摘要: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内省法,对英汉词汇语义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语义的变化会受到词源的影响、语义的缩小、词义的泛化、语义的升格与降格和语义色彩变化的影响,原因在于人们的认知水平发生变化,以及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因素的制约。这一结果对于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