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制度文明

制度文明

制度文明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4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政治理论、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32篇;相关期刊334种,包括云南行政学院学报、党政干部学刊、党政论坛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莫干山会议·2012)、新中国法治建设与法学发展60年理论研讨会、2008河南煤炭行业科学发展论坛等;制度文明的相关文献由40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立进、贺祥林、刘李胜等。

制度文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1 占比:37.5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732 占比:62.24%

总计:1176篇

制度文明—发文趋势图

制度文明

-研究学者

  • 张立进
  • 贺祥林
  • 刘李胜
  • 陈纯仁
  • 常修泽
  • 丁英宏
  • 刘华安
  • 刘建新
  • 林喆
  • 于喜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师喆
    • 摘要: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制度文明建设是重中之重。从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结合上观察分析问题,制度文明建设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制度保障,为实现共同富裕指明方向,为实现共同富裕激发动力,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路径。因此,要想顺利如期实现共同富裕,必须高度重视制度文明建设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意义与价值,坚定不移地加强制度文明建设。
    • 吴海江; 徐伟轩; 蒋寒
    • 摘要: 作为人类文明和社会形态的基本向度,制度文明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之治"的现代化治理目标和制度化治理特征,也是以科学的治理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将"中国之治"的本原性和价值性研究推向新的高度的基本依据。在制度文明的范式下,"中国之治"的关键是制度之治,根本是人民之治,实质是文明之治,理想是天下之治,并由此构成"中国之治"独特的现代文明内涵。在民族复兴和百年之变彼此交织的时代,治理命题的理论自觉、治理文化的历史底蕴、治国理政的实践创新以及治理赤字的世界困局,更进一步彰显了"中国之治"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人类新文明的伟大实践。
    • 张立进
    • 摘要: 制度文明作为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新视角,其概念、理论诞生于改革开放,经历了逐步发展的过程."制度文明"发挥了作为学术话语的规范性、分析框架的恰适性、叙事方式的有效性的重要学术功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辟了制度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制度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国的条件、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也意味着制度文明学术研究新时代的到来.中国制度建设已具世界性意义和文明的价值,制度文明研究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学术提升空间.
    • 高全喜
    • 摘要: 身处18世纪古今之变的时代背景,面对关涉文明重新定位的"苏格兰时刻",苏格兰思想家们从各自的理论视角出发,创造性地回应了这一时代性难题.亚当·弗格森的迂回式文明进步论主张,即属其中的独特一脉.作为与休谟、斯密同时期的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观点同样影响巨大.该理论从文明史的高度,通过区分文化与文明之异同,提出制度文明的属性问题,创造性地构建了一套旨在回归古典政治文明的有限度的历史进步论.尽管弗格森的理论包含着内在的吊诡,但其深邃之处在于凸显文明之于社会发展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无疑弥补了休谟、斯密等人的某些理论缺失.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多元文化和文化认同理论的兴起,弗格森的文明演进论开始受到英美思想界的广泛重视,他提出的文明与历史、民族与文化、演进与衰落等等不乏普遍性的话题,得到了更加深入的讨论.
    • 张劲松; 文吉昌
    • 摘要: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以及社会发展的公共性价值观念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与共同体思想相关的哲学理论也都无法回避公共性问题.虽然公共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并非显性话语,但从个体性到主体性到公共性再到世界性的思想转变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念演化的总体趋势.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人的联合体有着类似的价值诉求.伴随新冠状病毒的全球蔓延,中国正在倡导建设新的世界秩序,突出人类发展实践的公共属性,推动全人类在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的演进中形成世界性的制度文明,从而通过价值共识来消解个体性的矛盾冲突,构建一种协商、共治、共享的文明社会.
    • 曹洪滔; 张倩
    • 摘要: 中国传统制度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制度建设的主要论述、西方国家制度文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制度文明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中国古代制度实践、前苏联东欧制度建设,当代资本主义法制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制度文明思想形成的经验借鉴.制度是定国安邦之根本,深入剖析中国共产党制度文明思想的形成渊源,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推进制度文明建设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于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制度文明思想的内涵和内在规律、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 刘佳
    • 摘要: 中国青年运动研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西方知识界将青年运动视为青年"压力行动"或"抗争行动",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本质属性与政治内核,中国青年运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构性力量.基于不同的学术视野和学科方法,学界普遍将中国青年运动作为现代国家建构的重要机制、政党体系的组织要素以及青年集体行动的实践类型,由此衍生出三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叙述方式、话语体系和理论形态.在新发展阶段深化中国青年运动研究,有必要将研究视野逐步拓展到"制度文明"的高度,揭示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体制机制及其制度优势,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
    • 秦国民; 曹灿
    • 摘要: 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的关键.通过制度建设,实现各项制度的有效运行,激活制度资源、优化制度生态、激发制度活力.新时代,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应将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制度优势证明道路选择的正确性与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以制度理性弥补人性与人的能力的局限与不足,以制度力量保障科学发展,以制度文明为良法善治提供基础,以制度执行力兑现神圣和庄严的执政承诺.
    • 曹洪滔
    • 摘要: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不断推进制度建设的历史,也是为人类制度文明不断作出贡献的历史.从革命时期根据地(解放区)的制度建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国情,领导人民不懈探索,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备的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推动了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保障了中国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 刘佳
    • 摘要: 中国青年运动研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西方知识界将青年运动视为青年“压力行动”或“抗争行动”,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本质属性与政治内核,中国青年运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构性力量。基于不同的学术视野和学科方法,学界普遍将中国青年运动作为现代国家建构的重要机制、政党体系的组织要素以及青年集体行动的实践类型,由此衍生出三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叙述方式、话语体系和理论形态。在新发展阶段深化中国青年运动研究,有必要将研究视野逐步拓展到“制度文明”的高度,揭示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体制机制及其制度优势,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