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之治

中国之治

中国之治的相关文献在2018年到2022年内共计21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7篇、专利文献59205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湖南行政学院学报、云南行政学院学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等; 中国之治的相关文献由266位作者贡献,包括石仲泉、任绪保、姜辉等。

中国之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7 占比:0.37%

专利文献>

论文:59205 占比:99.63%

总计:59422篇

中国之治—发文趋势图

中国之治

-研究学者

  • 石仲泉
  • 任绪保
  • 姜辉
  • 庞金友
  • 王越
  • 乌兰哈斯
  • 于安龙
  • 刘余莉
  • 刘媛媛
  • 刘泽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静; 邵献平
    • 摘要: 中华儿女大团结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形成的重要成果,是“两大奇迹”的生动写照,是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巨大优势。学界从基本内涵、奋斗目标、根本保障、重要法宝四个方面形成对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基本认识。学界从中国共产党经历的四个时期阐述其使命任务,分别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团结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结兴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团结富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团结强国。学界从理论——团结之基、文化——团结之魂、时代——团结之由三个方面分析其内在逻辑。学界认为中华儿女大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国家政治团结的重要基础、国家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彰显中国优势的重要面向。学界认为,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要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培育思想共识、完善制度建设、促进关系和谐。推动中华儿女大团结研究深入开展,学界需要加强学理性和应用性研究。
    • 李舟; 陈翊旻; 刘渝琳
    • 摘要: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形成了“中国之治”的治理模式,彰显了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优势。在明确揭示“中国之治”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内涵、考察经济质量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引入“制度优势”拓展高质量发展内涵。运用1998—2020年国家层面数据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指标并进行差异化分析,揭示了“中国之治”制度体系下高质量发展整体趋势向好,但具体维度表现存在异质性特征。在制度内核稳定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应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强化五大发展理念与经济质量、制度优势的深度融合与广度拓展。
    • 熊燕华; 乐波
    • 摘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一幅“中国之治”的盛世图景呈现于世人面前,并成为学界与政界热议的话题。“中国之治”是一个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鲜明时代特色的概念,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成就和治理愿景的一种高度凝练与概括。“中国之治”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有力的领导核心、先进的指导思想、突出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品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中国之治”将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促进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多中国方案、做出更大贡献。
    • 于安龙
    • 摘要: 中国在疫情防控中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中国之"治"举世瞩目。事实上,中国之"治"与"中国之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和保障。习近平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论述,既揭示了中国之"治"的重要经验,也昭示了"中国之治"的成功之道。具体而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善"治"美。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中国疫情防控的根本价值取向,鲜明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是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的根本力量,也是"中国之治"的力量源泉。作为战胜疫情的两大利器,科技创新之"智"与文化引领之"力"是成就"中国之治"的重要基础。
    • 马池春; 李合亮
    • 摘要: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人民民主的新形态,是基于中国场景的具有显著制度优势的高质量民主,实现了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在民主政治领域的集中体现,是一种系统性整体性民主,在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的理论优势、实践优势和话语优势。当前要全方位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中国之治的巨大优势,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 段哲哲
    • 摘要: 地方干部是理解我国行政系统运转的基础,他们的行为深受行政系统注意力分配的影响。疫情早期受到系统性风险冲击,行政系统功能不彰,可从三个层面理解:面临制度间隙与危机情景,地方干部热衷承担过程性责任,规避结果性责任;传统激励机制惯性牵扯了突变情境新激励机制的效果;行政系统“死机”与疫情信息“黑洞”并存。面临这些挑战,最高决策层通过权力权威、激励与资源配置三种制度化方式引导干部群体注意力分配,有效推动行政系统由“多任务”转变为“危机处理”。结果显示,我国迅速取得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推进,彰显了“中国制度”的优势。
    • 于秋颖
    • 摘要: 相比于社会治理的其他层级,市域处于省域和县域之间,是承上启下的中坚枢纽,也是防范化解重大矛盾风险的关键层级,具有政策制定的自主空间,事关国家治理顶层设计落实落地。同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空间范围上更加强调城乡融合,在行动主体上更加强调多元汇合,在治理手段上更加强调系统综合,在治理目标上更加强调远近结合。为应对市域社会治理的老问题与新挑战,市域社会治理需要从单个部门、领域、层级的治理转向全域治理,探索党建引领、联动治理、"三治融合"和数字赋能的市域社会治理路径,从而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 龙丽波
    • 摘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集中彰显了"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之间的辩证关系,二者既有巨大区别,也存在辩证关系。"中国之制"的发展完善为"中国之治"提供了思想凝聚力和不竭的动力源泉,推进"中国之治"为"中国之制"得更加定型成熟提供了重要条件。新时代需要着眼于提升"中国之制"的执行力,在深化改革中充分释放"中国之制"的优势,依托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有机衔接,切实将"中国之制"优势转化为"中国之治"的效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
    • 张秋彦
    •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检视,世界各国相继卷入国家治理问题的漩涡中。面对疫情,中国与美国的抗疫模式形成鲜明对比,背后是不同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制度的安排,中国之治的优势在抗疫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以中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视角,探寻不同抗疫模式背后的根因,对回应抗疫过程中世界各国的不同声音,充分认识中国之治的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
    • 冯笑
    • 摘要: 探讨“中国之治”的柔性结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仅是制度体系的完善发展过程,也是治理体系中价值、政策理论、工作方法等“软结构”的效能整合提升过程。“中国之治”的柔性结构既是对中国传统德治资源的现实运用,又是近代以来探寻中国之治历史经验的成果凝结,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先进的政党价值理念、反映实践要求的政治理论政策、思想政治生命线的工作方法等。依托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柔性元素和机制,“中国之治”发挥出制度与非制度刚柔并济的有机合力、政党领导的行动型治理、人民主体的动力激发等诸多效能优势。推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既要注重制度层面的建构,也要注重治理体系中的柔性机制和“软结构”的效能提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