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复合治理

复合治理

复合治理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社会学、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23610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甘肃行政学院学报、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湖北行政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二届会计信息化年会等;复合治理的相关文献由161位作者贡献,包括范巧、黄家亮、张茂一等。

复合治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23610 占比:99.98%

总计:623707篇

复合治理—发文趋势图

复合治理

-研究学者

  • 范巧
  • 黄家亮
  • 张茂一
  • 周伟
  • 周晓丽
  • 张昕
  • 朱泳
  • 杨逢银
  • 林琳
  • 潘琰

复合治理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超群
    • 摘要: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基层社会的社会样态发生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转变,如何理解与适应复杂性是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议题。面对以个体异质、利益分化、系统交互、信息模糊与风险频发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基层社会,传统的线性治理业已无法有效回应基层社会的发展需求,陷入了治理的困局。因此,基于“以复合匹配复杂”的治理思路,中国基层治理在价值、主体、空间、资源和工具等不同维度皆呈现出高度复合的趋向,发展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治理道路。深入分析基层社会的样态流变与基层治理的逻辑革新,不仅是对基层治理理论的升级,更会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重要参考。
    • 马余静; 王子廷; 鲍姝睿
    • 摘要: 近年来,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数据泄漏、数据滥用等数据安全事件也频频发生。数据安全风险与日俱增,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组织权益、个人隐私安全都造成了严重威胁。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基本法规,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加强对企业在数据安全工作中的国家监督、政策保障与行政指导。
    • 尹雷; 王思贤
    • 摘要: "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制的推行,使得离散型多村庄转向同质型自治共同体,在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降低政府财政成本、实现农村集体资产集约利用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但现实中多村庄的撤并不彻底,就地内生农村城镇化动力不足。厘清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分析"合村并居场域"和"资产统合场域"两个子场域内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由此提出"大村庄制"模式下农村社区复合治理建设新路径。
    • 宋宪萍; 曹宇驰
    • 摘要: 在对风险社会的因素刻画与治理探寻中,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SARF)是现有的最具综合性研究工具。以理论为导向的风险放大研究强调风险解释的社会建构,不再局限于风险的技术定义,基于制度与文化驱动下的内在机理以及微观样本下的新型场域而展开深入分析,逐渐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媒介为主体、以社区为单元的风险社会放大的复合治理体系。具体到中国情境,则着眼于从哲学基础及深化、实证检验及本土化治理等方面实现多角度挖掘,形成从“国家中心治理”向“多维复合治理”转变、从“风险滞后性处置”向“风险先验性预警”转变、从“社会建构视角”向“人本逻辑视角”转变的风险治理体系。尽管现有研究对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提供了广域而多元的启发,但也存在内涵约束、视角约束、层次约束、背景约束等不足,未来需要进一步丰富研究内涵,增加案例本土化应用或从本土经验现象实现理论重构的可能性。
    • 王琼; 吴佳
    • 摘要: 中国场景下的邻避事件处置,呈现出典型的复合治理经验。文章通过对G区反垃圾焚烧事件完整历程的田野考察,尝试对复合治理的基本要素和运行机制进行探讨。G区综治领导小组协调联动各部门,吸纳了多方社会力量构成复合治理结构。“单位+社区”的联结机制覆盖了焚烧项目的多元利益主体,党政部门依据其行为诉求进行分类,制定多重策略并根据情境变化进行动态调适,打破了“一闹就停”的治理困境。研究发现,邻避事件的复合治理在要素上包含了多主体的治理结构、多层次的治理资源以及复杂的互动策略。运行机制方面,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具有刚性集中和柔性适应相融合的制度优势,并通过整合多层次治理资源及动态组合差异化治理策略,实现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转化。本文的田野研究在治理体系的有机性、治理过程的动态适应与治理效能的本土经验三个方面为复合治理的理论建构拓展了讨论空间。
    • 史亚峰
    • 摘要: 作为权利组合形式的产权权利结构,决定了传统村落权威结构,构成了村落治理的产权根基。沿着产权分置与权威结构及其治理形态的主线,分析因产权关系而形成的传统村落的治理实践,发现由于产权占有、使用和收益分配权利分置,作为治理主体的"绅士父老""扛抬人"、保甲长等多元权威,在相应的"权力领域"发挥作用,建构起整合性秩序、经营性秩序和汲取性秩序。多权威复合治理在长期互动和相互统一中形成,村落秩序也在这种互动中生成。多权威复合治理的形成和存续取决于产权和国家两方面因素,具体体现为三个条件:一是产权分置;二是合作性产权属性;三是国家有限介入。多权威复合治理本质上是一种产权治理,是产权分置基础上社会的自我调节。在产权进一步细分的当下,需要重视产权治理的价值。
    • 董德利
    • 摘要: 从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变迁、未来趋势及内在约束看,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就是以农业、农村、农民为逻辑起点,以农民、基层政权、国家为关键治理主体,以效率、平等、稳定为基本治理目标,将法治、自治、德治相结合,不断优化治理结构、增强治理成效的过程。要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就要适应新形势新挑战,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制度创新,特别是要在城乡一体化和协同治理原则下,破解阻碍我国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 董德利
    • 摘要: 从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变迁、未来趋势及内在约束看,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就是以农业、农村、农民为逻辑起点,以农民、基层政权、国家为关键治理主体,以效率、平等、稳定为基本治理目标,将法治、自治、德治相结合,不断优化治理结构、增强治理成效的过程.要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就要适应新形势新挑战,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制度创新,特别是要在城乡一体化和协同治理原则下,破解阻碍我国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 周俊; 刘静
    • 摘要: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建构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发挥作用的复合治理机制.基于浙江省嘉兴市"微嘉园"积分管理的案例研究表明,社会治理复合机制的形成主要由政策创新驱动,而政策创新又源于地方官员的政策企业家精神和对纵向层级压力与横向竞争压力的回应;互利共赢是复合治理形成的关键机制,具体体现为相容利益是治理主体合作的基础,特定利益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各方的参与积极性."创新驱动下的互利共赢"揭示了社会治理复合机制的关键性形成条件,对促进多元主体合作共治、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借鉴意义.
    • 严雅倩; 吴家馨; 黄嘉霓
    • 摘要: 城市公共交通安全风险的应对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是交通管理部门面临的迫切难题.本文以职业紧张为切口,通过对某市百名城郊公交司机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旨在了解城郊公交司机的职业紧张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面对复合风险,应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复合治理机制,达成集体行动,以缓解公交司机职业紧张的现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