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0年内共计2962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71篇、会议论文86篇、专利文献5篇;相关期刊1364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论坛、江汉论坛等;
相关会议57种,包括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7次年会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文献由2778位作者贡献,包括卫兴华、程恩富、陈世华等。
政治经济学
-研究学者
- 卫兴华
- 程恩富
- 陈世华
- 顾海良
- 任保平
- 余斌
- 杨绛
- 魏趁
- 丁晓钦
- 张存刚
- 徐佩华
- 燕安
- 李颖
- 王国恩
- 白永秀
- 陶为群
- 何爱平
- 侯风云
- 朱文蔚
- 李增刚
- 李慧君
- 林峰
- 梁发芾
- 洪远朋
- 胡家勇
- 谭顺
- 邱海平
- 黄章晋
- 于培伟
- 何干强
- 何萍
- 侯为民
- 刘永佶
- 单用塘
- 周肇光
- 宋涛
- 宫敬才
- 崔友平
- 张占斌
- 张晖明
- 文魁
- 曾自
- 朱富强
- 朱珍珍
- 李丹
- 王珏
- 王立胜
- 王艳
- 白暴力
- 聂亚珍
-
-
胡岳岷;
胡慧欣;
吴薇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为创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对萨伊、西斯蒙第和李嘉图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深刻的批判,并在批判中扬弃,在扬弃中超越,从而创立了超越古典经济学的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科学区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是马克思危机理论的逻辑起点;明确指认危机的周期性与必然性,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事实本身的确认;经济危机的实质及根源,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制度基因所致.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要消灭经济危机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
-
周嘉昕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是青年恩格斯初步研究政治经济学所形成的一部代表性著作.该文在《德法年鉴》发表后对青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后来被马克思誉为“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它的写作直接服务于青年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考察,其有关私有财产的批判中折射出恩格斯仍然受人本主义方法的影响,有关价值和土地问题的理解仍然受到古典政治经济学及其庸俗化阐释的影响.《大纲》中价值概念背后的生产问题的发现,对马克思进一步研究政治经济学具有启发意义.恩格斯从国民经济学的研究(特别是劳动和资本对立关系的分析)走向对工厂制度和工人阶级状况的考察,发现了经济事实这一现代世界的决定性历史力量.马克思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尤其是对工业和动产的分析),把握了国民经济学和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内在关联,开始意识到人本主义自身的理论困境.尽管在具体理论道路上略有差异,政治经济学批判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走向唯物史观的新的理论起点.
-
-
-
-
-
-
-
-
-
佩塔尔·扬德里克;
闫斐;
肖绍明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目前,教育研究面临着大数据和算法的挑战.通过数据收集和操作的自动化处理,大数据和算法带来新的研究机会.然而,这些机会受到各种数据和算法偏见的严重制约.大数据和算法引入新的机遇和限制,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代教育研究.这些转变与教育政治、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等辩证地交织在一起.我们从事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方式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这带来一系列哲学、方法论和实践上的全新问题和挑战.在混乱且变化莫测的后数字状况下,研究、政治、政策和实践处于永恒的互动之中,不能脱离彼此.在后数字时代,教育研究人员应抓住机会,以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方式引领这些变革.
-
-
熊友华;
沈钰晶
- 《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二十七届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民生,简言之,就是人民的生计.从社会层面看,民生主要指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民生问题涉及就业、住房、养老、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应该说是由来已久的,近年来,由于党和政府加大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力度,民生问题则进一步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满足人民的多样性需求、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等,这对当前中国民生建设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民生蕴涵。
-
-
钱津
- 《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二十七届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社会主义时代的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一样,存在着由客观逻辑决定的研究基点,而且,这一研究基点就是学科话语体系的基点.所以,科学确定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基点就是科学确定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体系基点.若对这一基点问题的认识违背客观逻辑,那就像没有系好第一个扣子一样,必然导致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整个学科话语体系的建造出现难以走上正轨的偏差.因此,在人类社会已经跨入21世纪之后,在中国改革开放将近40年之际,在创新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建设之中,中国经济学界有必要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由客观逻辑决定的研究基点问题即话语体系基点问题,作为一个至为关键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学术探讨.
-
-
-
-
崔朝栋
- 《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二十七届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实践结合起来,在很多方面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很多重要理论成果,其中,首要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创新发展.必须在深化改革中进一步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
赵丽华;
赵旭亮
- 《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二十七届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的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涉及许许多多的问题,诸如关于内容、原理、方法、制度、策略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但最重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已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看法,这些观点和看法不无益处,但人们都忽略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有其特有的构建方法.本文认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必须遵循马克思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开拓新视野,打开新局面,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发展和创新的新思路.
-
-
张旭
- 《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二十六届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短时间内构建起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艰苦的努力,中国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这些成就都是举世瞩目的.当前,中国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处于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如何系统地总结和梳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理论观点,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引领中国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是十分迫切的重大课题.2015年11月中央政治局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了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立足中国国情和中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经济理论界的重大历史使命.
-
-
程恩富
- 《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二十六届年会》
| 2016年
-
摘要: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本文结合知识界的不同观点,阐述其中八个重大原则.贯彻2015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继续抓好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防止区域开放的雷同化和恶性竞争;要推进外贸优进优出,提高国际分工的层次,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妥善开展自贸区及投资协定谈判,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充分利用中资和外汇储备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外资;要尽快借鉴日本、韩国和美国对待外国企业的经验和措施,防止外企在中国的“斩首”性兼并和支配日渐增多的产业部门和大众化网站等,大力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层次和绩效;要加快“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和建设措施,发挥好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构的融资支撑作用,抓好重大标志性工程落地;要积极利用人民币的国际化优势,但资本项目近期不宜开放,以有效抵御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国民利益。
-
-
-
刘凤义
- 《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二十六届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然而,当前学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还不完全一致,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遵循的经济学原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基础,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重要理论问题,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和争论,有人甚至把这一改革政策与美国的供给学派经济学联系起来.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很容易与中央精神背道而驰,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上加以澄清.坚持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要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经典原理,又要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具体实践性相结合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这绝非朝夕之功。中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无疑为经济工作者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了工作理念和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