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逻辑
资本逻辑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0年内共计779篇,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经济学、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3篇、会议论文16篇、相关期刊386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求实、理论导刊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时空研究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4届年会暨经济体制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等;资本逻辑的相关文献由683位作者贡献,包括仰海峰、郗戈、白刚等。
资本逻辑
-研究学者
- 仰海峰
- 郗戈
- 白刚
- 张三元
- 王永章
- 张春玲
- 毛勒堂
- 温权
- 周丽
- 孙亮
- 宁全荣
- 张艳涛
- 王学荣
- 胡潇
- 单许昌
- 宋宪萍
- 张乐
- 朱斌
- 李岚
- 桑明旭
- 沈江平
- 王平
- 王淼
- 胡涵锦
- 陈培永
- 鲁品越
- 鲁明川
- 万冬冬
- 任东景
- 何华征
- 刘庆丰
- 周文娟
- 周露平
- 姜英华
- 孙东山
- 孙茂竹
- 宁殿霞
- 张华东
- 张涛
- 张荣艳
- 彭文祥
- 李爱军
- 李颖姣
- 杨丽婷
- 沈元军
- 洪燕妮
- 王治东
- 田鹏颖
- 程广丽
- 罗乐
-
-
代砚春;
薛天天
- 《广西社会科学》
| 2020年
-
摘要:
从资本逻辑的观点看,现代社会是一个由"经济人"组成的社会,整个社会机体的发展任务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其目的是通过科学技术占有和征服自然以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从早期自由市场阶段的资本主义到"晚期资本主义",这一资本的逻辑支配着现代社会,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规划.生态危机的发生意味着资本的强制性逻辑导致了发达社会中人与自然的断裂,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生命共同体"理论尝试对现代"经济人"进行"生态人"的改造,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阐释其社会历史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旨趣,构建一种生态社会主义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
-
-
-
-
-
-
-
-
-
-
-
冯旺舟;
王世欢
- 《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时空研究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列斐伏尔认为空间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不仅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统治的工具,而且为资本的扩张和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资本的空间生产带来了空间的爆炸,创造了大量的空间矛盾,它已经成为—把双刃剑,对国家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的住房问题实质上是空间问题,是资本为了积累和增值而进行无限的空间扩展的结果.一方面,资本转移了无法调和的内在矛盾,实现了对劳动力的剥削和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扩展了统治的空间和延续了自己的生命力;另一方面,资本将空间变成一种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商品,并使其沦为政治统治的工具以及生产和消费的场所.从资本逻辑的维度考察中国的住房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资本的本质以及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
刘严宁
- 《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
| 2014年
-
摘要:
资本与现代城市产生是同一过程,没有资本就没有现代城市.资本逻辑在推动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城市问题特别是城市空间的非正义性问题.实现城市空间正义的途径就在于:把资本逻辑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超越资本逻辑.
-
-
王学荣
- 《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4届年会暨经济体制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过去学者们在研究资本逻辑时,往往将其作为一种研究视角用于分析其他相关问题,却很少有人将资本逻辑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对资本逻辑自身衍化逻辑的研究就更少了,以至于资本逻辑自身的衍化逻辑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一个薄弱点.本文通过对资本逻辑历史流变的纵向考察发现,资本逻辑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三阶递进的衍化关系。笔者认为,资本逻辑是贯穿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一条“主线”,深入研究和探讨这条主线索,也将有助于正确认识和看待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从自由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再由垄断资本主义进入晚期资本主义,资本逻辑在其中经历了三阶递进的衍化。垄断资本主义具有不同于自由资本主义的新特点,晚期资本主义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从根本上讲,这是资本内在逻辑不断衍化的“显现”。近年来,从哲学的角度探讨《资本论》及其手稿成了学界的一个“新热点”。但笔者注意到,学者们关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所谓的“哲学研究”,基本的思路无非就是从宏观上探讨《资本论》及其手稿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更是一部哲学著作。当然,这并没有什么“不对”,只是比较“空”,是一种典型的“大而话之”的研究思路。事实上,资本逻辑作为《资本论》及其手稿的一条“主线索”,本身就是一个极具理论深度的问题。但遗憾的是,过去很多学者往往将其作为一种研究视角去分析其他相关问题,却很少将资本逻辑本身作为研究对象,以至于人们对资本逻辑的认识还远远没有达到它本身具有的理论深度。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本逻辑的研究仍然是目前学界的一个薄弱之点。至于理论界对资本逻辑自身衍化逻辑的探讨,则更是少之又少了。当然,学界目前的研究薄弱点正是未来研究的着力点,因为恰恰是研究的薄弱环节留下了更多的研究空间。
-
-
魏建宇
- 《第四届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当今时代,明星粉丝从以往对偶像的单向度迷恋,发展为现今借助微博等自媒体平台进行更丰富的受众体验,并催生了大量粉丝消费行为,成为当下粉丝研究中值得关注的现象.本文即以演员王凯的微博粉丝消费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文化研究与案例分析方法,结合大众文化中的消费理论,探究文化资本生产逻辑下,"偶像物恋"如何进行粉丝群体的自我身份建构,探究最终达成的消费主体产生的身份认同幻觉及其所遭受的隐匿的"解放性压抑".
-
-
-
袁雨宸
- 《2015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精神生活的个体化困境是精神生活的现代性处境之一.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社会结构及其组织原则的个体化,精神生活中"个体主体性"与"公共主体性"的矛盾尤为突显.其具体表现为在资本逻辑宰制下,精神生活公共性向度的式微、精神生活的虚无化及自由个性的缺失.扬弃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个体化问题重在坚持对资本逻辑的持续批判,从而使"个体主体性"与"公共主体性"之间保有必要的张力.
-
-
陈友军
-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
| 2014年
-
摘要:
电视剧作为当代中国大众审美文化的主要样态,其生产与消费在文化产业的推进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电视剧涉及的不同的价值系统以及相关主体对电视剧的不同价值诉求的分析出发,探讨了当前电视剧传媒批评的三种逻辑,即传媒批评的资本逻辑,传媒批评的艺术逻辑,传媒批评意识形态的逻辑.对电视剧传媒批评上述逻辑的基本特征做了初步的阐释.
-
-
周端明
-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7次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学术界近些年来开启了"空间的转向"热潮,西方空间经济学主要从集聚力和扩散力的机制探讨空间分布的规律,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派主要从权力角度来研究空间的再生产.学界对资本空间化的生成机制及由此产生的内在悖论讨论相对较少.着力从资本逻辑出发,揭示资本在空间中扩张的内在机制,并解释资本在空间扩张过程中为何会出现自我否定的悖论,这些悖论会引起严重的危机.最后,就当前中国在经济空间布局建设过程中克服这些悖论,提供一些政策性建议.
-
-
-
张云飞
- 《第六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
| 2010年
-
摘要:
工业文明是生产力发展不可跨越的阶段.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工业化造成了生态环境问题.而在工业文明中展开的一切修补和完善、反思和批判工业文明的绿色思想和行动,就是现实的生态文明.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正是通过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实现了从历史到现实、从现实到未来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