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2年内共计377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7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014篇;相关期刊1166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理论、湖湘论坛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理论研讨会、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7次学术研讨会、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2008·学术前沿论坛等;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文献由3183位作者贡献,包括高放、严书翰、周新城等。

科学社会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71 占比:42.9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5014 占比:57.04%

总计:8790篇

科学社会主义—发文趋势图

科学社会主义

-研究学者

  • 高放
  • 严书翰
  • 周新城
  • 奚广庆
  • 刘海涛
  • 包心鉴
  • 孙力
  • 牛先锋
  • 秦刚
  • 陈立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当
    • 摘要: 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现代社会产生了贫富矛盾、劳资矛盾以及价值颠倒等问题,对此,恩格斯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论析。在工厂调查的过程中,恩格斯观察并记录了劳工的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状况,认识到资本制造现代贫困的逻辑;在社会现实层面,恩格斯科学地分析了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社会贫困化趋势及其灭亡的必然性;在历史发展层面,恩格斯指出了化解资本逻辑与社会贫困化的科学社会主义方案。在对资本逻辑的分析中,恩格斯不仅对现实的社会矛盾有着敏锐的洞察,而且以唯物史观的哲学视角深入问题的本质,进而建构起人的全面发展逻辑的科学方案,这使得恩格斯的思想与方法在当代仍具有重要价值。
    • 林润锋
    • 摘要: 继承《共产主义原理》的核心思想,《共产党宣言》丰富了阶级斗争理论,肯定了资产阶级曾经起过的革命作用。通过完善《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批判了蒲鲁东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错误思想,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漠视资产阶级积极作用的缺陷,阐明了"两个必然"的重大历史结论。《共产党宣言》对《共产主义原理》的完善,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阶级斗争的革命立场,有力地鼓舞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斗志,对新时代实现"四个伟大"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 曹丽霞; 张保均
    •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迈入新的阶段,世界的东方高高飘扬社会主义的大旗。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1]26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发芽,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领导、中国的历史文化是分不开的,它是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土壤里培育成长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化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是指引中国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从根本上反映中华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最重要的原因是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决了中国面临的诸多历史性课题,展现出独特的特色、风格,除此之外还与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和独特的国情有着极其重要的内在联系。
    • 丁工
    •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国外交之路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3个阶段,日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风格。其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党的领导、以人为本、为民服务分别是促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源”“基”和“本”。未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构路径和实践方向,必然能够在对外关系和国际事务中呈现新气象、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赢取新成就,进而更好地彰显自身外交特色和大国外交作用。
    • 化希如
    • 摘要: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大数据信息时代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作为现代化产业发展核心之一,大数据镶嵌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与产业,从而引发了时代的变迁,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数据化智能化,拓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国家的治理政策提供新型模式,同时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生态理论的挑战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因此,大数据时代不仅丰富和完善了人们对智能化生活的需求,同时也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 杨冰; 王京跃
    • 摘要: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无产阶级政党团结人民奋勇斗争的强大动力与有力支撑。从把握历史规律、基于客观事实、消灭现存状况阐明共产主义信仰的科学性是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前提。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失灵”的现实桎梏与“新社会因素”萌芽逐渐壮大的光明前景论证共产主义胜利的必然性是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关键。从中国对共产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把握共产主义信仰的现实性是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落脚点。以理论、历史、实践的逻辑进路对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予以分析,为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的关键节点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提供了理论依据。
    • 胡倩熙
    • 摘要: 互联网时代的本质是对信息的储存和共享,通过对信息的储存和共享来实现资源的整合。信息互通变革的同时也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带来重大的影响。其影响体现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推进了哲学的大众化时代化;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实现了生产方式变革与生产消费一体化,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公有制与计划生产制度;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领域,逐渐推进劳动的解放、能动性的发挥和推动共同体社会的实现。
    • 花凤春
    • 摘要: “现实性”打通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路径。围绕“现实性”展开,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教条,它是一切依据现实实际展开的理论科学和实践方法。现实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形态转变为现实存在的实践形态,现实社会主义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赋含科学性、变革性、多样性和人民性的鲜明特征。发生在中国场域中的现实社会主义要求在承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传承和现实社会主义鲜明特征中,自觉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坚定走改革创新与发展稳定、着眼本国实际、坚持人民本位的中国特色发展之路。
    • 唐兴军
    • 摘要: 现代化是民族国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必经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超越了西方和前苏联的现代化范式,是导向“中国奇迹”、实现“中国之治”的成功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生成源于历史、理论与实践的交汇融合,是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对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托孜孜以求接续奋斗,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之维;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创造了中国化现代化理论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生成的理论之源;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回应时代之问、契合人民之需为指向,在现代化进程中实践拓新,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生成的实践之基。
    • 杨小雨
    • 摘要: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时代的精华,不仅在其诞生的时代具有重大意义,更在不断改革创新的新时代焕发了无限生机。新时代背景下,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国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文章以新时代为出发点,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理论依据,进而研究中国共产党为何在新时代依旧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对其基本原则进行捍卫和创新,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