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0年内共计204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3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887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学理论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理论研讨会、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7次学术研讨会、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2008·学术前沿论坛等;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文献由179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新城、严书翰、高放等。
科学社会主义
-研究学者
- 周新城
- 严书翰
- 高放
- 奚广庆
- 刘海涛
- 陈立旭
- 孙力
- 姜大仁
- 彭凌
- 李士坤
- 沈宝祥
- 牛先锋
- 包心鉴
- 吴思珺
- 秦刚
- 赵家祥
- 邬雨
- 邵艾青
- 刘友田
- 刘斌
- 徐崇温
- 朱杰
- 李勇文
- 李崇富
- 李(摘)
- 王怀超
- 荣长海
- 蒲国良
- 袁秉达
- 赵曜
- 辛向阳
- 郭伟伟
- 阮青
- 陈文通
- 韩振峰
- 黄学胜
- 万纪耀
- 何毅亭
- 何苗
- 侯惠勤
- 刘淼静
- 吴丽萍
- 奚兆永
- 姚选民
- 岳鹏
- 张全景
- 张军
- 曾祥云
- 曾长秋
- 朱伟
-
-
梅荣政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2020年
-
摘要:
恩格斯晚年面临革命形势的深刻变化、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党内机会主义的严重挑战,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坚决捍卫、透彻说明、创新发展了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原则,贡献卓越.研究恩格斯晚年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理论原则:第一,恩格斯与马克思一起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第二,在科学批判中发现新世界的原则;第三,实现未来社会预想的科学抽象方法.
-
-
石镇平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2020年
-
摘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在逻辑,在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运动方面全面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具体来说,在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坚持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制度方面,既突出强调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从现阶段我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在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阶级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精准扶贫和共同富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坚持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原则.
-
-
秦刚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 2020年
-
摘要: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它解答了人类社会发展到了资本主义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提供了基本原则.
-
-
贺东航
- 《东南学术》
| 2020年
-
摘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武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后工业时代的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大数据精准嵌入社会经济文化公共治理各个方面,不仅引发了社会生产关系的时代性变革,拓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具体内容,还为解决经典作家思考的国家治理理论开辟了新的研究范式,同时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生态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素材和依据.总而言之,大数据时代一方面为丰富和完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它所产生的挑战也推动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
-
张爱武;
蒋泽宇
- 《广西社会科学》
| 2020年
-
摘要: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验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取得的决胜性成果,标志着我国建立了蕴含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跨越了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低潮中的科学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新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得到了彰显,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
-
-
-
-
-
-
-
闫志民
- 《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2008·学术前沿论坛》
| 2008年
-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科学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景象,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学科建立起来,首先必须回答的是这门科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三十年来其重点研究了关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关于社会主义实现的条件路径,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等问题,并对国外社会主义进行了研究,以及资本主义及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指出注意客观地和历史地对待资本主义,既看到它所起的巨大历史进步作用,又看到它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和问题;注意对资本主义的具体分析,把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它的体制、机制、方法等区别开来,强调对基本制度不能简单照搬,但对具体文明成果要积极吸取和借鉴。
-
-
-
-
-
倪愫襄
- 《“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理论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对社会制度、社会管理、政治体制的价值判断,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
-
-
倪愫襄
- 《“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理论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对社会制度、社会管理、政治体制的价值判断,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
-
-
倪愫襄
- 《“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理论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对社会制度、社会管理、政治体制的价值判断,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
-
-
倪愫襄
- 《“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理论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对社会制度、社会管理、政治体制的价值判断,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