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0年内共计674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1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370种,包括管子学刊、东岳论丛、文史哲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2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2009年年会、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等;齐鲁文化的相关文献由68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志民、董攀山、王京龙等。
齐鲁文化
-研究学者
- 王志民
- 董攀山
- 王京龙
- 李红艳
- 马银华
- 乔婷
- 刘青
- 吴越
- 尚丽
- 张建波
- 张文珍
- 杨秉强
- 杨育华
- 王修智
- 王利
- 王化冰
- 王钧林
- 赵玉平
- 魏建
- 丁鼎
- 么新鹤
- 于海营
- 任才
- 何睿
- 侯贺良(摄影)
- 刘小文
- 刘德增
- 吴永强
- 吴永强1
- 孙克诚
- 孙慧
- 孙海燕
- 孟祥才
- 宣兆琦
-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编辑部
- 张华
- 张华松
- 张同胜
- 张宝运
- 张心
- 张志民
- 张桂霞
- 张海燕
- 张海玲
- 张涛
- 战庆慧
- 曾文芳
- 本刊记者
- 朱仰东
- 李寒梅
-
-
王晓翠
- 《新闻传播》
| 2020年
-
摘要:
近年来,文化类节目快速发展,山东的电视媒体创办了一批具有齐鲁文化元素的电视文化类节目,开发了综艺类、益智类、故事类、传承类等不同节目类型,从多个角度展现了齐鲁文化的基本理念,挖掘融媒体传播方式,走出来一条解读传统文化创新创意之路.
-
-
范志坚;
丁丽
- 《今古文创》
| 2020年
-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对外汉语教学承担着推进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神圣使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文化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习得。齐鲁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主干,国际汉语教师在汉语教学中应当承担起传播齐鲁文化的重任。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现状出发,分析齐鲁文化传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继而提出有效的文化传播策略。
-
-
邹博杨
- 《炎黄地理》
| 2020年
-
摘要: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安市,山东中部地区地貌特征是相对平坦的,而泰山却有一千五百多米的高度,这就使得泰山位于其中有一种雄伟高大的感觉。泰山是人们口中的“天下第一山”,也是五岳之首,于1987年列入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不仅如此,泰山于我们民族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政治、宗教意义,是齐鲁文化的中心。古代帝王会在泰山顶上举行祭祀活动,祈求在任期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种行为更是一种表达皇权受命于天的宣告。
-
-
傅宁
- 《东岳论丛》
| 2020年
-
摘要:
旅美“韩华”这个特殊的华侨群体在教育、人格养成、语言以及日常、节庆与婚丧习俗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多地融合文化特征.把旅美“韩华”一个多世纪的辗转播迁和国际关系史以及外交史联系起来进行审视,把旅美“韩华”保持传播中华文化的原动力与这一群体的身份建构统一起来,并且通过旅美“韩华”积极参加“保产”“保钓”和“反台独”等运动,反观“韩华”的自我身份认同;旅美“韩华”对中华文化既持守传播,又进行了变革,增加了更具生命力的成分;既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形象构建的一部分.堪称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成功的样本.
-
-
-
-
朱斌
- 《齐鲁学刊》
| 2020年
-
摘要:
栾调甫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一位特殊的学者,一生以国学研究为志业,在墨学、名学、文字学及贾(思勰)学等领域皆有建树.他虽自学成才,却能与梁启超、章太炎、胡适等大家论学交往,并"预流"现代墨学研究的大潮.他在矫正主流墨学研究之偏的基础上,提出"坚白离盈二宗"说,为"墨辩"研究开出新境界,深受学界推重.栾调甫墨学研究成果及其治学方法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不应遗落的一页.
-
-
-
常德军;
吕长清;
李翠萍;
陈小双
-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 2020年
-
摘要:
随着乡村旅游发展迎来黄金时代,乡村文化旅游带成为助推文旅融合、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山东省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建设乡村文化旅游带的基础,产业集聚理论视角下,建设齐鲁乡村文化旅游带,有助于凸显乡村文化地方特色,激发新的产业和开发模式,使乡村经济焕发生机,实现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打造.要采取有力举措,多管齐下,推动齐鲁乡村文化旅游带规范化建设.
-
-
-
刘延常;
刘智
- 《考古学视野下的齐文化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齐鲁文化泛指今天山东地区的古代传统文化,狭义的概念则是周代以齐国、鲁国为代表的东方地域文化,因多种文化及其因素的互动与融合,形成了以孔子与儒家学说为代表的思想文化体系,汉代以后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以考古发现与研究为基础,解读齐鲁文化的构成要素、形成背景和形成过程,旨在深入挖掘、阐发、弘扬和传承齐鲁文化,发挥考古学的独特作用,对讲清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渊源、文化心理认同和价值理念的传承延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
李敏
- 《第九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
| 2016年
-
摘要:
在残疾人需求日益多样化,发展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残疾人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要建设廉洁高效的残疾人组织体系,在齐鲁文化的视域下,法治与德律合和是一条必然的途径.认为残联领导和工作人员作为被人民授权并以纳税人所缴纳税金为报酬的公职人员,应该在严格遵守法律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自觉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从而由“不敢腐”达到中央所要求的“不想腐”的境界,是为德律。法治化是要以硬手段保证软环境,德律则是以软手段保证硬效果。如果法治与德律相合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可以极大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改善我们的残疾人工作面貌,为残疾人朋友提供更好的服务,帮助他们尽快走上小康之路。
-
-
Han Yongqi;
韩永奇
- 《2015年国际酒文化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的齐鲁文化发端于先秦时期.集历史和文化范畴于一身的齐鲁文化的现代价值就是具有历史超越性.千百年来,齐鲁文化侵润鲁酒,酝酿了鲁酒文化,对鲁酒发展影响很大.山东之所以成为全国著名酒乡和齐鲁文化关系极大.20世纪90年代,齐鲁大地"名酒"林立,孔府宴、扳倒井、齐民思、喜临门、金贵、秦池,你方唱罢我登场,鲁酒凭借齐鲁文化酿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经营理念,在中国白酒市场创出了相当广阔的空间,一度成为鲁酒人的骄傲和全国白酒行业关注的焦点.然而随着秦池一夜衰落,鲁酒风光不再.鲁酒能否重振雄风?鲁酒是否具备了重振雄风的基础?鲁酒重振雄风的关键在哪里?本文结合山东酒业发展的实际做了辨证的回答。
-
-
-
-
李坤
- 《首届全国方志馆馆长论坛》
| 2017年
-
摘要:
方志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设施,是史志机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方志馆建设是推动史志事业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传承弘扬优秀齐鲁文化的现实需要,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山东立足史志事业长远发展角度,将方志馆建设摆在和修志编鉴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全国率先提出第二轮修志、综合年鉴编纂和方志馆建设"三全"目标,明确要求2020年省、市、县三级方志馆全面建成,以方志馆建设全覆盖为抓手,努力推进方志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
-
朱艳
- 《考古学视野下的齐文化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海岱廊道"(Hai Dai Corridor)是指位于海岱地区泰沂山脉南北两侧,沿泰沂山脉山前冲积平原及丘陵地带的边缘,南北10-30千米宽,东西500多千米长(暂以齐长城的长度618千米为是),连接山东沿海和内地的主要交通干线.海岱廊道向西连接海岱文化与河洛文化,向东经海上丝绸之路连通中华文化与日韩文化.海岱廊道东起琅琊(今青岛西海岸新区,齐长城东起始端),北线经胶州—高密—潍坊—青州—临淄—章丘到达济南长清(齐长城西起始端),往西经肥城—东平—曹县(今山东最西南端)进入中原地区,再经开封—洛阳—长安,与古丝绸之路连接起来.海岱廊道的南线也是从琅琊(今青岛)出发,经日照—莒县—滕州到达曹县,在曹县与北线会合,一路往西到达长安与古丝绸之路相连接.海岱廊道在秦始皇时期并入东方道,对促使地域文化——齐鲁文化走向全国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桥梁作用.
-
-
李艳英;
赵晓春
- 《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2009年年会》
| 2009年
-
摘要:
当前国产动漫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逐渐有了起色,甚至出现了票房超越国外动画大片的现象。但各省市原创动漫发展并不平衡,山东原创动漫亟待突围。rn 本文对以知名的国产动漫作品为例,对它们如何从中国文化里汲取营养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山东原创动漫在齐鲁文化的怀抱下如何把握自己,理清五种关系才能走出有特色的原创动漫品牌之路。
-
-
-
燕生东;
相培娜
- 《考古学视野下的齐文化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西周早期,分封在鲁北地区的邦国有哪些?周王朝势力到达该地区前,即晚商时期和周初,鲁北地区文化面貌和社会发展情势如何?目前,随着考古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可以进行一下探讨.
-
-
- 朱而勤
- 公开公告日期:2001-07-18
-
摘要:
一种齐鲁文化系列玉雕纪念品,包括一种用玉制成的挂件或摆件,其特征是该挂件或摆件的表面上雕有具齐鲁文化特色的图案和/或文字。生产时,以玉石为原料,先切割,整形,然后在玉石的表面上用器械或手工雕刻具齐鲁文化特色的图案和/或文字,最后抛光打磨。用本发明的方法可制作出两大系列十几个类型几十个式样的玉雕品,它们具有多档次、多规格、多料质的特点,能充分反映齐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