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十二届全国语音学学术会议
第十二届全国语音学学术会议

第十二届全国语音学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内蒙古通辽
  • 出版时间: 2016-07-25

主办单位: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中国语音学会

会议文集:第十二届全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1985年建立的语音实验室是我国民族语言实验语言学学科成立的标志,该实验室语音学队伍也是我国最早开展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实验研究团队.自1985至1995年期间,该团队主要开展了汉语普通话和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声学和生理实验基础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如,在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下,研究团队历时数年完成了大约25种语言和方言的音档录制.与少数民族地区大学和研究所合作完成了几个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例如,"藏语拉萨话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991年)、"哈萨克语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992年)、"蒙古语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93年)等.本阶段的成果主要发表在《实验语音学概要》(吴宗济,林茂灿主编,鲍怀翘撰写第三和第五两章,即语音产生的生理基础和元音部分,1989)和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这些成果在国内外语音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实验语言学学科乃至汉语实验语言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团队在语言声学实验研究方面实现了以下几个跨越:在实验语料力.廁,从少数词汇的零星实验研究到多词汇的系统实验研究,从单语种语音声学参数库到多语种语音声学参数统、平台;在研究内容方面,从少数音段的实验研究到全部音段(音系)的系统描述,从音段实验研究到超音段(词重音)实验研究;研究方法和手段方面,从人工到自动化等。通过实现上述跨越,在民族语言声学实验研究方面探索了诸多新问题,提出并解决了只依靠“口耳之学”无法发现和解决的语音学和韵律学问题,使我国民族语言特别是阿尔泰语系语言实验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 摘要:语音学很大,包括的分支很多,本文所谈限于跟语言学有关的语音学.跟语言学有关的语音学也很大,有很多交叉学科的研究.谈的限于跟解决音节音系学/音韵学问题有关的语音学.本文介绍普通语音学30年来的四大进展和把普通语音学运用于解决音系学和音韵学的一些工作.内容主要以以下三篇刚发表在三个大型参考书上的文章做基础:Ⅰ)一篇是关于普通语音学的,'Phonetics,Articulatory'(Zhu2015a);2)一篇关于中国语音学,'Chinese Phonetics'(Zhu2015b);3)一篇是关于声调的,'Tone'(Zhu2015c).可以看到,中国语音学研究的成果可以为普通语音学的进展作出贡献.文章举了五个例子来说明普通语音学方面的理论新知识可以为具体的语音分类提供更有效更符合实际的标准,还可以解决音法类型学和演化音法学中的难题.
  • 摘要:通过汉语方言极大声调库藏的声调音高表现,看到声母性质影响声调音高存在5种类型.分析看到,汉语方言声调音高主要受声母的历史性质因素的影响;声母对后接元音音高的降低效力按全浊声母>次浊声母>次清声母>全清声母递减;声调的清浊分化、全清次清分化、全浊次浊分化分属不同的层次.声母影响后接元音音高在有久远历史的声调语言中和非声调语言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
  • 摘要:本研究从声学角度探讨台湾苗栗四县客家话的舌尖元音[i]在开、闭音节中的音质差异.十二名说四县客家话的发音人念读一个含28个单字词的发音字表,本研究之后利用PRAAT进行元音共振峰分析,最后依性别将每个人所测得的元音第一与第二共振峰频率值平均,并标准化为美值以绘制声学元音图.研究结果如下:就元音格局而言,女性大于男性,呼应了社会语言学研究中常见的性别差异现象.就舌尖元音的音质而言,透过声学元音图显示,闭音节中的舌尖元音实质上应为央元音[3].开音节中舌尖元音的舌位高度介于[i]与[u]之间,且根据一般对于元音发音的定义,本研究认为[i]应为舌面元音,其[摩擦]与[舌尖]特征系源自[ts,tsh,s]声母的延伸.
  • 摘要:给基于言语知觉特性的韵母区别特征,寻找可操作的特征的声学参数.在遵循韵母聚类逻辑且保证区别特征系统完备性的前提下,对非介音韵母的判别决策树进行调整;然后从韵母的头腹尾结构入手,利用MFCC和美尔滤波器能量这两类参数为韵母区别特征匹配声学参数并确定参数特性;对匹配参数的判别准确率进行测试,得到韵母区别特征的平均正检率为87.1%,误判率14.1%.集内集外测试效果差别较小,参数匹配有效.本文结果可以为区别特征在普通话客观评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摘要:本文以语调格局的思路,运用韵律匹配的研究范式,分别采用起伏度、停延率和音量比等方法对美国学生汉语陈述句语调的音高、音长和音强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单项互匹配和跨项自匹配的测算,将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美国学生自身语调习得程度以韵律匹配的形式量化展示.实验发现美国学生在语调音高、音长、音强三个项目中音长的习得是最好的,音强次之,音高最差.韵律匹配的研究范式对于语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 摘要:为了探究通过异声同韵音节进行语音同一性检验的可行性,本文利用VS-99计算机语音工作站对异声同韵音节的共振峰等特性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出了语音同一性检验中,异声同韵音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等一些规律性认识,为利用异声同韵音节进行语音同一性检验提供了客观依据.
  • 摘要:本研究选取了60名普通话儿童和吴语儿童作为被试,对其分别进行听感测试和产出测试以探讨其英语塞音感知与产出的能力及其关系.研究表明尽管在涉及浊塞音的测试中吴语儿童的表现优于普通话儿童,但两者的塞音习得能力并没有较大差异.研究发现在学习中儿童可以自发的通过内化范畴知识来促进塞音习得,这一结果既促进了对儿童塞音习得机制的认识,也对初级阶段塞音教学有良好的启示作用.
  • 摘要:本文基于元音格局理论初步分析了50位家庭背景语言为上海话的上海青年说普通话一级元音和二级元音的情况.结果发现:上海普通话顶点元音/a、i、u/分布较为集中,非顶点元音/γ、(l)、(l)/分布较为分散,非顶点元音/y/分布较为集中:中元音/γ/在高低维上有一定的游移性;二级元音的相对位置分布较为均衡,二级元音根据介音的不同分为不同阵营:后响二合元音的分布明显受到了前面介音的影响,并且其对于前后维的影响大于对高低维的影响.
  • 摘要:本研究基于AESOP-CASS-SD,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研究新派临沂方言单字调,旨在测算出新派临沂方言的调型和调值,并将其与老派临沂方言和普通话进行对比.研究表明:1)新派临沂方言呈现以下特点:阴平为降升调,调值为213;阳平为降调,调值为52;上声为平调,调值为33;去声为降调,调值为21;2)新老派临沂方言阴平、阳平、上声与老派临沂方言差异不大,可能是因其受普通话影响较小;但新老派方言去声差异较大,由降升调变为与普通话吻合的降调.
  • 摘要:本文选择20位被试,进行双唇塞音送气/不送气的听辨实验,得出双唇塞音(p[p']-b[p])的听感边界后,进一步分析实验中左右手的按键反应差异,结合大脑两半球支配对侧的肢体反应这一共识,以此得出左右脑对普通话双唇塞音送气/不送气特征的感知情况.数据分析显示:辨认实验和区分实验中,右手(大脑左半球)的反应时更短,且左右手(脑)的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P<0.05),辨认率的左右手分析结果也与此一致.因此,本文得出在感知汉语普通话双唇塞音的送气/不送气特征上,左脑具有显著优势.
  • 摘要:山东临沂方言地处胶辽官话与中原官话的交界地带,又位于东潍、西鲁两片的过渡区域,具有较为复杂的语音特点,与普通话和英语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本文主要按照迁移理论的理论框架,采用语音实验的方法,分析临沂方言的鼻化元音及元音/ε/和/(c)/对于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纠正对策.
  •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焦点音节和后接音节之间出现不同韵律边界时,后接音节对焦点音节音高的逆向协同发音结果显示:(1)两音节处在同一个音步内,即韵律边界作用最小时,出现了逆向协同发音变弱的情况,说明的确存在前人所说的重音阻力作用—当前字重于后字时,重音会阻碍后字对前字的逆向协同发音作用.但阻力的强弱因音高点而异,在某些音高点上还观察到部分同化性质的逆向作用变成了异化性质;(2)当两音节间的韵律边界逐渐变大时,不同的音高点进入无逆向协同发音状态的速度以及变化过程不同.当韵律边界增大到本文设计的最大边界时,仍能在部分音高点上观察到逆向协同发音作用.随着韵律边界的增大,有些音高点上的逆向协同发音作用出现同化性质逆向作用完全变为异化性质的情况最后本文试从焦点音节的音高上限、焦点后接音节的音高被压低现象以及韵律边界三方面找出导致上述现象的具体原因.
  • 摘要:本文采用范畴感知实验研究方法,分别修改零声母单字和双字词中/a/的F1、F2,各从/a/到/u/等步长合成13个刺激音,生成语音刺激连续统.对照零声母单字、双字听辨实验结果,发现两者区分结果的差异显著,即元音感知在语境因素影响下会表现出范畴感知的特点.另外,还发现在零声母单字条件下,调类因素会对元音听辨产生一定影响,去声条件下/a/、/u/的范畴边界位置较其他三个调类有前移的现象,即相比其他三个调类,去声中元音的边界位置更偏向元音/a/的方向.综上,语境因素和调类因素是普通话元音听觉感知的重要影响因素.
  • 摘要:本文针对汉语方言中常见的右重式连读变调,对以往常规的声学分析和标准化程序作出调整,提出一个"基调定位法",以更好提取连调的相对音高,展现连调的音系格局.本文运用基调定位法考察了潮州府城话的两字组连调,首次清晰地展现了潮州话连调中的"自身交替式","邻接交替式",以及处于过渡状态之中的各种连调类型以及连调的整体格局.
  • 摘要:本文运用praat和声学仪器鼻流计分析"N鼻音+V元音"类单音节来考察广州话鼻声母/m/、/n/、/η/的声学特性.主要包括提取鼻声母时长、能量值、共振峰和鼻音度等参数,并绘制了广州话鼻声母的鼻音度格局图.通过研究发现,在后接元音时,鼻声母的发音强度都是由弱渐强的变化.鼻声母的共振峰受后接元音的影响很小,反之,它对后接元音影响较大,且/m-/、/n-/、/η-/影响程度有区别,/η-/对后接元音的舌位及开口度的影响程度比/m-/、/n-/的要大:在鼻音度方面,/η/的鼻音度较高,/m/的鼻音度相对较低;后接元音/i/的鼻音度最高,/?/的鼻音度最低,元音舌位的前后与鼻音度的高低成正比关系.
  • 摘要:本文采用大样本统计的方法,运用新的T值公式分析了普通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特性,并在此基础上以性别(男/女)和家庭语言环境(新北京人/老北京人)为分组条件对数据进行了分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根据普通话四个声调各个部分之间的离散程度,同样可以将其分为稳态段和动态段,并且普通话声调调位变体分布的差异主要在声调的动态段;(2)在影响声调的社会因素中性别因素的影响显著,女性的声调音高要普遍高于男性;(3)家庭语言环境在发音人产出普通话声调的内部一致性影响方面差异,新北京人讲普通话声调的内部一致性要普遍高于老北京人.
  • 摘要:调群切分是语调的功能之一,合理正确的调群切分往往反应出语调、句法及信息三方面的关系,对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际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本研究以Halliday语调三重系统中的调群切分和Cruttenden调群边界四大外部声学指征为理论基础,借助语音分析软件Praat及统计学软件SPSS,以美国本族语者为参照标准,对长春地区EFL学习者在朗读英语陈述疑问句时的调群切分模式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与本族者相比,学习者在调群切分的数量、长度,调群切分依靠的边界指征及调群切分与句法结构的关系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 摘要:本文从实验语音学的视角出发,对比考察中国东北方言区英语学习者(以哈尔滨、长春、大连为例)和美国母语发音人附加疑问句的语调特征,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很少能灵活地调整语调模式,不能在附加疑问句陈述部分将语调模式调整完毕,进而在附加疑问部分使用单调型模式.此外,还发现中国学习者在陈述部分与附加疑问部分之间的停顿较大.本研究对二语教学及二语习得有一定启示.
  • 摘要:懒音(Relaxed Pronunciation)是指语言中一些音韵简化和误读现象.香港粤语的懒音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按照现有的懒音分类,每个类别选配10个双音节词语制表,邀请30位被试读词表,录音.然后请以粤语为母语的专业语言导师听辨标注懒音,之后归类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香港粤语懒音化程度的类别差异大,其中以ng的懒音化程度最高.同时,懒音的个体差异大,同一类别的语料并非所有实验对象都读懒音,同一实验对象也并非全部类别都读懒音.懒音内部之间缺乏整齐的对应关系,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懒音的成因,省力也许并非唯一的因由.实验结果显示,懒音化程度的类别差异大,ng的懒音化程度最高。个体差异大,同一类别的语料并非所有实验对象都读懒音,同一实验对象也并非全部类别都读懒音。懒音内部之间缺乏整齐的对应关系,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懒音的成因,省力也许並非唯一的因由。另外,从语言学角度,特别是语音学角度研究懒音,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例如,以现有音系为标准,懒音可以分为发音不到位和发错音两类。已有的大部分研究乃至本文都是研究错音的,其实发音不到位的现象更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这二者的比较直接涉及音位,进而影响整个音系结构。
  • 摘要:关于方言经验对普通话声调的听感影响,前人的研究较多讨论粤语母语者和普通话母语者之间对普通话单音节词的听感差异.本文通过考察闽语大田话母语者和普通话母语者对普通话双音节词的听感差异,来进一步探究方言经验对普通话声调感知的影响.辨认实验的结果表明,两组被试的听感边界位置(只在前字组)和边界宽度(在前字组和后字组)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在前字组中,两组被试的感知差异呈现规律性:相对于普通话母语者,大田话母语者将中平调(44或33)判断为阴平的概率更高.两组被试的听感差异不仅受母语声调系统的影响,还受到连读变调规则的制约.
  • 摘要:词重音是东乡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东乡语语音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研究以东乡语双音节词的词重音为例,从音长、音高、音强三个方面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东乡语双音节词的词尾音节元音长度大于词首音节元音长度,音高模型为"LH型"、词尾音节音强目标值高于词首音节音强目标值.这一研究为东乡语词重音落在词尾音节的语言现象提供了语音数据支持.
  • 摘要: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研究方法,以诗词朗读语流中的呼吸群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诗词朗读时的言语气流参数变化,研究在朗读时的言语气流特征.通过以呼吸群为单位,对比分析小令和近体诗的气流参数差异,得出诗词朗读时的呼吸群韵律特征受声调影响不大,主要与发音时长、呼吸群内包含的音节数量有关.呼吸气流对朗读韵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呼吸群内部气流参数特征中,其中吸气部分较为重要,吸气参数的差异是近体诗和小令呼吸群参数的主要区别,可通过呼气和吸气参数可反映诗词文体间的差异.
  • 摘要:日语母语者对于汉语四声的感知和生成存在困难.本文以日语母语者为对象,分组接受不同顺序的四声知觉训练和四声对立汉字词汇训练,在训练的前,中,后,实施各种测验以测定训练效果.结果表明,接受了训练的实验组,在四声的知觉测验,词汇测验中,其训练后正确率相对于训练前正确率显著上升,显示训练有效.其次,将接受不同顺序训练的实验组进行对比,发现其训练前正确率没有差别,但知觉训练先行实验组的训练后正确率显著高于词汇训练先行实验组.换言之,即使总体上接受了相同内容和分量的训练,先接受知觉训练的实验组的训练效果更为明显.可以说掌握区分汉语四声特征,对于其后的词汇学习可能存在促进的效果.
  • 摘要:本文借助Ramus等人的音段尺度(Interval measures,IM)节奏测量法及Dellwo语速归一处理方法,测得东北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朗读英语句子的节奏相关变量:%V、ΔV、和ΔC及语速归一变量VarcoV、VarcoC,对二者的节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学习者产出的英语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音节节拍语言的特点,并且句子中辅音标准差与元音标准差值与语速无显著相关性.学习者产出的英语不够流畅,缺乏韵律感.希望本研究能为后续东北方言区英语学习者节奏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 摘要:本文旨在强化国内在以蒙古语为代表的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语音对比领域的薄弱环节,力图在韵律特征方面为广大学者提供一些基础性的资料.以蒙古语、汉语近些年韵律特征的研究成果作为参考,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及声学语音学的途径,分别从轻重音与节奏两个方面探讨了蒙汉韵律特征的主要差异.重音方面,蒙古语的词重音与汉语相比较为稳定,蒙古语的句重音与汉语相比在语法重音的位置上有所不同.而节奏方面,两种语言因语言系统的不同,在音节类型、韵律词、韵律短语以及押韵上也有本质上的差异.
  • 摘要:本文立足汉语方言学基础,从音系学的视角出发,撷取两字组连读变调现象中两种很有代表性的类型——重叠变调、与轻声相遇时的变调,通过对重庆方言和临朐方言两种南北不同官话区的实际方言语料,进行全而的描写平多角度对比分析,进而找出二者的异同之处.
  • 摘要:本文对普通话轻声音节元辅音在词语识别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从普通话必读轻声词中选取各个韵母类型四声均等的词语,以此为样本生成同量假词,并合成轻声音节仅保留元音和仅保留辅音的两组词语.与前人在非轻声条件下的研究对比可见,轻声音节的元音在听辨词语、元音韵母和辅音声母时都更具优势,元音和辅音在听辨真词时正确率显著提高且差异缩小,体现了母语者在听辨时首选语境线索的有效作用.元音同词语正确率相关度更高,不同元音和辅音类型在听辨正确率上有显著差异.
  • 摘要:语音多模态研究主要是利用现代语音学、医学和言语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国境内有声语言和口传文化语音的发声类型、调音机制、语音类型、音位感知范畴以及在语言教育、语言康复和言语工程的应用.语言发声类型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发声类型的声学研究方法、生理研究方法、高速数字成像的方法、多维嗓音研究与应用以及发声类型感知的研究方法。语言调音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利用X光研究汉语普通话的声道特性、声道研究在普通话教学中的应用、利用磁共振(MRI)研究汉语普通话的二维声道运动和立体声道模型。基于语音多模态的发音模型研究主要包括:1)唇形模型;2)声道模型;3)声门模型;4)呼吸(肺)模型等,并在此基础上介绍语言参数合成的学术基础和可能性。中华口传文化研究主要包括昆曲发声研究、汉语吟诵研究、藏传佛教诵经研究、呼麦研究、长调研究、拉玛白族的抖喉唱法、彝族口弦琴研究等。语音学的学科范畴主要包括以语音交际功能,即语音的语言学意义,为目的研究。
  • 摘要:科尔沁文化是基于科尔沁部落文化形成的地域文化.喀喇沁、蒙古贞、土默特、敖汉等地区的人民迁徙并居住于科尔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科尔沁文化,同时,科尔沁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还受到了满族文化及汉族文化的影响.科尔沁文化是蒙古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的区域文化.科尔沁文化在某些方面涵盖着古代蒙古族文化的特点,但是在发展中也发生了诸多变化.科尔沁文化中胡仁乌力格尔、好来宝、叙事民歌、四胡演奏、安代、巴拉根仓的故事等十种民间文化艺术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被大众所认可.除此之外,还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1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5种.全面深化研究科尔沁文化对整个蒙古族文化领域的研究来说都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 摘要:口语语篇理解是智能语音技术的核心,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具有语音、音系、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多层次语篇描写与标注体系,并探索言语互动中韵律与其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等其他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口语语篇的意图理解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本文首先综述汉语口语语篇的特点,语篇级韵律研究重要性,然后介绍口语语篇的层级结构描述体系和标注规范HiSAC(Hierarchical Scheme and Annotation Convention for Chinese Discourse),基于该标注规范所构建的口语语篇库DOSCOURSE-CASS;最后介绍在标注库上所开展的韵律与口语语篇的接口研究,主要包括韵律特征与依存结构、信息结构、修辞结构等之间的关系,以及韵律特征与疑问信息和情感信息表达的关系.
  • 摘要:本文运用语音格局的思路,对50位广州人的普通话基础元音进行了声学分析,并与北京人的普通话基础元音做了对比,研究发现:首先,受广州话基础元音影响,广州人发普通话基础元音时更倾向于舌位靠上、靠前,且不同人在高低维上更集中,在前后维上更分散.其次,广州人发普通话/a/元音时,舌面更靠上、靠后,开口度不够:发/u/元音时,舌面更靠前、靠下:发普通话央元音/γ/时滑移现象不明显,且整体舌位更靠下、靠前:发普通话的舌尖前元音和舌尖后元音重叠部分更大.其中广州人所发普通话/i/元音与北京人差异最小,/γ/元音则与北京人差异最大.这些都得到了解释.
  • 摘要:法庭话者鉴别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其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完善.随着国际上对于法庭科学技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透明性等迫切要求,法庭话者鉴别技术也正处在证据评价的范式转换进程之中.本文主要介绍当前国际法庭话者鉴别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状况,同时对比我国的司法实践,对国内外法庭话者鉴别的检验方法和评价体系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评述.
  • 摘要:根据国际语音学会IPA制定的标准,国际音标元音的区别特征由两个参数确定:一是舌位;二是唇形.IPA语音系统是一个定性而非定量的系统,基于IPA系统的语音研究至今仍局限于定性与静态的层面.语音学家Abercrombie指出:言语的自然发音过程本质上是连续的动态过程.高等数学微积分是定量研究自然界连续现象的有力工具.通过对言语自然发音的生理过程进行数学建模,探讨语音定量与动态研究的方法是本文的目的.通过对自然发音过程舌头的位移进行数学建模,已实现了对Daniel-IPA元音自然发音过程舌位参数定量与动态的研究.本文将通过类似的途径探讨元音自然发音过程唇形参数的数学模型,为实现元音发音过程唇形变化的定量与动态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将首先回顾基音素/o/的概念定义及其主要性质,建立唇形参数数学坐标系CSLP;然后根据元音自然发音过程唇形变化的三程序在该坐标系中建立唇形参数数学模型,从而实现对Daniel-IPA系统元音自然发音过程唇形变化定量与动态的研究.作为实际应用范例,将试为汉语韵母系统构建唇形参数数学模型,并展示其在汉语韵母自然发音过程中对唇形变化进行定量与动态分析的应用.
  • 摘要:本文结合声学实验和音系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一例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的声调格局,结果显示:患者单字调调值为阴平55,阳平43,上声32/22,去声32,除了阴平与正常发音人的发音差异不大外,其余三声均在调型和调值上与正常人发音人存在较大偏差,从声调平均T值的标准差上发现患者声调语音表现的不稳定性,上声尤其明显。在评价构音障碍时,应结合主、客观评价以及语音学理论。主观心理评价能够即时对患者语音表现作出评判,但如果语言治疗师缺乏语音学知识,主观判听就不能精准记录患者的发音问题,影响患者的得分及等级评判;仪器评价能够客观观察声学数据,如能运用语音学理论、结合语音格局分析这些数据,将能更准确、系统地分析患者语音表现、归纳患者的发音情况,有利于为患者制定更完善和具有针对性的言语康复方案。
  • 摘要:基于EGG信号,文章从时长、发声类型、代际差异及连调变异四方面实验研究安庆方言入声单、双字调,归纳出安庆方言入声变调三种类型:零型、Ⅰ型、Ⅱ型.主要结论:1)安庆方言有五个单字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入声调值有代际差异.2)安庆方言入声均为正常嗓音.3)安庆方言入声单、双字调已完全舒化.4)安庆方言入声仍在继续演化,有归入其他调类的可能.
  • 摘要:语音传输系统受到干扰时各种语言单位的清晰度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设计并实施了白噪声、粉红噪声和语噪声环境中汉语清晰度的主观听感实验,分析了噪声干扰时音节清晰度与声母、韵母和声调清晰度之间的感知规律,并归纳了汉语音节清晰度与声韵调清晰度的函数关系.
  • 摘要:传统语音合成系统只能合成单一风格的语音,不能满足当前对多表现力合成语音的需求.本文提出面向有声小说的语音合成框架.有声小说语音具有韵律特征丰富、发音风格多样的特点,用传统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s,HMM)的语音合成系统进行有声小说语音合成时,决策树的聚类过程会对多种风格的语音参数进行平均,使得相比于传统单一风格的语音合成而言,合成语音音质进一步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对生成语音参数进行后增强处理,采用两种增强方式:(1)仅对谱参数进行增强,(2)同时对谱参数与基频进行增强.主客观评测结果表明:仅对谱参数进行增强可以获得更好的合成语音音质.
  • 摘要:从世界范围来看,颤音是一个分布较广的音位.本文以俄语颤音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发音机制、性质及相关声学参数(颤动次数、持续时长、频率、共振峰)进行一系列探究.认为在颤音的发音过程中发音器官的相对位置、舌部的状态及空气动力学要求是最为关键的三个要素;从性质上来看,颤音与塞音、通音、擦音关系密切;不同位置、不同类型的俄语颤音在声学参数上既存在差异,也存在共同之处.
  • 摘要:赵元任提出的五度标调法在汉语教学和研究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对于五度值的推算却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计算公式.由于对赵元任五度制经典文献的不同理解,后人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推算,这给汉语语音教学造成了混乱,也不利于学术的发展.本文以赵元任五度制经典论述为起点,强调五度间的"四等分"和"成比例"伸缩,提出声调的音域(调域)在五度制中的精准定义是实现五度值准确推算的关键.本文认为,五度标调法系统作为调位描写的一套系统的符号,是对声调音高走势的归一化表示.在调位描写中,五度就是对五个音高等级的"归类",汉语调位的精确描写需要且仅需要五个等级.五度值标度是在对赵元任倡导的五度制定义的准确理解基础上,合乎数值测量归一化标准的普遍"标度"方法."标度"和"归类"在描述汉语声调方面出发点不同,所体现的思想也不同,但只要方法得当,两种方法得到的五度(整数)值是完全一致的.
  • 摘要:本文录制了《方言调查字表》中的所有有效汉字条目的读音,提取这些音节的音高和时长等相关声学数据,在提取分析所有有效音节的声调声学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粤方言阳江话的声调做了全面考察,归纳了以大数据为依托的单字音共时声调音高所反映的声调系统、考查了阳江话各调类时长的情况;本文还在声学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用对号入座的方式全面记录了阳江话所有常见单音节声调的古今对应,在此基础上概括了古今阳江话声调的古今演变规律.
  • 摘要:本文运用实验语音学的分析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同文异焦句来考察母语为越南语的汉语学习者汉语语句重音的声学表现.实验结果表明:越南学生在汉语焦点重音产出方面采用同样的发音方式来体现各种不同的焦点.虽然汉语水平已达到高级水平,但他们尚未掌握表现汉语重音的方式.因此,本文认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领域要重视重音和语调教学.
  • 摘要:本文以AABB式象声词为研究对象,首先讨论了学界关于"AABB式象声词的生成路径"认识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观察与归纳得出AABB式象声词的一种韵律限制条件,并尝试在韵律模块的理论框架下对这一限制进行解释,最后联系全篇尝试阐发AABB式象声词的语义特征.
  • 摘要:本文使用录音、自动切分和音高分析脚本,以粤方言新会话3600多个常用字的音高数据作为分析对象,根据今音的声调分类画出音高曲线图,对声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利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声调系统模型,用声学数据分析古今音演变规律,判别调类分析的结果.这种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是研究方言声调的有意义的尝试.
  • 摘要:论文通过同步采集的呼吸及语音声学信号,对粤语吟诵七言近体诗的呼吸韵律进行的研究,重点探讨其呼吸韵律与语音停延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七言诗粤语吟诵的胸呼腹吸信号均分为二级,一级呼吸重置出现在小句的开头或结束处;二级呼吸重置出现在小句内部,具体位置跟七言近体诗的平仄格式相关(除了平起平收式的二级呼吸重置会出现在第二个音节后面之外,其余平仄格式的七言近体诗的二级呼吸重置都出现在第四个音节后).七言近体诗的呼吸韵律跟语音停延有较为一致的对应规律:一级呼吸重置跟小句后面的大停延有非常整齐的对应关系;二级呼吸重置跟小句内的较大停延也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
  • 摘要: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长时共振峰特性在语音同一性检验中的应用.本文将以山西交城方言为例探究长时共振峰特性在方言与普通话之间进行语音同一性检验的价值.本文以普通话和山西交城方言为语料,比较对4位男性和4位女性长时共振峰均值特征、长时共振峰分布特征、长时共振峰FFT功率谱特征、长时共振峰线性预测谱LPC特征共四方面的长时共振峰特性进行比较,得出长时共振峰特性在普通话和山西交城方言之间进行语音同一性检验的鉴定价值不高的结论.其中,长时共振峰均值特征、长时共振峰分布特征、长时共振峰FFT功率谱特征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但并不显著,女性更甚,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可单独作为认定同一的价值特征;长时共振峰线性预测谱LPC特征不可用于交城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语音同一性检验.
  • 摘要:新寨苗语属于苗语黔东方言北部土语,本文笔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基频、开商和速度商三个声学参数分析了其单字调及双字调的发声模式.结果表明,新寨苗语有八个单字调:五个平调(11、22、33、44、55)、两个升平调(233、244)和一个降调(51).双字组合没有变调,即双字组连读共有64种组合形式.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套用于描写新寨苗语单音节和双音节声调发声模式的区别特征系统.
  • 摘要:方言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发音有着显著的影响,而重音问题明显反映了这一现象.本文以韩礼德的"3T"理论为基础,通过声学实验的方式,分析东北方言区英语学习者的陈述句重音凸显特征,为方言区英语学习者的口语习得提供参考.
  • 摘要:本文运用实验语音学的分析方法对威县方言的嘎裂音现象进行了系统的考察.通过分析发现,威县方言的嘎裂音仅限于去声的曲折调内部,而不同声韵、时长之间的组合以及发音个体自身特点的影响是导致嘎裂音形成的主要因素.并不是所有的去声字都一定得带很长的间断,有的去声字就没有出现间断的嘎裂音.嘎裂音的出现是相对的,并且一般只出现在曲折调中.嘎裂音并不起区分声调的作用、辨别音位的作用.
  • 摘要:韵律与句子的音系结构、句法结构及语篇信息结构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是言语理解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围绕口语和书面阅读理解过程中的韵律辨识加工,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英语语言理解过程中韵律加工方面的相关研究.首先介绍了韵律加工的神经机制,在此基础上从说话者和听话者两个角度探析了韵律在英语句子理解和句法分析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了学习者在英语书面无声阅读过程中对文本材料韵律加工的研究.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国内相关领域内展开的韵律研究,指出了汉语韵律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
  • 摘要:选取大学大二年级学生作为主要调查对象,以普通话和英语为目标语言,经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初步总结得出影响大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语音生态要素.
  • 摘要:韵律边界的声学特征是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韵律能力发展的重要维度.本研究以第一语言为韩语的汉语学习者的朗读产出为研究对象,以汉语母语者朗读韵律的基线数据作为参照,考察语言水平和韵律边界等级对韩语母语者汉语朗读韵律边界的声学特征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韩语母语者在不同等级韵律边界处的各项声学特征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低音点音高重置特征发展得最快,无声段时长和边界前音节延长特征发展得最慢.(2)不同语言水平的韩语母语者对于韵律边界声学特征层级关系的区分是不同的,这种能力的发展是动态的、非线性的:对于无声段时长特征来说,中级水平韩语母语者的表现最好,而初级和高级汉语水平韩语母语者表现较差;对于边界前延长特征来说,初级和高级汉语水平韩语母语者的表现较好,中级汉语水平韩语母语者的表现较差:对于低音点音高重置特征来说,韩语母语者对边界前音节为去声时低音点音高重置在各等级边界处的层级关系掌握得最好,其次是边界前音节为上声时的低音点音高重置层级关系,边界前音节为阳平时的低音点音高重置层级关系掌握得最不好.
  • 摘要:汉语重叠式是一种构词手段,产生机制为形态要求某个具有特定语义内容的成分重复二次.重叠式的两个成分的输入项不同,重叠式的内部形态结构不同及音系规则发生的层面不同导致重叠式呈现不同的声调音系效应.
  • 摘要:元音是英语语音的主要组成成分,几乎任何一个单词中都包含元音.元音不仅是音节的核心,也是超音段特征(如重音和语调)的直接承载者,因此元音习得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语音习得的准确性和语言交际的效果.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从声学角度考察长春市英语学习者的元音习得情况,本研究的受试者为在长春市出生和长大的50名大学本科生(男女各25人)和6名英语本族语使用者(美国人男女各3人).实验选取了8个英语主要单元音的录音语料,使用语音分析软件PRAAT进行标注并提取声学数据(主要提取单元音的时长以及第一共振峰和第二共振峰).声学数据分析主要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计算两组学习者所发单元音的时长及共振峰的平均值、标准差等数据,然后对比分析长春市英语学习者产出的单元音与英语本族语者产出的单元音在时长和第一共振峰及第二共振峰上的异同.本研究的结果对英语二语语音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 摘要:调群是指将较长的话语流切分成与句法相关的片断,通常与句法的吻合度较高,反映出语调、句法及信息三方面的关系.本研究以Cruttenden(2002)提出的调群边界四大外部指征-停顿、非重读音节的音高重设、起首轻音节和延时音节-为理论依据,以6名本族语者朗读限制性定语从句的调群划分为参照,以6名中国哈尔滨方言区英语学习者为受试对象,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调群模式、调群个数、调群边界指征和关系代词的特征等四个方面对学习者朗读限制性定语从句时的调群切分特征进行研究.
  • 摘要:本研究以语调音系学的"自主音段——节律"理论和特殊问句的语用功能为框架,以中国学习者英语朗读材料语音库(RESCCL)中375个大学生的对话朗读文件为研究对象,并通过与母语为英语的本族者的语料对比,采用句法-语用界面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学生英语特殊疑问句的韵律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学生英语特殊疑问句的韵律特征在音高重音(包括调核)、边界调等韵律层面上与本族语者差异较明显,中国学生对如何依据句法结构、语用功能进行韵律表达和信息传递的意识较薄弱.
  • 摘要:选取兰银官话区的青少年学生为调查对象,以普通话单音节字为听觉感知语料,以当地学生的普通话录音为发声样本,通过对声母听觉感知和发声错误率的统计分析,发现声母的听感错误率大于发声错误率,并且听感与发声在混淆对之间的偏误具有不一致性.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