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全唐诗》

《全唐诗》

《全唐诗》的相关文献在1935年到2022年内共计163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篇;相关期刊761种,包括江海学刊、杜甫研究学刊、贵州文史丛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三届中国民族史研究生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第十三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等;《全唐诗》的相关文献由134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尚君、胡可先、吴在庆等。

《全唐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34 占比:99.3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8 占比:0.49%

总计:1645篇

《全唐诗》—发文趋势图

《全唐诗》

-研究学者

  • 陈尚君
  • 胡可先
  • 吴在庆
  • 熊飞
  • 陶敏
  • 房日晰
  • 马国强
  • 佟培基
  • 傅璇琮
  • 吕维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雪雁; 霍晓楠; 刘寅鹏; 邓君
    • 摘要: [目的/意义]基于数字人文的视角,通过数字工具对 《全唐诗》 贬谪诗人社会关系网络可视化展示与分析,为人文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过程]通过对《全唐诗》贬谪诗人数据的采集、清洗,通过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检索贬谪诗人的社会关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贬谪诗人的社会关系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分析.[结果/结论]从《全唐诗》贬谪诗人的总体社会关系、核心人物及其网络特征、社会群体模块等方面进行探究分析,以帮助人文学者对《全唐诗》贬谪诗人社会关系进行深入解读.
    • 刘芹
    • 摘要: 《全唐诗》中有关江南运河的诗篇,书写了唐朝江南运河风物。江南运河地区显示小桥流水风光,鱼米之乡物产,水市吴声生活,细腻婉转情韵。诗人们对江南运河风物的吟诵,生动地再现了唐代的江南运河。
    • 孙智勇
    • 摘要: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七言长篇歌行,常常被后来人赞誉为"孤篇压全唐",概因张若虚流传至今的诗篇唯有两首,这篇《春江花月夜》以写景、抒情、说理三方面的高意境、高成就,几乎力压全唐诗人。然而,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常常有学生对此说法表示不解:盛唐诗人群星璀璨,论想象之雄奇有李白,论情调深远有杜甫,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维……在这些诗作大家的面前,张若虚仅凭《春江花月夜》一篇,如何当此美誉?
    • 张晨蕾
    • 摘要: 意象是作者将自己的某些情感态度加之于客观事物身上后,所形成的种种艺术形象,乌鸦意象即诗人采用乌鸦这一物象来寄托个人的情感。以《全唐诗》为分析文本,可以将唐代的乌鸦意象大致分为太阳祥瑞、反哺孝鸟、百感千愁以及其他内涵等几个方面。综观唐代诗歌,少有意象是单独孤立的,诗人惯常将几个具有类似风格的意象组合使用,以使全诗情感浓烈,基调深沉。乌鸦意象也不例外:(一)乌鸦与荒野战场意象的组合,以营造苍凉悲壮、肃杀荒寒之感;(二)乌鸦与残阳月色意象的组合,诗人借此表达清冷凄凉、孤独寂寞之感。通过对唐诗中乌鸦意象的详细研究,不仅对唐诗的解读与鉴赏有着积极意义,并从中窥得唐人特有的精神内涵与思想特质。
    • 葛玉婷
    • 摘要: 翩翩起舞的蝴蝶总能引起人的美好遐想,体现在文本中表现为自然界观赏昆虫转化成表达者笔下的修辞符号。这种转化实则经历概念认知到修辞认知的过程。“蝶”在新的修辞认知作用下符号语义发生扩充,考察《全唐诗》范围内的“蝶”符号,主要被寄予有关爱情离恨、自由向往、思乡愁苦、生命短暂等复杂情感。同时,《全唐诗》“蝶”修辞情感意蕴的生成既与蝴蝶自身的生理特点有关,也受唐代兼容并包的时代文化影响。
    • 摘要: 该著作的原创性在于:此书为辑侠之作,虽然前代学者亦曾在此领域有所开拓,但就辑补的诗作和增添的诗人之数量而言,皆不能与本书比肩,此书实为对《全唐诗》数量最大的补充,对了解唐代诗歌的整体面貌,具有不可替代之价值。其辑录与考订不仅迈越前贤,亦代表当今最高学术水平。不仅为唐诗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新材料,也拓展了唐诗研究视野和方法,是一部具有填补空白价值的重要文献学著作。
    • 刘绪义
    • 摘要: 大唐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文人士子行走江湖的名片,也是朝中士大夫宦海行吟的寄托。不仅田园山水间有诗,羁旅行役中有诗,大漠边关上有诗,酒肆歌楼中有诗,科举考试也离不开诗。现存下来由康熙年间翰林彭定求等十人编成的《全唐诗》就有48900多首,残句1555条,收录诗人2200余位。虽号称“全唐”,却不知还有多少诗人的诗作散失民间。大唐的煌煌气韵,有一部分得益于诗歌。唐朝人写诗没有稿费,没有诗刊,为何他们要写,又是写给谁看呢?这其实引出了唐诗繁荣背后的真相。
    • 张晶; 白露; 张志国; 李小双
    • 摘要: 《全唐诗》作为优秀古诗词文本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珍贵遗产。以《全唐诗》中萱草诗词为研究对象,通过语义分析方法借助ROST-CM6进行语义和聚类分析,使用空间信息解析方法进行可视化呈现,从人、地、景三个角度出发,解读《全唐诗》中的萱草植物文化,进行萱草植物文化内涵体系建构。结果表明:萱草诗词呈现以“忘忧、孝亲乡愁、隐逸悠闲、艳丽闺情、君子忧国、战乱别离”为主的人文情感,和“植物、人文、城市、庭院、尺度”5个方面的景观应用,在植物、人文、尺度方面聚类明显;不同地理区域呈现不同的情感与景观特色,突出表现为“一地一文化,一地一景观”。
    • 王雨墨; 杨雨; 李哲
    • 摘要: 唐长安城附近“八水绕长安”的地理特征造就了渭水得天独厚的特殊位置,加之自古以来渭桥的政治核心象征意义,使渭桥意象在《全唐诗》中的出现频次远超其他长安附近的桥梁。唐代时架在渭河上的桥梁至少有三座——东渭桥、中渭桥和西渭桥,渭河三桥既是生产技术进步、社会文化变迁和桥梁建筑艺术的见证者,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而涉渭桥诗尤以政治军事类题材最为突出。因渭桥自先秦起便与都城皇权紧密相连,且在“便桥之盟”“安史之乱”“泾师之变”“黄巢起义”等历史事件中,渭桥均为兵家必争之地。渭桥意象区别于其他桥梁意象的独特之处正在于其政权中心的象征性与沙场风云的代表性,且这种意象特征一直延续到后代诗歌,例如《全宋诗》中,渭桥始终是诗人笔下承载着浓厚家国情怀的政治之桥与战争之桥。
    • 程浩炜; 洪嘉俊; 陈立琛
    • 摘要: 据大英图书馆藏《永乐大典》辑补《全唐诗》,共得21首,包括《全唐诗》已收诗人1家2首、未收诗人3家19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