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唐代诗人

唐代诗人

唐代诗人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244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地理、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4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1187种,包括风景名胜、旅游、语文知识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第十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 等;唐代诗人的相关文献由2104位作者贡献,包括佚名、李盛仙、陶文鹏等。

唐代诗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42 占比:99.8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2 占比:0.08%

总计:2446篇

唐代诗人—发文趋势图

唐代诗人

-研究学者

  • 佚名
  • 李盛仙
  • 陶文鹏
  • 姜霞
  • 王充闾
  • 王辉斌
  • 曾昭安
  • 林长华
  • 梁兆松
  • 王延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冯磊
    • 摘要: 唐代杜暹家里藏书甚富。曾作文警示子孙:"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杜先生的这段文字,与唐代诗人杜兼的《题书卷后语》诗稍有不同。杜诗曰:"倩俸写来手自校,汝曹读之知圣道,坠之鬻之为不孝。""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不仅是清代袁枚的观点,俨然是读书界的一种共识。而之所以如此,其实源于人类贪婪。从别人手里借来的东西,终究是他人的,多看一点赚一点,一旦东西成了自己的,那书本就和珠玉宝器一样,是煮熟的鸭子,飞不了了。
    • 冯磊
    • 摘要: 唐代杜暹家里藏书甚富。曾作文警示子孙:"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杜先生的这段文字,与唐代诗人杜兼的《题书卷后语》诗稍有不同。杜诗曰:"倩俸写来手自校,汝曹读之知圣道,坠之鬻之为不孝。""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不仅是清代袁枚的观点,俨然是读书界的一种共识。而之所以如此,其实源于人类贪婪。从别人手里借来的东西,终究是他人的,多看一点赚一点,一旦东西成了自己的,那书本就和珠玉宝器一样,是煮熟的鸭子,飞不了了。
    • 冯磊
    • 摘要: 唐代杜暹家里藏书甚富。曾作文警示子孙:"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杜先生的这段文字,与唐代诗人杜兼的《题书卷后语》诗稍有不同。杜诗曰:"倩俸写来手自校,汝曹读之知圣道,坠之鬻之为不孝。""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不仅是清代袁枚的观点,俨然是读书界的一种共识。而之所以如此,其实源于人类贪婪。从别人手里借来的东西,终究是他人的,多看一点赚一点,一旦东西成了自己的,那书本就和珠玉宝器一样,是煮熟的鸭子,飞不了了。
    • 赵弈乔
    • 摘要: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唐代诗人韦庄道出了人们对江南美好的向往。我的家乡在温州北白象镇,江南水乡的一座普通小镇。三、四月的江南,总少不了烟雨。下雨天,我常撑着一把伞去老街走一走。街旁的老屋是白墙青瓦的古建筑,白墙上爬满了青苔。听妈妈说,老街以前是小镇上专门卖糕点、春联、花布衣服的地方,虽然现在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但少了几分热闹,因为不远处已经有了新的步行街,那里有更多好吃的、好玩儿的。可我独爱这老街。
    • 黎洁
    • 摘要: 唐代诗人陆游59岁时遇到一位90余岁的老人,陆游问其长寿的秘诀,老人说:“无他,以手梳头尓。”陆游深受启发,享年86岁,与他勤梳头不无关系。陆游到了晚年,甚至在白发中长出许多黑发来。勤梳头,可祛病强身中医认为,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发为血之余,肾之华。头顶中央称为“百会穴”。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
    • 蒋帅
    • 摘要: 唐代诗人杜荀鹤在《题弟侄书堂》诗中云:“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勉励自己的侄子珍惜光阴、苦练内功,不要在最该奋斗的年纪荒废了时日。这首诗至今读来仍然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光阴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匆匆流逝,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而停下脚步。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到“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从“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再到“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回溯历史,古人留下的有关光阴的哲理金句数不胜数,无不向我们印证着光阴的可贵。知易行难,现实中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时不我待、奋发有为。
    • 高奋飞; 俞吉吉
    • 摘要: 传统与现代在此邂逅,文化与产业相融共生。千年台州府城,传承着千年文脉,以唐诗为媒发展新业态,绘就了一幅诗路文化带建设新画卷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枢纽地,拥有诗路文化带上唯一府城的临海或许是一种别样的存在。千年之前,作为州府的临海,文化繁荣,市井繁华,或留恋山水,或来此为官,十余位唐代诗人在此留下60多篇诗篇佳作。
    • 龚木
    • 摘要: 唐代诗人元结生逢乱世而"知民疾苦",有心济时。他在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所写的《舂陵行并序》《贼退示官吏并序》二篇,是在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任上目睹民不聊生而违抗诏命,采取了救世安民之策后的述职述志之作,反映出诗人的忧时忧国,关心民瘼,不惜牺牲仕途的高尚胸怀。他在《贼退示官吏并序》里表示说:"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策船。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 田苗
    • 摘要: 陈寅恪先生在为陈垣《敦煌劫余录》所作的序中提出:“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出土文献无疑是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研究中新材料之大宗,是从事学术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材料。从近几十年学界研究状况看,出土文献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被运用到不同的学术领域去解决学术问题。随之而来,出土文献的整理工作也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与迫切。
    • 于年湖
    • 摘要: 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门下有约三千弟子。从用典的角度看,唐代诗人对孔门弟子中的颜回、曾子、仲由、原宪四人的接受最为集中和深刻。对颜回的接受主要体现在箪瓢陋巷、回夭折、桓山禽和拾尘等典故上;对曾子的接受主要体现在曾子之孝、“曾参杀人”或“投杼”、三省、宿草和易箦等典故上;对仲由的接受主要体现在负米、由之瑟、仲由缨和蒲密等典故上;对原宪的接受主要集中在“原宪贫”这一典故上。这些接受对唐代诗人的人格精神、心理结构、性格气质、审美趣味及创作风格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