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纪事》
《唐诗纪事》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1年内共计20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9篇、专利文献8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贵州文史丛刊、文史杂志等;
《唐诗纪事》的相关文献由180位作者贡献,包括汤华泉、朱美禄、王仲镛等。
《唐诗纪事》
-研究学者
- 汤华泉
- 朱美禄
- 王仲镛
- 陈尚君
- 冯汉镛
- 史文贵
- 吴在庆
- 孙方
- 张浩逊
- 徐希平
- 施光明
- 杨军
- 王文才
- 王珏
- 王辉斌
- 胡可先
- 胡启文
- 舒芜
- 许总
- 谢先模
- 邹福清
- 陈增杰
- 陶敏
- 黄震云
- 丁稚鸿
- 东凰栖(绘)
- 何东久
- 何见曛
- 傅易
- 傅璇琮
- 储仲君
- 刘占东
- 刘文刚
- 刘树勋
- 刘法绥
- 刘瑞明
- 卞孝萱
- 卢传裔
- 史孝宜
- 史实
- 叶水涛
- 叶润桐
- 司金銮
- 吕庆端
- 吴企明
- 吴允高
- 吴华山
- 吴小如
- 吴松泉
- 吴礼权
-
-
杨方
-
-
摘要:
看《中国诗词大会》,"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句初唐诗人宋之问的名句让我想起"宋之问香山赋诗夺锦袍"的桥段,有意思的是,这个桥段与古人的一次诗词大会有关。从古到今,凡盛世,君王都喜欢举办诗词大会。《唐诗纪事》记述,1300多年前,母仪天下的武则天还是一位诗词爱好者,她对进士出身的文人都很器重,也热衷于举办诗词大会。
-
-
小桥流水;
东凰栖(绘)
-
-
摘要:
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有关等待的爱情故事,永远是诗词歌赋里经久不衰的话题,留给后人无数想象。正如归有光为亡妻手植枇杷的至诚;黄娥数十年如一日情深不悔的守候;尾生“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的执着。《唐诗纪事》收录了数百首诗,其中一则并不起眼,读来却感人至深。
-
-
史孝宜
-
-
摘要:
南宋计有功编写的《唐诗纪事》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唐朝初年,枣强(在今河北境内)县尉张怀庆喜欢抄袭著名文人的文章。当朝大臣李义府曾写.了一首五言诗,其中有这么四句:“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张怀庆将这首诗改头换面,在每句的前头加上两个字,变成一首七言诗:“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来时好取洛川归。”人们读了张怀庆的这首诗,无不哗然大笑。有人讥讽他这种写法是:“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王、郭都是当时以文词闻名的朝中要人,唐高宗的诏书和朝廷文告,多半出自他们的手笔。
-
-
程应峰
-
-
摘要:
张祜,字承吉,785年出生于清河,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一生虽官场无着,但诗歌创作卓有成就,是《全唐诗》收录诗歌最多的一位诗人。据《唐诗纪事》记载,唐玄宗时期有一歌手何满子,因事冒犯了圣上,被判处死刑。临刑前,监斩官问她有什么要求。
-
-
戴伟华
-
-
摘要:
早录入《次北固山下》的是《河岳英灵集》,集中题作《江南意》:“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而稍后成书的芮挺章《国秀集》,集中录此诗,题作《次北固山下》,诗云:“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后世流传中,大多数诗歌选本和总集取《次北固山下》,如《众妙集》《三体唐诗》《瀛奎律髓》《唐诗品汇》《古今诗删》《唐诗选》《古诗镜》《全唐诗》《膚诗解》《唐诗别裁》《唐贤三昧集》《唐诗三百首》等,其中《唐诗别裁》作“潮平两岸失”;少数如《石仓历代诗选》《唐诗纪事》《全唐诗话》《唐诗评选》等取《江南意》。《唐音》则取《江南意》之名,而用《次北固山下》之内容。
-
-
-
-
朱美禄
-
-
摘要:
古代文人多有雅号,而雅号的得名,原因固不止一端。有因所从事的职业而得名的。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说,胡令能“少为负局钉铰之业”,也就是用铆钉把破损的锅碗瓢盆接合、固定在一起,所以被称为“胡钉铰”。
-
-
李卉
-
-
摘要:
《四库全书总目》将《唐诗纪事》《宋诗纪事》归入"诗文评"类,并溯源至《本事诗》,认为其广收"无事之诗"有乖体例。这样的观点被后代学者沿用并扩大范围用以批评所有"纪事"作品,颇有不妥。馆臣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编者的编纂意图以及作品与《本事诗》间根本差异。馆臣批评的形成与清代重史的时代思潮有关,同时重史的时代思潮也使清代出现的"纪事"作品史学色彩有所加重。"纪事"作品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自成一体,表现为:记一朝之诗与"事";诗有独立地位,非仅为系事而存在";事"广涉轶事、评论、考证、本事等个多方面。而《清诗纪事初编》在体例与主旨上与他作异趣,不宜算作"纪事体"作品。在性质上,"纪事体"是一种特殊的总集形式。
-
-
朱美禄
-
-
摘要:
古代文人多有雅号,而雅号的得名,原因固不止一端。有因所从事的职业而得名的,有因兴趣爱好得名的,也有因创作方式而得名的。人们常常以为是作者成就了诗文,其实诗文也成就了作者,因诗文得到雅号,无疑是对作者的一种确证。古代文人多有雅号,而雅号的得名,原因固不止一端。有因所从事的职业得名的。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说,胡令能"少为负局钉铰之业",也就是用铆钉把破损的锅碗接合、固定在一起,所以被称为"胡钉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