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五言诗

五言诗

五言诗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50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1027篇;相关期刊354种,包括江汉论坛、学术研究、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等;五言诗的相关文献由461位作者贡献,包括木斋、钱志熙、吴小平等。

五言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6 占比:0.8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1027 占比:99.18%

总计:61534篇

五言诗—发文趋势图

五言诗

-研究学者

  • 木斋
  • 钱志熙
  • 吴小平
  • 杜晓勤
  • 王倩
  • 谢思炜
  • 跃进
  • 顾农
  • 丛金玉
  • 刘秀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蔡彦峰; 孙银莎
    • 摘要: 东晋以来士人出家渐多,僧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出现于诗坛,形成了带有群体特点的诗歌创作风气。东晋僧诗几乎都为五言体,在东晋前中期四言体盛行、五言诗陷入低谷的背景下,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东晋诗僧群出自中下层家族,比较自然地继承了源自寒素阶层的汉魏五言诗传统,并进一步融合山水、佛理、仙道等内容,开启了晋宋五言诗新的风格,成为晋宋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士僧交往的深入,东晋诗僧群以其五言诗创作实绩,改变了士人以五言为俗体的观念,重新开启了五言诗创作风潮,具有建构五言诗史的意义。在以玄言诗为主流的东晋诗史之外,重新探讨被忽视和遮蔽的东晋诗僧群的五言诗写作实践与诗史功绩,有助于揭开晋宋诗歌史的真相及其发展演进。
    • 高焕堂
    • 摘要: 1 ML模型的创新组合前面几期里,说明了AI(人工智能)ML(机器学习)模型的记忆和推论技能,善于表达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于是,我们可以建立许多个AI模型,然后把它们串连组合起来,就能够表达形形色色的知识网络(Knowledge Networks),又称为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在本期里,将举唐朝的五言诗为例,首先建立3个简单的ML分类(Classification)模型,然后把它们组合起来,表达出五言唐诗的基本知识图谱。
    • 张慧菱
    • 摘要: 从《诗经》到《古诗十九首》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诗歌从四言诗逐渐向五言诗演变的过程。五言诗代替四言诗成为主流诗体的因素有:文学的演进与赋诗目的变化,诗句语言的凝练与语法结构变化,音韵、旋律的丰富与节奏模式变化等。四言诗向五言诗演变的客观效果包括:在音韵上,对后世诗歌的节奏、韵律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词汇上,促进了双音词的使用和普及;在语言上,使得诗句的语言表达更精炼;在叙述描写手段上,促进了诗的叙述描写手段趋于复杂化;在表达方式上,促进了描写和抒情取代政治说教和空泛议论;在审美追求上,促进了“诗缘情而绮靡”取代质木无文的审美追求等。
    • 张萍; 魏耕原
    • 摘要: 曹植五言古诗充分发挥赋之铺叙与排比的功能,以气运词,充满了感情。其比喻自然酣畅而层出不穷,情感灌注,比体诗成了其创作必不可少的选择。特别是工于发端,而且又与起兴结合在一起,发挥了感发、暗示等多重作用。
    • 丁靖
    • 摘要: 一、教材分析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文章,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本课两首诗作都是魏晋时期的代表作品,都诞生在社会大动荡的历史时期,都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思考和人生选择。但它们具有不同的诗风,前者是四言诗,质朴刚健,运用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后者是五言诗,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的生活图景。
    • 苗悦
    • 摘要: 刘长卿,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也称刘随州。他的人生历程处于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大历诗人,也是五言诗的集大成者。他是个落魄才子,虽偶登官位,但多遭陷害,饱受打压。他生逢乱世,时运不济,一辈子沉浮于微末小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坠,不坠青云之志。”他的宦海生涯,虽然一把又一把的辛酸泪,可他始终坚守为官之道,不腐不贪。
    • 宋威山; 杨巧羽
    • 摘要: 相较对《文心雕龙》的肯定与评价,《诗品》建构的理论体系的价值与意义尚未得到充分的论证.锺嵘在对四言诗与五言诗进行辨体后,确立五言诗"文词之要"的地位,并通过"止乎五言"的讨论范围实现为五言诗辨体和尊体的用心,然后借用和改换四言诗审美标准,提出五言诗独立且符合自身的诗歌美学标准,最后在前代诗论著作"谈文体"的基础上,大胆地"论品第""致流别""显优劣",实践自己建立的五言诗的批评理论.与此同时,锺嵘时刻注意将作为技艺的五言诗同经学和道统相提并论,一方面蕴含高尚其事的心理和借鉴统序的用意,另一方面则表露自己对五言诗发展之道的忧患意识.因此,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称誉其为"思深意远".
    • 罗欣
    • 摘要: 玄武池与铜雀园本是为满足曹魏政权初期巩固北方政治、军事、经济基础的需要而建,但随着大批为战乱所苦的文人来到邺城,诗人始以"感物缘情"的眼光,采用仰观俯察、远观近觑、移步换景等方式表现园林的时空之美.邺宫园林诗对偶丰富、炼字精确,有力地推动了建安诗歌"五言腾涌"局面的到来.邺下诗人的园林之游在政治层面上,体现了曹氏兄弟招揽人才、巩固势力的政治意图;在文化层面上,满足了诗人纵情园林、颐养性情的审美需要,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史孝宜
    • 摘要: 南宋计有功编写的《唐诗纪事》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唐朝初年,枣强(在今河北境内)县尉张怀庆喜欢抄袭著名文人的文章。当朝大臣李义府曾写.了一首五言诗,其中有这么四句:“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张怀庆将这首诗改头换面,在每句的前头加上两个字,变成一首七言诗:“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来时好取洛川归。”人们读了张怀庆的这首诗,无不哗然大笑。有人讥讽他这种写法是:“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王、郭都是当时以文词闻名的朝中要人,唐高宗的诏书和朝廷文告,多半出自他们的手笔。
    • 林清玄
    • 摘要: 苏东坡有一首五言诗,我非常喜欢: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对才华盖世的苏东坡来说,这算是他的最简单的诗,一点也不稀奇。但是读到这首诗时,却使我的心深深颤动,因为隐在这首简单诗句背后的是一颗伟大又细致的心灵。钩着不敢放下的窗帘,是为了让乳燕能归来。看到冲撞窗户的愚痴苍蝇,赶紧打开窗门让它出去吧!担心家里的老鼠没有东西吃,时常为它们留一点饭菜。夜里不点灯,是爱惜飞蛾的生命呀!诗人那个时代的生活我们已经不再有了,因为我们家里不再有乳燕、痴蝇、老鼠、飞蛾了,但是诗人的心境我们却能体会得到,他用一种非常细微的爱来观察万物,在他的眼里,看见了乳燕回巢的欢喜,看见了痴蝇被困的着急,看见了老鼠觅食的窃喜,也看见了飞蛾无知扑火的苦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