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诗经·国风》

《诗经·国风》

《诗经·国风》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7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求是学刊、唐都学刊、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人文学术的中国语境”学术研讨会等;《诗经·国风》的相关文献由19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红普、胡义成、刘霞等。

《诗经·国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3 占比:86.9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90%

专利文献>

论文:27 占比:12.16%

总计:222篇

《诗经·国风》—发文趋势图

《诗经·国风》

-研究学者

  • 李红普
  • 胡义成
  • 刘霞
  • 吴翔明
  • 姜旭
  • 张亚玲
  • 张艳伟
  • 李彦明
  • 李梦迪
  • 李炳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芳
    • 摘要: 历代学者对《诗经·国风》主旨都有着不同的解释和阐述,汉代《毛诗序》从政治观念出发,对《国风》的解读与政治事件紧密结合,宋代《诗集传》从情感方面解读,将《国风》中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评为“淫奔之诗”。《诗经原始》通过“反复涵咏”的方式对诗歌文本进行分析,力图推究诗人原意。三者虽各有偏颇,但都为解读《国风》提供了新角度,都有时代价值。
    • 卢欣; 谭淑芳
    • 摘要: 《诗经》中的本源概念词蕴含着丰富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理念和民俗文化价值。近些年,文化外译过多地观照“读者接受度和读者视野”,缺失文化自觉。文化自觉论认为,“自知之明”与“他知之明”的结合才能达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状态。就本源概念词英译而言,译者应以“历时性、主体性和适度性”为准则,采取直译法、音译法、音译加注法和意译法来处理表层本源概念词,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增译法和创译法来处理深层本源概念词。
    • 赵艺博
    • 摘要: 《诗经·国风》《云谣集》中都收录了描写女性的作品,都有反映社会现实的特点,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特定时代的审美标准.从形态、性格、修养3个方面分析考察《诗经·国风》和《云谣集》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变化,探寻从先秦到唐宋人们审美意识的演进历程,进而发掘出审美标准产生的根源.
    • 赵艺博
    • 摘要: 《诗经·国风》《云谣集》中都收录了描写女性的作品,都有反映社会现实的特点,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特定时代的审美标准。从形态、性格、修养3个方面分析考察《诗经·国风》和《云谣集》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变化,探寻从先秦到唐宋人们审美意识的演进历程,进而发掘出审美标准产生的根源。
    • 李梦迪; 李榕(导师)
    • 摘要: 《诗经》是我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艺术源头。就内容而言可分为三部分《风》《雅》《颂》。其中《国风》部分为西周初期至春秋晚期的民间口语色彩明显。这些诗篇风格独特,情感丰富,韵律节奏优美,回环往复的吟唱是其突出特色。本文对《诗经·国风》中的联绵词进行穷尽性统计,发现共有32个联绵词,双声联绵词10个,叠韵联绵词13个,双声兼叠韵联绵词5个,非双声兼叠韵联绵词4个,分类进行古今对比,探究其演变,并进一步归纳出联绵词的三个特点:双声、叠韵联绵词占比较大,词义的单纯性以及词形的灵活性,最后对其隐藏动因机制进行探讨。
    • 王泽秋; 路耕; 姜旭
    • 摘要: 概述标题的内涵和作用,介绍古诗词英译的已有研究.以《诗经·国风》许译本中的篇名为例,探究直译法、意译法、增减译法、另拟标题法4种主要的英译方法在古诗词篇名英译中的应用,并总结其应用的规律性.分析发现,《诗经·国风》许译本篇名通常以传递源文主旨为原则,并力求最大限度融入源篇名,采用单一翻译方法与多种翻译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并充分考虑古诗词命名中特有的起兴、意象运用等多重要素.
    • 雨兰
    • 摘要: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我仆痡矣,云何吁矣。这是《诗经·国风》里的句子,读起来感觉多么朗朗止口、诗意浓浓、深情款款啊!
    • 郑晶心
    • 摘要: 周朝时有采诗官一职,从春天的第一缕春风拂过、第一棵嫩芽钻出泥土、第一片绿叶伸展、第一朵花儿绽放,采诗官便手摇木铎,行走在中原大地上,走向正在土地上劳作的农人。听到"叮铃叮铃"的声响,农人便知采诗官来了,亦知他们为何而来,"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也知他们到来的时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后来,这些诗编撰成了《诗经·国风》
    • GULU
    • 摘要: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读到《诗经·国风》中的这首《绿衣》时,心想:绿是冷色,黄是暖色,诗中人的思念一定已如冰炭置肠,而他所思念的人也一定很美。因为,喜欢穿绿衣的女子都是佳人。尽管名字里有“红”,我最喜欢的颜色却是绿。绿色,有春风走过时清朗爽脆的足音,有夏风拂过时清醇澄净的气息。色谱上深深浅浅的绿种类繁多,很难记,但若对照小说情节去读,会听到柔软的衣褶处,绿吟出的浅浅深深的诗句。
    • 王泽秋; 路耕; 姜旭
    • 摘要: 概述标题的内涵和作用,介绍古诗词英译的已有研究。以《诗经·国风》许译本中的篇名为例,探究直译法、意译法、增减译法、另拟标题法4种主要的英译方法在古诗词篇名英译中的应用,并总结其应用的规律性。分析发现,《诗经·国风》许译本篇名通常以传递源文主旨为原则,并力求最大限度融入源篇名,采用单一翻译方法与多种翻译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并充分考虑古诗词命名中特有的起兴、意象运用等多重要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