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虚实

虚实

虚实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3年内共计220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绘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57篇;相关期刊796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老年教育(书画艺术)、文学教育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0中国武汉便秘诊治高峰论坛等;虚实的相关文献由3997位作者贡献,包括邓心强、赵沁平、陈伟等。

虚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49 占比:61.1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857 占比:38.83%

总计:2207篇

虚实—发文趋势图

虚实

-研究学者

  • 邓心强
  • 赵沁平
  • 陈伟
  • 周忠
  • 冯志全
  • 刘振宇
  • 翁冬冬
  • 陈小武
  • 叶波
  • 吴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王盟
    • 摘要: 谢赫“六法”,几乎成为中国绘画理论的一大主流,它脱胎于名士风流的魏晋时代,在中国绘画艺术愈发专业化的历史时期应运而生,传承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六法”之中的“气韵生动”探讨最多,它是一种极为艰难、高级的艺术效果,以致出现有后人将它神秘化的倾向,认为气韵为先天所赐,并非人人可得。但梳理分析谢赫“六法”的提出背景就可以发现,它所倡导的艺术理论足具普遍法则的效用。纵观画史,可以说致广大,即气息、气韵、气象、气质、气派;尽精微,即灵气、清气、静气、仙气、贵气。今人创作,唯有真正领悟“气韵生动”之妙并将其融贯于笔墨,才能在艺术创作中表达出中国绘画的艺术特性和精神境界。有“气”有“韵”方“生动”,气韵是中国画的魂,是“物我合一”“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基础。
    • 吴忞怿; 徐虹; 蒋锐
    • 摘要: 博物馆作为实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一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载体,营造良好的展览陈列空间是提高博物馆展览影响力、促进观众理解展览内容、提升博物馆形象的重要一环。展陈空间不同于其他功能性空间,它在满足人体工程学中合适的尺度与比例和舒适的基本流线及的同时,将通过文物展品向观众表达展览内容,是充分满足观众精神需求的途径,故展陈空间更需要体现观赏价值。有节奏的虚实关系是在形式美学中是最能营造空间氛围、引导观众对展览内容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虚实相互对立,不同的对立组合中又形成有趣的节奏或平衡关系,使得展览更具观看性。该文通过笔者接触到的展陈设计过程中所使用的虚实关系,总结出展览实际应用,对其进行延展性探讨与深入研究。
    • 陈都
    • 摘要: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艺术逐渐踏上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但很多艺术家以功利化的创作方式,一味地呐喊、讽刺,使作品沦为一种刻板的程式。一些艺术家则以写意精神塑造革命美术,以画中可见之“象”,表达画外之“意”,开创一条“立象以尽意”的道路。写意精神与革命精神并不冲突,通过“立象以尽意”“意到笔不到”的方式,二者能紧密结合。
    • 许志益
    • 摘要: 《回响》是一部在虚构与真实之间反复回旋的小说。这种虚实回旋体现在三个层面,即人物叙述的虚实及彼此叙述的替置和颠覆、人物记忆的虚实交错和潜意识心理的自我求证与矫饰。在虚实不定的叙事中,小说完成了对人性扭曲与异化的批判、对人类潜意识真实情感的自我诘问与审视。对于东西而言,虚实交织是一种结构策略,作者通过双线对位的结构探索,使得文本意义发生裂变和增殖,并借此于虚中探实。除此,虚实交织也是一种文本策略,作者通过虚实话语建构文本张力。就具体叙事形式而言,互文的运用和多重内聚焦的叙事视角,也深化了《回响》中虚构与真实交织的话语表达。这种虚实回旋的独特叙事,为当下小说通俗性与先锋性的结合提供了另一种思考的向度。
    • 赵晓丽
    • 摘要: 口苦是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基本病机是胆气上逆。主要病位在胆腑,与肝、心、脾、胃、肾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口苦的原因不尽属实属热,内伤杂病中,主虚主寒者并非少见。口苦从某一角度反映了脏腑阴阳的偏颇。文章总结了临床从虚论治口苦的常见辨证分型,列举了典型病案,验证了口苦亦有从虚论治的理论,提出临证治疗口苦要辨清虚实正邪、阴阳属性。
    • 廖思思; 陈宁
    • 摘要: 承气汤始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治“胃家实”之阳明病,根据病情的不同程度与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治疗里实证。后世医家运用张仲景思想,并结合自身的时代发展特点,将三承气汤化裁薪传,对其证治由伤寒推广延伸到杂病,主治由阳明腑实证拓展到阳虚冷积、热伤气血、阴亏热结等虚实夹杂证,使承气汤逐步从攻邪法衍化至攻补兼施法,重视扶正祛邪,以达到“正足邪自去”“邪去正自安”,延伸了“下法”的应用范围,至明清时期完成了“由实而虚”的应用转变,并形成承气汤系列方。本文通过梳理承气汤的衍化过程,阐明其应用转变的理论基础,分析此类方的结构,并从中得到启示,即承气汤类方通过下法驱邪外出使气机条畅,邪祛则正气得复,故只要病机吻合,有正气可承,便可使用,不必拘泥,并以此助承气汤类方在临床上得以更广泛的应用。
    • 仓淼; 徐艺萱; 丁泉杰
    • 摘要: 传统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内容之一,其审美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在音乐本体的结构、宫调理论、旋律旋法等方面,呈现出以和为美的精神追求;第二,运用润腔、修饰手法产生虚实交融的音韵美,体现虚实相生的审美情趣,以声腔化的艺术呈现,使传统音乐获得了创新性发展;第三,以音乐的模拟性,实现对音乐中的情景描绘和情感抒发,音乐审美思维呈现多元化,产生情景交融的审美体验;第四,借助山水花木的音乐作品,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崇尚自然的审美情怀。
    • 黄明哲
    • 摘要: 于谨青年时期喜好研读《孙子兵法》,这段学习经历为其日后成为杰出战略家、军事家夯实了军事理论基础。于谨为将后,多次在实战中对《孙子兵法》加以运用,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 宋文萍; 苑述刚; 陈仲伟
    • 摘要: 介绍陈鳌石教授从虚实论治甲状腺结节的经验。陈鳌石教授认为甲状腺结节以“正气亏虚”为本,“气滞、痰凝、血瘀”凝结于颈前为标,“本虚标实”为其发病机制。并审证求机,将其病机分为虚、实两个方面。陈教授主张治疗上应审因论治,实证以痰凝、气滞、血瘀、火热为主,治以化痰、理气、活血、清热;虚证以阴虚、气虚、阳虚为主,治以滋阴、益气补气、温阳。
    • 郝二伟
    • 摘要: “虚”“实”是《老子》用以描述道体及道物关系的重要概念,但学界历来重“虚”而轻“实”。事实上《老子》中隐含着其从存在论、认识论、修养论三个向度深入探析“虚”“实”内涵,并从“以实见虚”到“以虚观实”着手对虚实关系做了系统梳理,揭示其“虚实并重”之真意的内在逻辑。就存在论而言,“虚”并非一无所有之真空,而是寄寓于“实”并与之结合才彰显并发挥其效用;就认识论而言,以“为学”认识万物之“实”之后方能“以实见虚”,即“为道”;从修养论而言,通过“观”,进而以具有“致虚”功能的心“涤除玄览”,去掉一切指向“实”的经验、知识,方能“以道观之”,最终实现“以虚观实”,关照人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