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孔子诗论》

《孔子诗论》

《孔子诗论》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1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哲学、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2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中国哲学史、北方论丛、学术交流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2012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2009年两岸四地“《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学术研讨会等;《孔子诗论》的相关文献由174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康斌、徐正英、姚小鸥等。

《孔子诗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4 占比:91.8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2.70%

专利文献>

论文:12 占比:5.41%

总计:222篇

《孔子诗论》—发文趋势图

《孔子诗论》

-研究学者

  • 黄康斌
  • 徐正英
  • 姚小鸥
  • 刘冬颖
  • 曹建国
  • 陈桐生
  • 何江凤
  • 刘春雪
  • 张丽丰
  • 张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丁四新
    • 摘要: 《孔子诗论》展示了孔子诗学的基本观念和方法。“诗无隐志,乐无隐情,文无隐意”是孔子《诗经》解释学的基本观念,深化了《尚书》“诗言志”之说。孔子论《诗》的思想还包括:以“德”、以“天命”说《诗》;以“民性固然”说《诗》;以“情”说《诗》;注意《风》《小雅》《大雅》《颂》的风格差异及其所反映的情感、生活的多样性。此篇竹书的价值远超《诗序》,是今后论述孔子诗学的首要依据及说解《诗经》的重要参考文献。《参德》的思想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使用了“天神”“皇天”“上帝”“天命”等词汇,主张礼敬天地鬼神;强调“无思”之德,主张人主应当效法天地,敬顺天常、天时、天礼;主张“临民以仁”,民本思想浓厚;禁忌用语较多,训诫口吻强烈,宣扬了赏善罚暴的思想。此篇竹书的思想成分复杂,但从总体上看,应当判定为阴阳家著作。
    • 陈前进
    • 摘要: 《孔子诗论》简的简序编排问题一直争议较大,目前至少已有15种不同的编连方案。从简制和文意两个方面入手,可以对第1-7简的留白简的顺序进行重新考查。在所有29枚简中,第1简所在位置争议最大,而通过对文义和文例两个方面的分析,将第1简排在第3简之后较为合适,同时根据“墨节符”的位置可以把所有29枚简的内容分成三个大的章节。
    • 苏浩
    • 摘要: 《小宛》是《小雅·节南山之什》中的一篇,历代学者对这首诗的解读不胜枚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汉代郑玄的“刺王说”和宋代朱熹的“兄弟相诫说”,而随着近年来出土文献的大量出现,对《小宛》主旨的解读又有了新的说法。
    • 过常宝
    • 摘要: 春秋时期,诗乐舞三位一体而统称“乐”,用于各类仪式。春秋君子赋予“乐德”以历史理性和政治伦理,强调其和物感心的功能,其中隐含着“乐教”意识。此时并没有出现明确的“乐教”说。《仪礼》《周礼》中所描述的“乐教”制度,其实只是对乐官、乐舞人员、“宗子”们的礼乐职事教育,不可能扩大到一般的贵族和士人,也非社会性教育。而将“乐教”用于士人品德培养的是孔子。春秋有赋诗、引诗现象,也出现了“说诗”,但人们很少在“乐”之外论“诗”,尚未形成明确的“诗教”观念。孔子始以诗为教,使其从“乐”中独立出来。《孔子诗论》所谓“诗亡隐志,乐亡隐情,文亡隐言”,可以看作“诗教”成立的一个宣言。
    • 张瀚墨
    • 摘要: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孔子诗论”一篇是大家认识这批竹书的开始,也是这批竹书中学者讨论最多的一篇,为研究先秦解诗传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但这篇文献并不完整,也不像之前大家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篇结构和逻辑都很严密的论文,而是论诗材料的汇编。这批材料不同于《毛诗》序,缺失类似于《毛诗》序中关于诗歌分类以及解诗历史框架之类的信息,反映的是一种不见于传世文献的“今文”解诗模式:“孔子诗论”之于《毛诗故训传》和《毛诗》序,类似于《春秋公羊传》或《春秋穀梁传》与《春秋左氏传》的关系,是通过单个字词构成的语义链条,来探求诗背后所隐藏的圣人思想和微言大义。
    • 夏南强
    • 摘要: 文章阐释了“类序”二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分析了文字的产生且将其运用于文献记载、礼乐制度的制定及《诗》《书》《易》《礼》《乐》经典的形成等“类序”问世的文化背景。认为“类序”起源于孔子整理六经与聚徒讲学,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孔子诗论》包含有总论《诗》旨以及颂、大雅、小雅、国风各类诗旨的讲解论述文字、对《诗》中内容主旨相近各篇的比照分析文字、对单篇作品主旨的剖析评论文字等,是现存最早的“类序”。“类序”的诞生,开创了文献研究评论的先河,奠定了中国目录学的学术基础,创立了“序”类文章体裁。“类序”在中国文化的沟通与传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朱友舟
    • 摘要: 上海博物館藏楚簡《孔子詩論》作爲具有齊系寫法的抄本,受底本影響較大,功力精深,筆勢方勁嚴謹,結構整飭端莊,格調勁峭硬朗,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書風.此篇與受鳥蟲書影響的郭店楚簡《六德》形成鮮明對比,讓我們窺探到二者書風的差異以及《孔子詩論》受齊系影響而形成的書風特點.
    • 刘承
    • 摘要: 上博简《孔子诗论》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诗》学研究文献.简文所载孔子论诗,主要集中在王权、婚恋和性情三个方面.孔子赞美"文王受命",推崇以周天子为核心的王道政治;强调"以色喻于礼",主张将男女婚恋纳于礼的范畴,但不排除自由恋爱;注重以"性""情"解诗,阐发人性,揭示真情.《孔子诗论》可视作《诗经》学术史之"源",充分反映了先秦儒者广阔而活跃的思想世界.
    • 张强; 董立梅
    • 摘要: 《五行》引《鸤鸠》《燕燕》,其《诗》学阐释和"慎独"思想的阐发完全融合在一起.由《五行》,向上联系上博简《孔子诗论》、郭店简《缁衣》等出土文献,向下联系《荀子》《毛诗》等传世文献,它们俨然像是一个《诗》学传播的链条,展现出先秦至汉代《诗》学发展的一些重要脉络,并逐渐形成了儒家解《诗》的传统.其一,《毛诗》标"兴"解诗上承孔子"诗可以兴""兴于诗"的观点,其实现的中间环节是《五行》明确地用"兴言"的概念解《鸤鸠》《燕燕》.其二,在诗篇的具体阐释上,《毛诗》论《鸤鸠》源于《孔子诗论》《五行》等,三者一脉相承.其三,《孔子诗论》《五行》以"情"论《燕燕》,而《毛诗》从中索隐出具体的事件,将"情"落到实处,使其有针对性,与言"情"有相承之处.
    • 陈丹奇
    • 摘要: 学界对《孔子诗论》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作者、简序编排、简文释读、文本阐释四大议题,文本阐释又包含对其诗学、诗经学史、思想史、历史文化价值的多维探索.回顾与反思其学术史可知,作者问题要立足先秦时代的著述观念与实践,注意区分"作者""述者""抄者"的各自角色及其意义;简序编排要重视物质形态的作用,遵循形制第一、表达第二、意义第三的原则;文本阐释应建立在文本整理的坚实基础之上,文本整理又以简文释读为核心;诗学研究是《诗论》研究的根本与归宿,其他阐释研究则要注意文献的使用限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