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礼记》

《礼记》

《礼记》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183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风俗习惯、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4篇、会议论文14篇、相关期刊1019种,包括齐鲁学刊、社会科学辑刊、文史知识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2015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论坛暨第26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十三次年会等;《礼记》的相关文献由1581位作者贡献,包括吴蕴慧、徐宝锋、杨雅丽等。

《礼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24 占比:99.24%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76%

总计:1838篇

《礼记》—发文趋势图

《礼记》

-研究学者

  • 吴蕴慧
  • 徐宝锋
  • 杨雅丽
  • 潘斌
  • 王锷
  • 丁鼎
  • 佚名
  • 李衡眉
  • 陈丛兰
  • 宋钟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沐风
    • 摘要: 作为《礼记》中的两篇,《大学》和《中庸》被单独抽取出来,与《论语》和《孟子》一起并称“四书”,成为宋元以后科考的必读书经,直至作为儒学经典传承至今,对于国人的价值理念仍旧有着深刻长远的影响。作为初学入德和道统的经典,虽言辞简约,却内涵广博,所以每每囫囵粗读,也仅能从其字面了解一二,至于其所含深意则远远无法触及。虽然对于天道唯诚、人道唯善的高深道理懵懵懂懂,但是对于贯穿通篇倡导力行实践、积微成著的教诲印象至深.
    • 王雨梦
    • 摘要: 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末尾写道:“幼子饿已卒”“里巷亦呜咽”,面对这一情形,杜甫的反应竟是“吾宁舍一哀”,这显然与他慈爱重情的性格不符,除去杜甫有推己及人、忧以天下之心外,还可能与该夭儿为无服之殇,故无丧服之礼、哭泣之仪、祭奠之位及唐代不哭丧婴习俗等有关,此外,这也是一种描写手法,可达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 王野
    • 摘要: 加强新时代我军基层建设,是强军兴军的根基所在、力量所在。旅营连体制下,营级党委“上承机关、下接连队,属于基层、领导基层,身处前沿、帮带直接”,这从根本上明确了营级党委在抓基层中的职责定位,而营党委抓建的核心是抓好建好基层党支部。营级党委抓建基层党支部要用好“四种招法”。招法之一:在高点筹划中规范工作秩序《礼记》有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营抓党支部,首先要抓好各项工作的筹划,就是把方向、指路子、教方法。党支部各项工作虽然相对独立却又相互交织,在具体落实中难免造成打乱仗的现象。
    • 孫思旺
    • 摘要: 馬融是否撰有《禮記注》一書,自古頗有疑辭。其書不見於馬融自叙、史志著録及漢唐注疏稱引。惟《後漢書》臚列馬融所注書,將“三禮”囊括其中。《後漢書》中“三禮”一詞凡三見,除鄭玄“通爲三禮”是富於特定含義的實指以外,其餘兩例,即馬融注三禮、盧植解詁三禮,皆是對不確定史事的泛化描述。范曄受陳邵之説影響,誤讀了《鄭志》及盧植奏書的相關記載,而以爲馬融曾經注及《禮記》,但又未能取得實物傳本的證實,故只能籠統言之若此。清人馬國翰博徵典籍所載馬融之説,輯出《禮記馬氏注》一卷。馬輯本的廣泛流布,加大了馬融注《禮記》説的實際影響。但通過逐條梳理考辨可知,馬國翰所輯《禮記馬氏注》完全不能成立。
    • 瑶华
    • 摘要: 你以为“洗澡”就是“洗澡”?古人洗澡和现代人洗澡是不是一样呢?当然也有一定的差别。汉朝人编写的《礼记》里,对君子洗澡的流程做了专门的要求:洗澡时,要用两条布巾分别擦洗上半身和下半身,上身要用细葛布,下身要用粗葛布;从澡盆里出来后,要站在草席上冲洗脚部,之后再擦干身体,穿上布衣;洗过澡后。
    • 梁世累
    • 摘要: 十几年前,每逢过年过节,都有家长或学生给老师送礼物,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如今,大家都谈“礼”色变。何为礼?《礼记》记载: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大意是:上古时,人们崇尚以德为贵,后来却推崇施恩图报。在礼这个方面,开始提倡往来报答。施人恩惠却收不到回报,是于礼不合的;别人施恩惠于我,我却没有报答,也与礼不合。人们有了礼的规范,社会便得以安定,少了礼,社会便会倾危,所以,礼,不能不学!由此可见,礼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由来已久。无论是送礼还是行礼,都表示一种谦恭和尊敬,是对施惠于己的人的一种回馈。
    • 龚达才
    • 摘要: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法定的植树节,但自古以来就有植树造林的良好习俗。《礼记》有言:“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早在公元前五帝时代,舜便设立了九官之一的“虞官”,处理全国的林业事务。我国历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树,是由一位名叫韦孝宽的将军,于1400多年前在陕西首创的。后来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是为了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我国曾于1915年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最初由林学家凌道扬等倡议设立,而后在1928年将植树节改为孙中山逝世的3月12日,以纪念革命先驱的植树造林愿望。
    • 马达
    • 摘要: 《礼记》有言:“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意思是水越深,水流的速度就越平缓;有修养的人说话多是再三斟酌,且不轻易表态,不轻易下定论,谨言慎行。具体说来,语迟的含义大体包括这样三层意思。一是不懂别乱说。十句话里说对九句未必有人称赞你,但如果你说错了一句可能就会被人指责。这也告诫人们千万不可为显示自己的能力见识而夸夸其谈、不懂装懂,这样很容易惹来麻烦,也很容易被人看不起。遇到自己不懂的事,不耻下问,学懂弄通是正确的做法;遇到棘手的事情,不妨冷静思考,深思熟虑后再发表意见为好。
    • 杨蔚; 杨明兴
    • 摘要: “和”字的历史渊源及其文化底蕴深厚,尤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本研究主要分析“和”字在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应用,探讨理雅各、老安和罗志野三位译者的英译版本,以期对“和”字今后的英译对比研究打下基础,丰富“和”研究,打开一个了解中国的新的文化视角。
    • 宁镇疆; 卜易
    • 摘要: 《老子》欲绝之“巧”乃巧伪、巧诈之“巧”,而“利”实指货财之“利”,非“利口”“巧言利辞”之“利”。《礼记·表记》载周人“尊礼尚施”,“礼”造成“巧”,“施”则养成趋“利”之势,由此导致周人的“利而巧”之弊,此乃《老子》要“绝巧弃利”的真正原因。周之所以兴,文献多谓“文王受命”,这不过是周人的政治宣传;《诗》则云“陈锡载周”,即强调能“施”“布利”的重要性,此又揭示出周政重“利”的另一面。由“义”“利”关系及“绝巧弃利”看,今本《老子》第十九章的“绝仁弃义”也明显是不合逻辑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