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同思想

大同思想

大同思想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政治、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201篇;相关期刊224种,包括现代哲学、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研究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5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论坛暨第26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2014年第6届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高级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年会、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本土化的探索等;大同思想的相关文献由282位作者贡献,包括魏义霞、张恒俊、任军等。

大同思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3 占比:7.8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3201 占比:91.96%

总计:3481篇

大同思想—发文趋势图

大同思想

-研究学者

  • 魏义霞
  • 张恒俊
  • 任军
  • 刘明华
  • 廖荣榆
  • 汪志强
  • 王松涛
  • 刘广昊
  • 刘水静
  • 吴雁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霞; 金柄珉
    • 摘要: 申圭植是流亡上海的韩国近代著名独立运动家,在流亡中国期间,他与中国革命党人之间展开了广泛而密切的交流。在与中国革命党人交流的过程中,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大同思想和对舆论宣传的重视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且这些思想也都在人际交流和革命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变化,因此探讨申圭植在流亡中国期间与中国革命党人的思想交流,可以阐释其在中韩近代人文交流史中的价值和意义。
    • 宁杰; 宁泽川
    • 摘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的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吸纳近代民主主义的合理内核,可以对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合理阐释.这对我们在新时代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 郭国祥; 徐亚飞
    • 摘要: 清末,康有为利用"三世说"这一学术思想作为推行自己政治理念的立足点和支撑点,重新构建了"三世说"的理论内涵.他融合西方进化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人性论,对传统的"大同、小康"加以发挥和改造,将"三世说"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拓展,张扬"三世"的政治旨归,使之具有了相当浓厚的近代意识和世界意识."三世说"在康有为的改造和创新之下,摆脱了传统"天不变,道亦不变"思维定式的束缚.他认为历史在不断前进中发展、不可逆转,为进行根本性、全局性的变革以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扫除了思想障碍.康有为的"三世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代表了"三世说"这一理论的最终成型.
    • 钱磊
    • 摘要: 中国走马克思主义道路是必然的,不单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适用于中国的国情,而是因为中国精神文化的特点与气质都与马克思主义有着极大地契合度,本文在“大同思想”与“实用理性”两方面来探究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精神文化的契合度。
    • 钱磊
    • 摘要: 中国走马克思主义道路是必然的,不单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适用于中国的国情,而是因为中国精神文化的特点与气质都与马克思主义有着极大地契合度,本文在“大同思想”与“实用理性”两方面来探究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精神文化的契合度。
    • 孔凡娟; 高洪波
    • 摘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随机提出来的,而是有着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深厚的理论基础.这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和民族观,另一方面是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和民族观.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的思想资源,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吴为山
    • 摘要: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同在一片天空下"。题目产生的缘由有两点,一是人类的生命本源是共同的,最终理想也是共通的。二是我创作了许多雕塑作品,无论东方圣人或西方大哲,都可以在不同国度的天空下展开文明对话。2000多年前,孔子和柏拉图近乎同时提出了大同思想和理想国,让我们看到了即使身处不同文明环境中的人,也怀有相通的初心和目标。基于这样的初心,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早已开始了交流互鉴。
    • 熊秋红
    • 摘要: “无讼”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导性价值取向,其中包含的和谱与大同思想弥足珍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行和市场经济的勃兴,公民权利意识觉醒并且日益强化,“无讼”观念逐步被“健讼”所取代,并成为“诉讼爆炸”的重要根源。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及时提出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楓桥经验”,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 罗锦程; 杨寓馨; 韩帅帅; 陈曾思澈
    • 摘要: 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不懈追求的共同理想。从《礼记》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从南宋农民起义领袖钟相提出的"等贵贱,均平富",到清朝末年洪秀全憧憬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温饱";从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再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无不体现从古至今中国追求公平的政治文化传统。
    • 魏义霞
    • 摘要: 康有为、谭嗣同都对大同社会乐此不疲,然而,人们对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尤其是《大同书》兴趣盎然,却对谭嗣同的大同思想少有问津.对于康有为、谭嗣同大同思想的关系,历来关注不多.从历史上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都极力彰显谭嗣同与康有为大同思想的相同之处,在有意无意间忽视乃至抹杀了谭嗣同大同思想的独特性、原创性.无论学术界对谭嗣同大同思想的漠视还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对康有为、谭嗣同大同思想相同性的单向强调都表明,有必要对康有为、谭嗣同大同思想的相互关系予以深入探究和剖析.尽管康有为、谭嗣同的大同思想都是对西学、中学和佛学的和合,然而,两人对三者的和合方式和具体取舍却大不相同.两人大同思想的异同通过理论来源和内容构成集中而直观地呈现出来.正是对西学、中学和佛学的不同取舍和侧重先天地框定了康有为、谭嗣同大同思想的不同内容.这些共同展示了谭嗣同大同思想的原创性和独特性,也是审视、评价康有为与谭嗣同大同思想关系的重要参数.有鉴于此,从理论来源入手对康有为、谭嗣同的大同思想进行比较,既有助于直观感受谭嗣同大同思想的独特性,又有助于深刻把握康有为、谭嗣同大同思想的相互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