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乌托邦

乌托邦

乌托邦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97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62篇、会议论文13篇、相关期刊1789种,包括读书、中国新闻周刊、青年文学家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新媒体时代艺术研究的新视野第一届会议、中国人民大学比较视野下的国家建设与民主学术研讨会、首届全国文艺学与美学青年学者论坛等;乌托邦的相关文献由3710位作者贡献,包括董四代、张彭松、蔡翔等。

乌托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62 占比:99.67%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33%

总计:3975篇

乌托邦—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林清华
    • 摘要: 电影在传播意识形态的同时,也制造着乌托邦.中国电影的逃避主义传统始于都市与乡土的意识形态置换,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地域的流动,在两岸三地不同的语境中发展不同的特质.在台湾电影中转换为空间流散与身份危机的互动,而在香港电影中则呈现为对传统文化与文以载道的反叛与疏离.三者有着相似的社会、文化与心理土壤迥异的呈现方式,共同构成中国电影逃避主义传统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景观.
    • 何玉斌; 马成鸣
    • 摘要: 作为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共振波”,新世纪以来的乡村电影描绘出了丰富多元的乡村空间图谱。在不同的话语背景指导下,乡村空间依次被描述为封闭的传统乡土、想象的乌托邦和现代性的废墟,较之以往影视作品中单一刻板的乡村形象,似乎形成了对乡村空间差异化和多样化的表达。但是这种空间书写更多来自外部世界的“他者凝视”和“转述代言”,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对乡村生活的真实体验和客观表达,失去了对乡村空间真实、细致的描绘,使得乡村成为一个被架空的符号。
    • 谢世琦; 李佳楠
    • 摘要: 综艺《可以给你做顿饭吗》是东南卫视和海峡卫视联合制作的温暖系纪录型真人秀,节目将直播间放置在居民楼中,采用“听一段故事、吃一顿饭”的方式,将视角汇聚在底层平民,聚焦他们的生活,一顿饭成为沟通情感的中介。本文认为,节目从通过构造“乌托邦”的就餐空间、“家宅”空间建构了人物自身的认同,使饮食具备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诉求;通过构造中西并存的“第三空间”,使饮食成为建构国家认同文化的重要形式。
    • 腾远
    • 摘要: 2021年11月27日,我抽空去了一趟广州太古汇,逛了逛在那里举办的一个"声音乌托邦"为主题的黑胶市集。对于热爱实体唱片的自己来说,如今即便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这样的活动也难得一遇了,虽然我对黑胶唱片的接触也是近几年才开始,但有这样的机会还是要去看一看。
    • 徐健
    • 摘要: 世界主义思想可追溯至希腊化时期,它发韌于犬儒派,兴盛于廊下派。如果说犬儒世界主义是反礼法的,那么与犬儒派学脉相连的廊下派却旨在构建世界共同体。廊下派创始人芝诺首先构想了“圣贤城邦”,在其中,普天之下的圣贤遵从共同法或自然法,彼此友爱地生活在同一个共同体中。这种普世国家经克律希珀斯的改造以及随后其他廊下派哲人的发展,最终演变为一个以不同程度囊括天下人的、人道或博爱的“宇宙城邦”。廊下派世界主义是对世界实在的一种真实描述,而不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但它又是不可实现的,同时难为茫茫天下奠定有效的秩序。正因此,廊下派的这份遗产值得关注和反思。
    • 黄汉平; 李智; 刘汉波
    • 摘要: 张炜与阎连科都通过写作思考传统乡土遭遇现代性这一问题。张炜采用了重建乌托邦的叙事策略,他试图划分传统与现代的边界,重塑道德乌托邦;阎连科则采用了解构乌托邦的叙事策略,演绎了乡土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种种荒诞。虽然二人使用的叙事策略不同,但本质上二人都陷入了一种简化操作、自我复制的创作模式。这种创作模式令传统乡土与现代性关系的书写沦为顺应大众想象、迎合大众阅读口味的消费生产,反映出知识分子型作家在乡土文学创作过程中把握自我定位的巨大难度。
    • 张雪柔
    • 摘要: 从玩偶作为物品到其作为商品,从景观想象到影像幻景,为何迪士尼“达菲家族”成员“玲娜贝儿”能够唤起小众群体的文化认同与远超玩偶本身使用性的高商业价值?文章以社会创造的消费环境为中心,从商品、景观、影像等关键词出发探讨“玲娜贝儿”玩偶的神话是如何在传播过程中被建构起来的。
    • 谈冕; 梁脉秋; 徐闻
    • 摘要: 2021年国庆期间,宋庄艺术创意小镇嘉年华开启,小堡文化广场人头攒动,数十个艺术创意市集商铺热情迎客,吸引不少市民围观挑选。宋庄这座"小众"的艺术小镇也开始了面向大众的"破圈"。宋庄之兴,始于艺术宋庄的成名也就是近二十年来的事。来自国内外、怀揣梦想的艺术家"北漂"到宋庄落脚。
    • 吴静
    • 摘要: 元宇宙这一概念甚嚣尘上,元宇宙的话语建构,体现了以技术架空的方式追求完美的统一性和理想的单纯性的乌托邦愿景。元宇宙的乌托邦叙事一方面使解决的可能性以结构性变迁的形式发生,另一方面却更加犬儒主义地向虚拟现实领域收缩,并且杜绝物理现实对虚拟现实的渗透和干扰。元宇宙中的NFT技术本质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因其所能实现的独特性和稀缺性要求,成为审美投射的最佳载体。在NFT艺术品强大市场吸引力更深层的神话学符号意义上,个体被新自由主义心理学所驯化的主体性的投射冲动,使NFT艺术品的真正符号意指并非人文主义的个体主体,而是以太币圈的富豪玩家。元宇宙建立的空想性秩序,不但可能成为对物理现实中社会问题的映射,更可能是社会问题的扩大化和极致化。“元宇宙神话”加重了线上线下区隔,遮蔽了数字弱势群体的存在现实。技术救世论不仅要抵御来自技术权威和科技巨头的傲慢,更要遭遇资本动机的挑战。
    • 王希腾; 刘嘉宁
    • 摘要: 2021年10月28日,扎克伯格宣布将其公司更名为“Meta”,旨于让人类通过其系列产品,亲身体验一个现实宇宙之外和之后的虚拟世界——新宇宙空间。元宇宙所创造的新的空间形式,明显区别于发轫于20世纪的任何空间理论。随着20世纪80年代至今科幻小说中空间新概念的不断增加,元空间概念在文学层面的存在与价值越发清晰。元空间在文学层面具有两大核心特征:人物身份的混杂性和乌托邦叙事的讽喻化。它超越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属性更容易被元宇宙相关科幻小说所应用,用于创造大规模参与式媒介的生存形式与未来空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