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格非

格非

格非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65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45990篇;相关期刊345种,包括读书、文学教育、青年文学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六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语言文学暨文化学术研讨会等;格非的相关文献由585位作者贡献,包括格非、孙景鹏、林培源等。

格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4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5990 占比:99.56%

总计:146635篇

格非—发文趋势图

格非

-研究学者

  • 格非
  • 孙景鹏
  • 林培源
  • 谢有顺
  • 陈晓明
  • 余中华
  • 刘春
  • 南帆
  • 张清华
  • 张立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詹子乂
    • 摘要: 《春尽江南》是格非“乌托邦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不同于《人面桃花》与《山河入梦》试图展示的革命乌托邦与社会乌托邦的溃败史,格非将目光投向了当下中国社会的精神现实,通过身为诗人的谭端午与律师的庞家玉之间长达二十年的悲剧性婚姻揭示知识分子群体在嬗变的时代下不同的精神困境与自我选择,直指社会中被边缘化的知识分子和精神乌托邦理想永恒的消隐幻灭。
    • 吴霜
    • 摘要: 格非“江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春尽江南》,向我们描绘了现代化社会的景象。透过女主人公庞家玉的视角,读者看到的并不是一味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社会,在光鲜亮丽的生活背后,还有金钱至上的功利主义,教育体系和法制程序的繁琐无用,以及与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相对的人类精神世界的极度贫乏与脆弱等。通过从外到内地分析庞家玉,我们可以一窥格非在《春尽江南》中蕴含的反现代思想,并为当今社会对于现代化进程的反思以及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反现代书写研究提供借鉴与依据。
    • 刘宇婷; 柯著嘉; 王冠
    • 摘要: 格非是先锋派作家中的一位重要代表,因为其强烈的先锋性,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研究。文章尝试挖掘与整理日本关于格非研究文学的研究成果,具体总结了日本学者的格非研究内容与特色,发现日本学界的格非研究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体现在对格非小说叙事手法先锋性的研究、对小说主题之“历史”与“记忆”的关注、对中国学界的关注与研究的批判性接受和对格非重要作品的细腻且丰富的文本解读上。这些都对我国的格非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田馨
    • 摘要: 格非是一位同时兼具农民身份和知识分子立场的作家,农民生命中真实和充满“重量感”的特质给了格非从“外部进入”的力量,同时人文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精神、强烈的批判意识和深切的社会关怀又促使格非站在知识分子的立场上通过文学创作向公众传递有价值、有深度的观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特质在格非的身上由矛盾冲突走向交叉融合。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一方面使人们更加准确地理解格非作品的本质,另一方面也促使人们对当代其他拥有农民身份和知识分子立场写作的作家给予更多的关注。
    • 刘潇萌
    • 摘要: 《月落荒寺》是格非2019年出版的小说,与20世纪90年代的长篇小说《欲望的旗帜》有着内在的隐秘联系。若将这两部作品与“江南三部曲”、《隐身衣》等作品连接起来,一条贯穿格非二十多年创作的脉络已然显现。梳理格非写作的发生、变化、定点、转换、现状以及未来的可能性发展,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格非与世界建立的联系,对世界的阐释,对存在的追思,以及他赋予它们的文学形式。在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他以“知识分子”的群像进行“自我”塑造,探寻自我存在的边际,通过外在的世界和内在的思考,去感知、了解、接受、认同并建立真实的自我,这是格非的哲学,也是他滋养在文学中的精神内核。这样缜密且具有系统性的思维和布局让人肃然起敬。
    • 张慎
    • 摘要: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在百年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围绕着如何处理乌托邦实践与私人欲望的关系,反思了乌托邦实践的历史教训。小说通过对私人欲望与乌托邦实践的纠缠、为了乌托邦的“纯洁性”而极端压抑人的情感欲望及欲望泛滥时代中乌托邦受挫境遇的反思,展开了对乌托邦与欲望、历史与现实的双向审视。在反思乌托邦实践失败根源的同时,格非也肯定了乌托邦的理想主义精神、超越性维度、疏离并反观现实的精神立场等可贵的人文价值,以期为当下社会提供救赎的精神资源。
    • 王婕妤
    • 摘要: 格非的小说创作从1980年代一直持续到当下。不短不长的三十余年间,社会人生的空间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二十年,商品经济和消费主义甚嚣尘上,生产的想象力和效率与日俱增,将更加丰富多彩的空间提供给人们。面对侵略性愈发强大的社会空间和逐渐退缩的个人领地,面对碎片化的生活,空间叙事盖过时间叙事,从格非长篇小说的文本中凸显出来。因此借助“边界”,考察格非小说中的空间叙事,可以更加细腻地分析格非小说对空间形象和空间关系的描述,并且对如何勾勒出人的生存场景,如何对生命孤独和个体命运等问题进行思考。
    • 汪晶晶
    • 摘要: 格非新作《月落荒寺》在叙事上呈现出神秘化和诗化两种倾向,其小说叙事在特征上有着八十年代先锋风格的印痕,但从叙事的完整性及写实风格而言,这篇新作又与其前期作品有较大的不同,呈现出向传统回归的趋势。《月落荒寺》所体现的叙事艺术,一方面赋予了小说展现世情、超越世俗的精神意蕴和审美价值,另一方面实现了格非所追求的“文质彬彬”的叙事,为小说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胡传吉
    • 摘要: 审美研究及经典研究,于文学研究而言,是减法对文学意义的追问。格非在1980年代中后期、1990年代早期所创作的一些中短篇小说,如《追忆乌攸先生》《迷舟》《褐色鸟群》《背景》《傻瓜的诗篇》《锦瑟》《凉州词》等,显示出比《人面桃花》等长篇小说更多的复杂性,在多样性方面,也更为出彩。格非以理性与神秘之悖论连接起不可知与不可行,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足以开拓现代未知领域的小说“巫术”,但同时,作者把人的存在引向了神秘而未知的非“存在”状态。“走向”传统的格非,搁置了一些与现实相关的疑案,他以温情、伤感等姿态,成功地隐去那些不能实现、不可知的内容。不确定的人,成为乌托邦的注脚。
    • 陈粲
    • 摘要: 格非“江南三部曲”的叙事结构既包含着深厚的诗学蕴涵,又具有鲜明的时空演变特色。丁帆认为三部曲“的确是作者精心构思出来的一部叙事结构非常精致的杰作”。格非亦自谦“时空问题在《江南三部曲》里边有一些思考”。就叙事结构而言,时空演变委实是“江南三部曲”小说世界建构的一项重要因素:它既为小说提供了虚拟却可信的空间场域,从而使小说叙事具备有效而完整的空间系统构造;也在小说空间系统建构的同时,赋予空间场景以共时性并置和圆环式循环结构,赋予时、空意象以象征性,从而完成小说叙事空间形式和时间蕴涵的双重建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