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叙事艺术

叙事艺术

叙事艺术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电影、电视艺术、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8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1119篇;相关期刊754种,包括文学教育、北方文学(下旬刊)、安徽文学(下半月)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丝绸之路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两岸青年文学会议、新中国电影六十年论坛等;叙事艺术的相关文献由1528位作者贡献,包括姚国军、史博公、尚继武等。

叙事艺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8 占比:12.35%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1119 占比:87.56%

总计:12698篇

叙事艺术—发文趋势图

叙事艺术

-研究学者

  • 姚国军
  • 史博公
  • 尚继武
  • 张珺
  • 李运抟
  • 杜贵晨
  • 陈林侠
  • 陈红
  • 余娟
  • 刘建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呼雲喆; 徐晓杰
    • 摘要: 在压抑沉闷、专制残暴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张爱玲对于封闭空间有着独特的叙事自觉。《金锁记》中设置了姜家和租屋两个封闭式的家宅空间,其中又套入了帐子、烟榻和楼梯等小型封闭空间,形成套盒式的封闭空间叙事模式。与此同时,姜二爷和芝寿的两个“帐子”前后呼应,串联起小型封闭空间叙事的线索。麻油店、公园等开放空间的设置与封闭空间形成鲜明对照,由此,封闭空间对人性的压抑得到了前所未有地强化,形成巨大的艺术张力。张爱玲将个体人生体验和对人性的透悟升华为书写女性命运的叙事策略,为空间叙事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 贾宇萍; 苗勇刚
    • 摘要: 当代英国作家A.S.拜厄特着迷于童话及童话叙事艺术。以拜厄特的两部长篇小说和童话故事集为研究文本,以她的文学评论和随笔为参照,探讨作家所具有的童话情结及其与文学创作的关联,分析其后现代语境下的童话创作所具有的独特叙事艺术,即通过镶嵌童话元素和童话改写文本,使童话副线和小说主线对位呼应,双线情节互动发展;作家的精巧编织使其童话叙事既是对经典与传统的继承和修正,又具有明显的后现代自反性和智性色彩。
    • 单小曦; 钟依菲; 肖依晨; 朱哲娴; 钱书逸; 刘欣
    • 摘要: 《将夜》中猫腻一方面借用中国疆域中曾有或仍有的国家和地名融入俗世世界,另一方面构建了四个神秘的不可知之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修炼体系,在"反常化"的架空世界下从俗世世界到修行者世界、从外部地理文化景观到内部修行理念共同形成了《将夜》的世界舞台。叙事艺术上,小说以"与天斗"为主线,通过伏笔、隐藏故事线与宏大场景突出了史诗性,宏大叙事的框架下存在着"喧哗"的民间叙事,展现出猫腻的草根情怀,并以考究的语言诠释了"文青型"网络写手的样貌。人物塑造上,小说基于大众普遍认同的伦理观,通过"欲望书写"中的"功利主义伦理观"和两性关系中的"性别伦理观"建构出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并形成了书院与佛宗两个不同阵营的人物群像。思想主题上,小说通过各派别的设定,展现出对儒释道部分教义学理的阐释与变形,同时将西方个人主义和中国传统集体主义两者结合,由此完成对儒释道思想的重构,构建了"天道"和"人道",最终通过后者战胜前者的设定展现出小说中宣扬"人道"思想的世界观。
    • 韩群
    • 摘要: 于立极是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刚进入第一个黄金十年,涌现出的类型化写作的作家。当第二个黄金十年刚刚开启之时,虽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但儿童文学出版却依然繁荣。一些儿童文学作家仍然保持昂扬向上的态势,继续突破自我,于立极就是其中愈战愈勇的代表之一。他是一位具有探索精神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心理咨询小说,开拓了儿童文学的疆域,创立了一种新的文学类型。
    • 陈莹雪
    • 摘要: 莫言以《晚熟的人》从历史的波诡云谲中脱离出来,带着平和的姿态踏入了纷纭复杂且变化迅速的乡土日常,试图建立与故乡的当下联系;突破自我的“还乡”视角使得故乡重塑的“当下感”得到了强化,叙事艺术的创新也使得文学与现实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现代化进程的侵袭使乡土社会逐渐走向瓦解,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使得莫言关于现代性焦虑的思考愈显深刻。
    • 陆湛; 陈洪
    • 摘要: 《宣验记》作为南朝颇具代表性的“释氏辅教之书”,讲述了许多宣扬佛法和果报轮回的佛教故事。在佛教传入与中土传统结合的时代背景之下,《宣验记》在叙事结构、叙事模式、叙事情节等方面都带有佛教与本土文化传统融合碰撞的痕迹,其叙事性和艺术性给后世小说开辟了新的思路,促进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
    • 王兴
    • 摘要: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生成与传奇等文化传统之间有着强而密的文本“互文性”。老舍深受传奇等文化传统影响,其作品之所以带有鲜明的“传奇气味”,就在于其小说文本在主题内容上的传奇特征与“假小说以寄笔端”的传奇价值追求。在实现路径上,则通过说书情境的设置、民间化语言的借鉴与反讽修辞形态等一起建构其文学世界的传奇品质。在当下民族文化与身份认同的时代语境下,对老舍的现代文学实践之于传奇等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神探源与现代承传探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 沈松钦
    • 摘要: 《红楼梦》与《白夜》之间存在互文关系,《红楼梦》构成《白夜》的重要“前理解”。两者在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中都以神秘性和民俗性独特视角来突出人物的女性意识及形象特征,同时在意象建构和叙事艺术方面两者也体现出明显的互文性。
    • 柴柏清
    • 摘要: 迟子建,1964年2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迟子建从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1991年出版长篇小说《茫茫前程》,2000年出版长篇小说《伪满洲国》,2004年出版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2010年出版长篇小说《白雪乌鸦》,2015年出版长篇小说《群山之巅》,2020年9月最新的长篇小说《烟火漫卷》出版。可见,在小说创作上,她一直保持着稳定的产出速度.
    • 许君悦
    • 摘要: 文章从叙事学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小说《阿妈的土地》的叙事语言、叙事线索、视点、叙述者等叙事手法,总结归纳其地域特色的叙事语言与线索、聚焦型叙事视角的效果、叙事意象的深层内涵等。探析《阿妈的土地》的叙事艺术与美学特质,作者给小说中的“土地”赋予了深刻的内涵,象征着孕育民族文化沃土,阿妈对土地的“遥望——坚守——回归”体现出作者对民族文化的态度;小说中“哈尼古歌”的传承与传唱,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民族文化在各种文化交融中源远流长。通过细读小说文本,试图发掘故事深层的隐喻与叙事意义,关注少数民族作家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思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