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现代性焦虑

现代性焦虑

现代性焦虑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8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专利文献4177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青年探索、天津社会科学、文史哲等; 现代性焦虑的相关文献由7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怡琼、郑乃勇、冯黎明等。

现代性焦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1.97%

专利文献>

论文:4177 占比:98.03%

总计:4261篇

现代性焦虑—发文趋势图

现代性焦虑

-研究学者

  • 张怡琼
  • 郑乃勇
  • 冯黎明
  • 吴道毅
  • 强东红
  • 李璇
  • 泓峻
  • 焦丽梅
  • 王雪晔
  • 米微微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莹雪
    • 摘要: 莫言以《晚熟的人》从历史的波诡云谲中脱离出来,带着平和的姿态踏入了纷纭复杂且变化迅速的乡土日常,试图建立与故乡的当下联系;突破自我的“还乡”视角使得故乡重塑的“当下感”得到了强化,叙事艺术的创新也使得文学与现实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现代化进程的侵袭使乡土社会逐渐走向瓦解,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使得莫言关于现代性焦虑的思考愈显深刻。
    • 付茜茜
    • 摘要: 作为当下较为热门的网络词汇,“内卷”意指外部条件约束下的内部精细化、过密化发展及其内部懈怠与消耗,“躺平”意指以“低欲望”和“低姿态”的顺从消解社会现实困境和获取内心世界的平和。在由科技高效驱动的现代社会,社会劳动也逐渐呈现出“内卷化”竞争的特征。“现代性”不仅是一种社会历史过程,也是现代人的社会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伴随社会转型与现代化进程,现代性焦虑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心理。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症候和符号化表意实践,从“内卷”到“躺平”体现着从概念到流行话语的青年亚文化建构与流变过程,并通过社交媒体的多向传播和与社会热点事件相关的多元解读引发大众的共鸣。改善社会心理产生的现实社会环境,是优化社会心理结构和规避病态文化心理的有效途径,应合理区分社会消费中的物质主义与正当物质消费的区别,应警惕“内卷”和“躺平”文化对青年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等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尤其需要将“内卷”和“躺平”文化的抗争性转变为青年对于社会责任的创造性承担。
    • 崔芃昊
    • 摘要: 老舍的中篇小说《离婚》书写了小职员老李的离婚风波与烦恼人生,在一定意义上承载了“五四”启蒙观在伦理空间上的意识形态表达。“离婚”这一对封建伦理的巨大挑战,成为老舍进行现代性反思的切入点。小说更呈现了现代人在“诗意”与“常识”失衡下的生存困境,人物在“所思”与“所行”间的失衡状态下,演绎了以现代性焦虑为底色的市民挽歌。文章通过叙事分析的方法,探讨文本中现代性焦虑的成因以及作者所体现的人道主义关怀。
    • 李翠青
    • 摘要: 莫言新作《晚熟的人》以返乡者的姿态对现代化影响下的故乡进行了观照,作者透过怀旧的书写模式疗治自身产生的现代性病症.小说采用了元叙述和多重视角并置的方式,拓展了怀旧的叙事空间,晕染与白描结合的手法使得时代记忆定格,易于人物的立体化呈现.莫言顺应了当下非虚构写作潮流,从讲故事转向了写现实;作者在对记忆中神性、物性、人性的探讨中,赋予了小说寓言化体验,实现了人道主义升华.
    • 聂皓雪
    • 摘要: 本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一批以美国现代城市景观为主题的作品进行分析,从"古典与现代的对峙" "内容与形式的对峙"以及"时间与空间的对峙"这三组矛盾关系入手,探讨在一个现代化与工业化方兴未艾的年代,不同的艺术家们何以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出各自对城市化的态度;同时探索其背后所暗含的、暖昧而隐秘的反城市话语.
    • 马佩仪
    • 摘要: 中篇小说《人生》发表后,由路遥亲自改编的剧本经吴天明导演拍摄为同名电影上映,叙述主体从小说到电影由"高加林"个人转变为"高家村"村庄共同体.个人主体到空间主体的不自觉置换,使得高加林对高家村从精神疏离倾向于情感认同.路遥对高加林之于高家村态度的暧昧犹豫和吴天明对乡土社会的深情怀恋,通过不同的艺术载体,共同剥离出高加林与高家村的深层隐喻——农村知识青年与土地(乡土社会)之关系.对这一现实难题的表达体现出一代人面对文化冲击、现代与传统相矛盾之时的价值选择焦虑和精神困惑.
    • 王婷
    • 摘要: 在早期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上海占有绝对的强势地位,其他区域或城市的电影业情况则散见于这一中心的边缘叙述.和上海的"中心"相对应,北京的电影业发展则是作为"地方性"的经验.1928年国民政府将首都南迁至南京,北京改名为北平特别市,成为政治层面上的"地方".在地方性经验的影响下,看电影逐渐成为一种新式的社会礼仪,北京早期电影的格局在传统与现代、新与旧、地方与中心之间的角力中逐步形成,并折射出作为"地方"的现代性焦虑.
    • 李彦仪
    • 摘要: 如果说漫漫秦岭与浸染远山野情的商州地界是贾平凹创作所依托的实在之山,是由乡土、风俗、历史与虚虚实实的百态生灵所凝结的想象根基与生衍命脉,那么滋长于这方水土的琐碎庸常与世故人情,便是其笔下绵延于跌宕山谷间那条永不止息的"州河"。"写日常生活就看人是怎么活着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万物的关系。人类之所以能延绵下来,就是因为有神,有爱。"
    • 王欣汀
    • 摘要: 所有有关于现代性的构想均以线性不可逆的时间观感及高效率的工业生产为基础,这就意味着不同于已逝的、静止的过去,现代人的生活中永远要面对流动的、瞬时的现在与未来。而在这种当下性的趋势中,个体不断经历着时间的冲刷和破坏,也因此始终带有一种急于自我确证的内在焦虑。应对普遍存在的现代性焦虑以及逃离庸碌的日常在当代文学的创作中似乎已成为显题,不仅是个体在生活中面对的具体问题,也是与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杂糅的复杂现象与时代语境。
    • 刘颖; 李雪松
    • 摘要: 纵观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焦虑”伴随着其现代性追求与后现代批判一路并存.自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近代时期起,中国思想进入多元碰撞期,空前的民族危机引发了高等教育领域的文化“焦虑”现象,在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症结的同时,也相对制约了高等教育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历经百余年探索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萌芽、成型、发展、巩固、繁荣的历史阶段,已基本完成了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比、追、赶、超”,国际化融合程度逐渐加深,与世界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了紧密的共生关系.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高等教育仍需要继续坚定文化自信,建立包容、开放、普适性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持续增强国际影响力,与国际接轨并重塑文化认同,以提升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文化话语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