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
福克纳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0年内共计1064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3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528种,包括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学教育、文教资料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五届年会等;福克纳的相关文献由903位作者贡献,包括温伟、刘道全、黎明等。
福克纳
-研究学者
- 温伟
- 刘道全
- 黎明
- 康杰
- 朱振武
- 江智利
- 张曦
- 王晓梅
- 黄艳红
- 冯溢
- 张静
- 林长洋
- 高红霞
- 尹志慧
- 张晓毓
- 李萌羽
- 王钢
- 袁秀萍
- 贾晓庆
- 刘洊波
- 孙胜忠
- 屈冬
- 张佐娟
- 张艳
- 方敏惠
- 李丽
- 李艾红
- 杜海莉
- 杨红梅
- 王抒飞
- 白晶
- 缑广飞
- 薛瑞东
- 谢秀娟
- 闵信洲
- 陈静
- 东西
- 乔颖
- 刘杰
- 刘蜀云
- 卢玮
- 周家宸
- 夏妙月
- 安晓敏
- 张丽萍
- 张玉婷
- 张艳霞
- 彭毳鑫
- 朱宾忠
- 朱玲玲
-
-
刘宁宁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从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到沈从文,有一条以地域写作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脉络.夏多布里昂以美洲风情写作为特色而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奠基者.福克纳所营造的约克纳帕塔法县,把地域写作提升到精细化、典型化的高度.沈从文的湘西风情,在地域写作的中国化方面,更是推陈出新.这些作家都大量地描写了社会风俗人情和爱情悲剧.莫言把地域写作推到了新高度,融进了后现代派的风格.
-
-
潘忠文
- 《美眉》
| 2020年
-
摘要:
在福克纳对"死亡"大量书写中,主要展现了三种有关"死亡"的意义:对现实的抗争、生命受难的解脱以及身份的认同.在对福克纳"死亡"意义的探究中,可以感受到福克纳对美国南方旧文化传统的反思、对处在社会历史变迁中人的心灵的探究与安慰,以及对生与死的思考和感悟.福克纳是一位善于描写"死亡"的作家,他的很多作品都出现了生命的"死亡"一词,他将"死亡"当作手段,用以表达特定的含义,为了反观现实的抗争、生命受难的解脱以及身份的认同.
-
-
-
林长洋;
杨志昊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福克纳在小说 《掠夺者》 中超越了他此前作品中常见的身份认同困境,对美国南方共同体群体命运进行最后的沉思.他意识到现代变革不可逆转,试图在现代工商文明与传统道德之间寻求妥协.他冀望南方旧贵族后裔群体弘扬传统价值观,纠正新南方社会道德堕落的状态,作为"家长"领导南方重建和谐有序的理想社会.
-
-
刘夏妤
- 《今古文创》
| 2020年
-
摘要:
《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发表的极负盛名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经历了长久以来读者和时间的检验依然屹立不倒,有极大的阅读价值,因此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在不同的读者眼中,女主人公艾米丽有着不同的一面。在笔者看来,艾米丽是一个优雅的、可怜的、爱到极致、行到极端的女人。
-
-
-
-
-
-
-
王海燕
- 《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五届年会》
| 2015年
-
摘要:
"伦理景观"是邹建军教授结合西方景观学和文学伦理学批评而提出的一个文学地理学批评的概念.在现代社会,由于很少有纯自然状态的景观或重建自然景观的外貌,"所有的景观都变为文化景观".一个景观之所以成为文化景观,除了它的自然属性,还有它的人文属性.文学景观是人文景观的一种,指的是同时具有人文属性和文学属性的可视性物体.而"伦理景观"作为文学地理学批评中常用的一个术语,特指"文学作品中由于人物与人物的伦理关系而产生的种种情景,如对于伦理冲突、伦理困惑、伦理困境、伦理纠葛的具体描写与刻画"."伦理景观"大多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比如大海、港湾、河流、山川、花园、广场等,所有这些可视性的景观因为与人的存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它们都具有某种特定的审美意义.在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作者构建了各种丰富多彩的伦理景观.在《喧哗与骚动》中,"栅栏"隐含了丰富的人文属性,不仅展现了人物的伦理困境以及人物之间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而且作为一种结构性因素推动叙事伦理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伦理审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