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迟子建

迟子建

迟子建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17篇;相关期刊660种,包括文学教育、现代语文(学术综合)、北方文学(下旬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环境美学国际论坛暨第七届亚洲艺术学会襄樊年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八届年会等;迟子建的相关文献由1123位作者贡献,包括迟子建、刘春玲、欧芳艳等。

迟子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71 占比:75.1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517 占比:24.73%

总计:2091篇

迟子建—发文趋势图

迟子建

-研究学者

  • 迟子建
  • 刘春玲
  • 欧芳艳
  • 苗欣雨
  • 刘秀哲
  • 李枫
  • 孙彦峰
  • 方守金
  • 汪树东
  • 舒坦(摘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少卿
    • 摘要: 迟子建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从女性角度讲述的鄂温克人民族志,以女性为中心,翻转了男性视角小说中的许多设置,构造了一个女性乌托邦.从深层次看,这部小说并未挑战男权社会的意识形态.小说人物形象模糊、机械,真实感不足;从写作技术角度看,这是因为独白的叙述方式挤压了辩论的可能性,纵容了作者单一理念的实施,而作者对鄂温克生活经验的隔膜,则导致了粗线条概述、无意义重复、素材拼贴等弊端.
    • 傅娆
    • 摘要: 迟子建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拥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她曾接受过俄苏文学的深刻影响,其中,艾特玛托夫以其对人类生存的深切关怀和优美的文字风格而深受她的喜爱。文章以迟子建的代表作《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解读艾特玛托夫对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影响:“大地-母亲”主题的呈现,“出走”的情节模式以及假定性艺术的引入。迟子建将艾氏元素巧妙地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形成忧郁的创作风格,是中国文学借鉴世界经典文学的典范。
    • 杨骁勰; 张颢鹏
    • 摘要: 迟子建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讲述的是古老的鄂温克族的生存现状与文化变迁的故事。这部小说不仅延续了迟子建温情叙事、民间立场、泛神思想等写作特点,在叙事时间模式的运用上也进行了大胆创新。概言之,迟子建以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为基础,通过对时序、时距、频率等叙事节奏的调整,将鄂温克族漫长的百年历史与短暂的部落搬迁时间呈现在同一层面。同时,作者对长、短两条时间线进行比较,从而增强了叙事张力,营造出阅读的陌生化体验。
    • 沈祖新
    • 摘要: “体贴”是铁凝和迟子建小说的突出特征。“体贴”以创作理念的形式贯穿于小说文本的始终,以文本细节的形式埋藏在小说语境之内,它将自我与他者,时代与人性,人生与命运等多重因素巧妙地融进文学叙事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能量。“体贴”借着文学叙事的东风走向叙事伦理的高地,“日常”“贴心”与“无言”是其中的核心要义。在文学史的角度,“体贴”中的“日常生活”表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在现实主义上的新面向,即关注小人物的命运遭际,承担命运之“重”以及“在地性”与“超越性”兼而有之。“慢”正是“体贴”可以臻于如此境界的内在原因,它既表现为价值信念,也表现为叙事韧性,这让文学可以与“快”的文化潮流相抗衡。
    • 武金兰
    • 摘要: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迟子建步入文坛,在那个各类文学形式不断涌现的时代,迟子建却另辟蹊径,确定了自己的创作路径。她的散文作品除了具有极为细腻的物理性,还蕴含着浓烈的思辨性,展现出了极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内涵,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层次地感知其内心所见所悟,而为探究迟子建散文作品的艺术内涵,则需从对大自然的瞬间捕捉和意象应用着手。
    • 任诗桐
    • 摘要: 迟子建通常被认为是擅写乡土题材的作家,但随着城市生活体验的深入,其创作早已从“北极村”拓展到了现代都市,如长篇小说《热鸟》《晨钟响彻黄昏》。进入新世纪后的近十年,迟子建对哈尔滨这座城进行了全景式的描绘,相继推出了《起舞》《黄鸡白酒》《晚安玫瑰》《烟火漫卷》等作品,她的城市题材小说逐渐成熟。这种成熟不仅体现在小说人物的丰满、叙事逻辑的完善,更在于其不但挖掘出了城市历史与地理意义上的独特意涵,还在处理城与人的命运连接时,通过自我救赎完成心灵寻根,获得内心的安宁和精神的富足,找到了新的落脚点。
    • 郑孝萍; 张明明
    • 摘要: 迟子建文学作品呈现了强烈的生态意识,这种生态意识源于作者的生态人文主义思想。透过生态人文主义视角,探寻迟子建文学世界的生态价值,进一步考察其生态人文主义价值观的成因,有助于挖掘其作品的生态内涵,推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迟子建童年的成长经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物我齐一”等思想,都是迟子建生态人文主义思想形成的原材料。对这些进行探讨,一方面可以启示我国儿童“生态”教育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生态内涵,使中国古代生态智慧融入当代的生态人文主义建设中来。
    • 张玉笛
    • 摘要: 迟子建作为东北最出色的作家,30年来笔耕不辍,她的笔下离不开东北这片土地上的生灵万物。在《候鸟的勇敢》中,她采用底层人物视角,以候鸟为独特意象,勾勒出以瓦城为中心的人物众生相。其间穿插多条人物叙事线索,将人与人之间和人与动物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关系呈现得异彩纷呈。
    • 吴玉杰; 张冬秀
    • 摘要: 中国人民的抗战史,曾被不同时代的东北作家反复书写。如果说早期流亡关内的东北作家群与滞留东北沦陷区的作家们,更侧重以切身体验和感受写出沦陷区人民被奴役的现实,那么21世纪以来的东北作家如迟子建、刘庆等则更注重借助文学想象复原沦陷区人民的日常生活情景与个体生命体验。他们都从各自的角度向人们展现着不同维度上的历史真实。杨春风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辽河渡1931—1945》是其中较为特别的一部,其具有较强的地方志色彩。
    • 杨漪竹; 张福贵
    • 摘要: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东北作家的城市书写逐渐增多。相比王安忆、程乃珊等作家的上海书写,东北女性作家尚未对东北城市书写保持足够的关注。表面上看似乎是东北女作家城市书写的缺席,但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东北女作家城市书写具有充分的多元化特征。她们既专注于一个城市,又不局限于这个城市,每个作家笔下的城市都呈现出多元而灵动的特征。迟子建笔下的哈尔滨时而温和,时而肃穆,时而浪漫,城市品格存在着多面性,有着不同的映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