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金锁记》

《金锁记》

《金锁记》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99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戏剧艺术、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9篇、会议论文2篇、相关期刊509种,包括文学教育、文教资料、海外英语(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2008年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国际研讨会等;《金锁记》的相关文献由924位作者贡献,包括谷然、吴静、黑白等。

《金锁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9 占比:99.8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20%

总计:991篇

《金锁记》—发文趋势图

《金锁记》

-研究学者

  • 谷然
  • 吴静
  • 黑白
  • 丁盛
  • 刘曌龙
  • 吴世娟
  • 吴芳
  • 宋家宏
  • 徐洁
  • 熊敏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呼雲喆; 徐晓杰
    • 摘要: 在压抑沉闷、专制残暴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张爱玲对于封闭空间有着独特的叙事自觉。《金锁记》中设置了姜家和租屋两个封闭式的家宅空间,其中又套入了帐子、烟榻和楼梯等小型封闭空间,形成套盒式的封闭空间叙事模式。与此同时,姜二爷和芝寿的两个“帐子”前后呼应,串联起小型封闭空间叙事的线索。麻油店、公园等开放空间的设置与封闭空间形成鲜明对照,由此,封闭空间对人性的压抑得到了前所未有地强化,形成巨大的艺术张力。张爱玲将个体人生体验和对人性的透悟升华为书写女性命运的叙事策略,为空间叙事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 刘玉兰
    • 摘要: 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数几位文笔流畅、翻译娴熟的女作家之一。在她的众多代表作中,《金锁记》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专业作家、翻译界和普通读者中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文章选取张爱玲的自译本《金锁记》中颜色词翻译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衣着服饰、房屋装饰、自然景色描写中的颜色词翻译。研究发现,在处理文中的颜色翻译上张爱玲采用了异化翻译策略为主,归化策略为辅的翻译方法,使得她的自译本始终与原文高度贴合,最终通过翻译活动中的语言转换过程来传达中国文化。
    • 文瑶
    • 摘要: 张爱玲作为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重要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的小说以善于塑造丰富的女性典型和充满浓厚的悲剧意识与苍凉之感著称。学术界对其小说创作已有颇多研究,本文试图用英美新批评理论对张爱玲小说《金锁记》进行新的解读,以期加深读者对《金锁记》中典型人物、人生人性以及深刻思想意蕴的理解,从而挖掘文学文本自身更深层次的艺术价值。
    • 周济
    • 摘要: 《金锁记》为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描写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作者通过对曹七巧典型性格描述,真实地塑造了一个由金钱而导致人格裂变的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金钱对人的灵魂的腐蚀和本性的扭曲,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文章通过对《金锁记》中人物形象的解读来阐述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具体的生活环境中人性的变化。
    • 何秋言
    • 摘要: 话剧《金锁记》是王安忆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的舞台剧,从小说改编成剧本,王安忆延续了经典文学的艺术魅力。通过对情节的增删、风格的改写,《金锁记》的底色从“苍凉”变得明亮,王安忆也在根植于原著与表达自我中找到了平衡。任何作品的改动都有得失两方面,对剧本改编的要素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考察王安忆剧本改编之得失才是关键所在。
    • 晏林
    • 摘要: 根据弗里曼的叙事闭锁理论,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一位创伤型叙事闭锁者。曹七巧的创伤型叙事闭锁的演进历程是通过麻油店、姜公馆和小公馆三处物理空间呈现的:麻油店中的婚姻之伤标志着其创伤型叙事闭锁的产生,姜公馆中被孤立排挤的境遇加速了其创伤型叙事闭锁的形成,小公馆中锁人锁己的行为是其创伤型叙事闭锁的最终呈现。曹七巧创伤型叙事闭锁的演进历程形象地展示了其一生可叹、可怜、可恨的悲剧命运。
    • 吴志亮
    • 摘要: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建构了女主人公曹七巧的一生,是一部关于女性生存的文本。它讲述了作为女性的七巧所遭遇的婚姻不幸,及其在面对这不幸时所表现出的执着抗争。她执着于金钱的追求与守护,更执着于那不断带给她绝望,但始终如幽灵一般萦绕于其想象空间的男性。在其执着的抗争过程中,本源自底层经验的生命力逐渐扭曲畸变,开始制造关于其他女性的更加残酷的不幸。
    • 王冠桐
    • 摘要: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之一《金锁记》于1940年代初发表后受到了批评界的广泛关注。批评家们将作品的核心内涵总结为钱欲和情欲两个层面,在之后的批评中,从钱欲的角度展开较多,而在情欲的层面,着墨不是太多。其实,情欲在七巧转向占有金钱的选择上起了更大的作用。正因为两次试图与小叔季泽求爱而不成,七巧对情欲彻底绝望,才会转向对金钱的占有。七巧自己无法释放情欲,就反过来压制他人的情欲,这也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由此,张爱玲未必完全想写一个女性被金钱吞噬的悲剧,或许更想塑造一个因为本能压抑,而做出自我精神阉割的畸形女性。
    • 孙修让
    • 摘要: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在学界一向以变态、泼辣、疯子等"妖妇"形象而著称.然而,在其疯狂变态的外表之下,她也是一个执着追求"真"的可怜人.她一生都在求"真",包括亲情、爱情、财富,但终其一生她追求的"真"全部落空.亲情异化,可怜;无缘真爱,孤独;困死金锁,悲哀.通过解读曹七巧,也能窥见张爱玲对真爱、真心的追求以及求而不得的苍凉心境.
    • 刘桐君; 潘震
    • 摘要: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张爱玲是少有的进行双语创作与海外传播的作家。本文对《金锁记》最终的自译本The Golden Cangue进行文本分析,从关联顺应理论探讨张爱玲在英译文化负载词时,为达到关联与顺应采用的翻译策略及方法。本文认为,张爱玲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采取了音译、直译、意译、直译加注的翻译方法,以关联为准绳,以顺应为手段,以意图为归宿,尽量使译文向原文趋同。在获取最佳关联的同时顺应读者的审美要求,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对中国文化的重构和海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